一、佛教的说说
1、佛说: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2、我们从面上就可以看到,佛字,从人从弗。人表意,表示看不清楚;弗(fu)表声,有"不正而使其正义“之义。佛,表示看不清楚而想看清楚之意。从另外一层意思上讲,“佛”是人,和我们普通人无有二致,但是又不(弗)同与普通人,因为是觉者,而大众尚在沉迷之中
3、第一个徒弟,把老师当年的各种学问编辑成文本,广为流传。让世人都了解老师的才华(但是也允许质疑)。
4、绍兴最佳学佛寺院厚重的佛教文化成为平水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目。云门书法胜地,历来为文人所重,风景名胜甲于越中。唐人有“越山千万云门绝”之吟叹。寺前青嶂,矗如列屏。秋如万重,灿若褥绣。若耶溪绕门而过;秦望山据背在上。云门寺
5、然而,孝不仅是某一朝某一夕的体现,而是应该时刻在心的。佛教素来对孝道极为重视,遍览佛经,佛陀以孝道自行化他的行为十分常见。《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报恩品中言,“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四重恩是指:父母恩、国王恩、众生恩、三宝恩。连世尊亦常感叹父母恩重,难于报答,教诲四众弟子要时时念父母恩,报父母恩!
6、我喜欢两个词:一个叫用心,一个叫执着。用心的人改变自己,执着的人改变命运。只要坚持在路上走,就没有到不了的将来!
7、世学有漏,佛法无边;知识变易,真理常新。
8、多说几句,彼时纵观世界,可以说整个地球都是一片水深火热。中国正是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打的你死我活,举国生灵涂炭,孔子正在各个国家之间来回奔走,宣扬“克己复礼”的儒家思想;古希腊的伯罗奔尼撒半岛上刚刚赢得和波斯数百年的死掐战争,却又拉开了雅典和斯巴达兄弟阋墙的序幕,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正是在这个时代创了影响世界进程的哲学理论体系。
9、《孝论》中又言:“夫孝,诸教皆尊之,而佛教殊尊也。虽然,其说不甚著明于天下,盖亦吾徒不能张之。”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就是:孝这种品德,诸家都很尊崇,但比较起来,佛教更为尊崇。不过,虽然如此,由于佛教徒未能很好地宣传,所以世人无法了解这一层道理。
10、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11、扯远了,回来说说佛教。
12、但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
13、解铃还须系铃人,你恨了谁,就会被恨困住,轮回世世,终究还欠自己一个原谅。
14、与他人分享,也是一种功德。
15、(请问,你们理论这么高级,干嘛还摆着功德箱呢?干嘛还让人花几千几万烧高香呢?)
16、深入的研究、體悟、修行
17、缘,需要很多条件才能成立,若是随顺因缘,不违背真理,这才叫随缘。
18、“我从安徽来,来亲近您这位活菩萨。”
19、像这个女孩所体会到的“因缘”,即是佛法当中“空”的观念,是最能够助人摆脱痛苦的。只要把爱情的聚散当成因缘变化来看,明白“缘散则散,缘聚则聚”的道理,爱、恨便能在这一念之间转变、释怀。
20、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二、佛教说说腹毒的小婴儿能投胎吗
1、人生的道路上绝非坦途,别和往事过不去,因为它已经过去;阳光总在风雨之后;当感觉无路可走的时候,凝视周围,用心感受一份亲情一份温暖,你会惊奇地发现:路的旁边还是路。
2、心若简单,生活就简单;心若复杂,生活就充满痛苦。
3、每种创伤,都是种成熟。
4、要想了解某个宗教的方方面面,只能看教外人的客观阐述
5、拉的人越多,他的这个教派也就越加的壮大。拉的人越多,积累的钱也就越多,也就越有话语权。
6、中国佛教缩影,清凉山水胜境。
7、——《楞严经》(这是对我触动很大的句子)
8、佛说:人若能时时反观自照,检讨心念是否贪着名闻利养,久久之,心灵自可提升到「月至上品诸风静,心持半偈万缘空」的境界。
9、有学者将公元前500年左右称之为人类的“轴心时代”。为什么在几千年前各个文明几乎没有往来的情况下,各自几乎同时出现了高度的哲学理论体系?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我会在后面的文章中尝试给出自己的思考。
10、唐僧本人的水平是一等一的高,但是即便是他最优秀的弟子,水平也只能达到他的一半。所以,唐僧自己创建的法相宗,还没有几代就已经彻底灭绝了。因为质量高的弟子太难找了。
11、善恶之间,总在一念。一念错,全盘皆输。
12、人我是须弥,邪心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尘劳是鱼鳖,贪嗔是地狱,愚痴是畜.生。
13、人生犹如一丛玫瑰,没有绝对的美丑,鲜花与芒刺,就看我们关注的是什么。心中充满感恩,温暖时时相伴,念念宽恕别人,和气自然相随。
14、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善恶变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会见无期,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15、见过一位女孩,在被男友遗弃时,希望自己能和男友同归于尽,后来,她知道男友早已另结新欢,铁定不可能再回头来爱她,于是她也想通了:既然因缘如此,为了让自己好好地活下去,就不想痛恨他一辈子了。当爱情受到挫折时,应试着化解自己心中的愤怒、不平。
16、儒家孝养父母有三个层次:孝养父母之身,孝养父母之心,孝养父母之志。但佛教孝养父母还有第四层次:孝养父母之智——增长父母慧命,让父母懂得因果,懂得宇宙人生真理,出离轮回,这才是真正的孝。如莲池大师在《七笔勾》里说:“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
17、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8、佛,是指真正醒悟了的人,代表佛教修行中的最高境界。在小乘佛教中,佛专指佛祖释迦牟尼;而大乘佛教中的佛就很多了,比如代表过去的燃灯古佛,代表现在的如来佛,以及代表未来的弥勒佛。
19、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20、因为政治。所有造神运动都是政治的产物。统治阶层为了垄断“祭祀”的位子,势必要努力的造神,创造非常复杂的形而上学和仪式,然后为自己的统治编造各种合法的理由。
三、佛教说说修行的句子
1、所谓佛教是指佛的言教,佛陀的教育。“佛”是梵语的音译,意思是“觉者”或者是一个觉悟的人。
2、——《大藏经》第51卷贤劫七佛传法偈(释迦摩尼佛)
3、未曾努力就别轻易随缘,否则你会被挤压到社会的底层,在温饱线上挣扎。所谓的随缘,是竭尽全力后的顺其自然,而不是无所作为的得过且过。
4、佛说: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着于生灭,心便能安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悦。人因企求永远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痛苦。
5、甜蜜的爱情,往往是最痛苦的。期待、要求,希望得到对方“真心”的对待和付出,可是,这种心是“真心”吗?《金刚经》中有一段话:“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6、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7、若悟无生顿法,见西方只在刹那,不悟念佛求生,路遥如何得达。
8、到了这个时候。第二个学生就开始窃取第一个学生的劳动成果。他把第一个学生的关于老师理论的这些书籍。都拿到自己这个教派来,并且用迷信的手段重新进行包装,让这些经文更加的神圣化。从而又开始欺骗一些高级知识分子。(他一开始骗的只是普通民众,但是后来他有了这种理论进行包装,就可以欺骗高级的知识分子了)。通过反复的这种促进,让自己的教派越来越壮大。
9、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
10、所以,佛教的孝亲观更为宏大、更为全具。
11、(宗教圈子里面的所谓研究,虽然他也声称是研究,但必须基于“相信”这个根本。假如研究的结果是怀疑,那么只能证明是你研究的不对,而并不是宗教不对)
12、到底什麼是我們真正的生命
13、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14、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15、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16、永远不要疑惑自己的人生,切莫攀比他人的幸福,抱怨自己如何的不如意。平凡的生活,需要一份心态的平和。每个人都有不同之处,不要辜负了生命的行程,切莫在嫉妒和羡慕中迷失自我。
17、他用自己从信徒手中搞来的钱,修成更大的庙宇,塑造更多的神像。在各种媒体上强力宣传信这个宗教的好处。
18、其次,佛教主张众生生而平等,没有高下之分。佛教认为宇宙间的众生都是依靠因緣而生,所以任何生命都是生而平等的,不仅我们人与人是平等的,人与动物也是平等的。
19、能干的人,不在情绪上计较,只在做事上认真;无能的人,不在做事上认真,只在情绪上计较。把脾气拿出来,那叫本能;把脾气压回去,才叫本事!
20、心要随境变,境会跟着变,保持好心境,善待好生命。
四、佛教说说做调理师的因果
1、中国有句古话:“堂上二老便是佛”。原来杨黼跋山涉水去寻找的佛,就是他的母亲!
2、所以,就个人而言,我更喜欢小乘佛教,因为更接近佛教的本来教义。
3、仙是仙佛是佛,一个是道教,一个是佛教,不能比。玉帝是丹数高,佛祖是佛心高。。。孙悟空是先学仙道后又成佛。如来是党的总书记,玉帝是国家主席。党、政、军应该是分离的,省委书记比省大,但是这两个人都不敢惹省军区司令。天宫里的军队好像权力不大,全让玉皇大帝中央集权了。玉皇大帝好像和如来佛的本领也差不多吧,因为有一段如来佛还当着死猴子把玉帝一顿夸呢,当初孙猴子在天庭捣蛋的时候,最后还不是如来给摆平了。估计相互是惺惺相惜的那种关系吧?。
4、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
5、每个人都一样,都有一段独行的日子,或长或短,这都是无可回避的。不必总觉得生命空空荡荡,放心吧,一时的孤独只是意味着你值得拥有更好的。
6、一个人如果欲望太多,生命该如何承受重负,人生又怎能获得快乐呢?因此,在人生的旅途,追求一种淡泊,坦然面对生活对你的赐予,包括所有的磨难与不公,用平和淡定的心态去看待沿途的一切。
7、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网庄严,过于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随意所趣,作诸事业。
8、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9、由此我想到了耶稣和默罕默德。其实这三位宗教的创始人都不认为自己是神,都不让后世为自己塑身。但为什么后世的弟子就是不听呢?
10、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
11、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12、自儿子外出后,杨黼的母亲茶饭不香,夜不成寐。听到儿子敲门的声音,母亲喜出望外,从床上爬起,来不及穿衣服,扯过被子披在肩上,倒穿着鞋子,出来给儿子开门。
13、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14、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15、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16、佛对世人所说的一切真理和言教,叫做“佛教”。世人皆视佛教为一种宗教,其实它是世界上一种最博大精深的文化,同时也是世界上一种最优良美好的教育。
17、明朝年间,安徽太和有个青年叫杨黼,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长大后有感人生无常,立志学佛。他听说四川有位无际禅师是菩萨转世,遂辞别母亲,前往四川,见到了已年逾古稀的无际禅师。
18、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9、只要是人,就不可能没有感情,佛教称众生为“有情”,就是因为“有爱”的缘故。既然情爱和生命息息相关,无论是否定它,或硬生生地把它切断,既不合乎佛法的因果,也不合乎人情的道理。
20、男女间的爱,本来就是一种互相的占有。你想占有他,他也想占有你,因为都想占有,所以就分不开了,这样的“爱”,到头来,却只让对方更想逃走。
五、佛教的经典句子发给朋友圈
1、人生没有完美,幸福也不总是一百分。真正的幸福,不是依赖任何外在的人或事物,也不是来自变幻无常的情绪与感觉,而是我们的内心能保持一种平静愉快的状态。懂得体谅,坦然地接受残缺。人生的修行,就是用智慧看透世间黑白,并用一颗善良的心成就一切美好,用一颗宽容的心,坦然地接纳无法改变的不好。
2、当然,其哲学基础是其所为的“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诸行无常是指世间所有的事物都是无时不刻都在变化中的,而且都是刹那生灭的,前面的因导致了现在的果,现在的因又会引起后面的果;诸法无我是说宇宙没有主宰,同时我们人对于自我的认识也是虚的,所谓的自我只不过是五蕴:色、受、想、行、识,五蕴就是身和心,佛陀说它是种种因缘和合的结果,当中并没有一个实体叫做“我”,但是我们却把此身心称为“我”;涅槃寂静就是说只有真正悟透的人才能最终超脱,跳出六道轮回,到达彼岸。
3、正统的佛教经典并无宣扬美好的词句,有生必有老病死忧悲苦恼!任何宣扬生命是美好的佛教词句皆是后人伪造!
4、第二个学生,把老师的样子刻成木偶塑像,供大家参拜。声称磕头烧香可以保佑平安。声称只要掏钱就可以积累功德。(捐功德)
5、世上没有不平的事,只有不平的心。不去怨,不去恨,淡然一切,往事如烟。早安!
6、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7、所谓佛学是什么?单纯的只是一种理论(重在思想研究)。
8、山水大智慧,自在五台山。
9、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
10、每年每逢母亲节前后,人们籍着节日思绪的互相感染,思忆起母亲的养育之恩,想起母亲的辛劳与付出、想起母亲伟大的母爱,知恩、念恩,纷纷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与报恩。
11、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
12、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13、所以学佛从哪里学?从孝亲学起。以孝亲为基础,由此即彼,就能够孝顺一切众生,尊敬社会大众。你能够爱父母,更进一步就能够爱国家、爱众生。
14、若起真正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15、禅师问:“你从哪里来?来做什么?”
16、禅师说:“想见到佛并不难,你往回走,如果有人披衾倒屣为你开门,那个人就是佛。”
17、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18、一个人越是成功,所受的委屈也越多。要使自己的生命获得极值,就不能太在乎委屈,别让它们左右你的情绪,干扰你的生活。坦然面对,一笑了之,你不必行走在高山大川,但内心一定要海阔天空。
19、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
20、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舍,亦不染著,心如虚空,名之为大。故曰摩诃。
六、佛教的说说
1、佛教劝人学习放下万缘,不要执着感情,却不是要人无情,因为,人本来就是有情众生,只要把爱情的聚散当成因缘变化来看,明白“缘散则散,缘聚则聚”的道理,爱、恨便能在这一念之间转变、释怀。
2、因為這個問題確實關係重大
3、因爱而生怨、生恨是很不幸的,从佛法的观点来看,这些都是愚痴的行为,因为真正的爱情要双方你情我愿,有因有缘才能成就,不是自己想要就要。
4、——《大藏经》第51卷贤劫七佛传法偈(摩诃迦叶)
5、比如唐僧去西天取经回来之后,主持了大量的佛经翻译工作,并且他还创立了一个宗派,叫做法相宗。
6、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7、……我现在可以告诉你,你在生活当中遇到任何一个人,如果他主动向你宣传佛理,那么他肯定是一个骗子
8、假使对方已经明白拒绝你的感情,自己却还想尽办法,想把对方追回来;就好像赌输的人一样,心中不服气,老是想翻本,钱输光了就想办法再借,也因而愈陷愈深,不可自拔。
9、阎罗王阎罗是梵语音译词语,是佛教里面的神,后来民间又发挥创造了一下。变成熟知的阎王爷。其它它来源于佛教。还有中文汉字由于佛经翻译,中文词汇有很多,比如:世界,宇宙……很多词汇来源于佛经翻译。隋唐佛教大兴,就影响了民间习俗节日。目犍连救饿鬼道母亲,盂兰盆节,就变成民间的鬼节。还有腊八节,很多都是……中国文化是儒释道三个融合,不可分开的
10、生命给予我们的,不是那些艰难,而是成长,是学会举重若轻,是将曾经无法释怀的那些过往,统统放下。
11、佛教中的戒律,因身份不同,所守的戒也不同:三皈依。(刚学佛的人,守这三条: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五戒。(学佛有基础后,到寺院受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霪、不妄语、不饮酒)3在家菩萨戒。(五戒居士进一步,可以到寺院受在家菩萨戒。有六条重戒,28条轻戒。此处不列举)4沙弥戒。(出家人刚出家,受10条沙弥戒,此处不列举)5比丘戒。(出家人进一步受比丘戒,共250条戒律,在此不列举)6比丘尼戒(出家尼姑,进一步受比丘尼戒,共348条戒律,在此不列举)……等等。
12、没有人是不被批评的,只管去做自己该做的事,让别人去说吧。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安然以对;既然耳根不净,不如清净自心;既然不能如愿,不如一笑释然。
13、《孝论》中说到,佛陀制定大戒时,把孝摆在了诸戒的首要地位。如果有人声称遵从佛戒,但却不讲孝道,这不是真正的遵从佛戒。孝是大戒之首,持戒才能生出众善。想行善却不持戒,善从那里来呢?想持戒却不行孝,戒从那里来呢?
14、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
15、通常所说的佛指的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他的名字是乔达摩·悉达多,因为他是古印度的释迦族人,所以人们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
16、佛教是无神论这是没问题的,和印度教比印度教有神有阶级,佛教反对这些。佛教是无神论,经典中无法体现,他无法说没什麽,只能说有什麽。有佛佛是自性佛,这就直接否定了神。
17、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18、现在佛教现状是,寺院挺多,修行人也多,法师也多,说法的法师越来越多,寺院商业化越来越多,修行成就的人少之又少!
19、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20、罗汉是小乘佛教中的最常用的术语,是指通过不断苦行,到达彼岸的人。在小乘佛教中,罗汉之上只有佛祖。
1、(这就好比你去保险公司,保险公司的人会说他们的产品不好吗?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他会说的天花乱坠,让你无论如何都相信这是好的)
2、人生很多时候你以为你经历的是一种折磨,走了一条错误的道路,实际却是自己种下的因果,在你看不到的未来有很多惊喜的事情在等待着你,所有的磨难只不过是对你的磨练和铺垫罢了,没有无缘无故的遇见也就没有白走的道路,有的东西并没有必要去绕道而行,每一个选择和决策都会让你看到不一样的风景,遇见不一样的人;世界上有因有果,并没有什么是可以不劳而获的,想要得到什么就先懂得去付出什么,什么都不做注定什么也就得不到,想要得到别人的真心,就先要学会用真心去对待别人,想要得到爱就要先学会付出爱和时间,如果你什么都做不到,那么你就什么也就得不到,万事皆空,因果不空!
3、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4、佛教重视孝道,《佛说父母恩难报经》《地藏菩萨本愿经》《佛说盂兰盆经》等都是佛门孝经。在佛教的许多小故事中,也体现了佛教最朴素的孝道精神。
5、——《大藏经》第51卷贤劫七佛传法偈(拘那含佛)
6、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7、内心强大比什么都重要,你要照顾好自己,承认自己的平凡,但是努力向好的方向发展,可以平静面对生活,安然的听从自己内心的感受,不受其他影响,你可以迷茫,请不要虚度。
8、何名波罗蜜?此是西国语,唐言到彼岸,解义离生灭。著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即名为此岸;离境无生灭,如水常通流,即名为彼岸,故号波罗蜜。
9、如果你碰到一个满口都是佛学理论的人。他跟你讲生活,他给你讲人生。
10、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转载请注明出处唯爱说说网 » 佛教的说说【佛说: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