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两句关于牧童的古诗【教师提问:通过前面的探讨】

一、写出两句关于牧童的古诗

1、教师提问:通过前面的探讨,我们发现三首诗所描写的儿童生活和儿童形象各不相同,但不同之外,是否也有共同之处呢?

2、师:天空下着绵绵细雨,“我”孤身一人在山间赶路。为了躲避这细雨,缓解低落和思念之情。诗人做了什么?(问牧童酒家在哪里)

3、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4、解析:此题考查考查理解古诗的能力。诗人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明月当空的夜晚,诗人经过洞庭湖,记下所见的景象,故名为“望洞庭”,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古诗的后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这是正确的,但是是把洞庭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写出君山的清脆,因此B项是错误的。

5、发送消息“基础116”

6、(赏析)前两句写出了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以及路上那些去上坟祭扫的人的心情。后两句写行人与牧童的问答,有声有色,令人回味无穷。

7、牧童 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

8、擅长工笔人物画,尤擅婴戏图,多次荣获“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等国家级、省级金、银奖数十次,绘画作品深受海内外收藏家的喜爱。

9、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0、×√√

11、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12、原文: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

13、《清平乐·村居》这首小令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生活画面,词人把这家老小的不同的面貌和情态描写的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表达出作者对农村宁静安逸生活的喜爱之情。

14、C.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晴天景色的喜爱和对雨天景色的讨厌之情

15、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16、(预设:扫墓,祭奠先祖;游玩踏青;回老家上山扫墓;做清明果……)

17、荷叶两边开看不见有人来

18、出自:宋代·黄庭坚《牧童诗》

19、皆弃去持石击瓮破之示例:聪明机智、沉着冷静

20、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

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2、写的七夕节。这个节日的传统习俗有:穿针乞巧、晒书晒衣、拜织女星、吃巧果等。

3、(1)聚焦关键词理解诗句:这首诗点出了第一个人物行人:指出门在外的人。欲:几乎要、好像要、快要。魂是什么意思呢?情绪、心情。

4、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5、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6、穿越想象,聚焦表达:

7、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

8、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9、相同之处:都写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10、②农民或忙于农事,或正在午间休息,显得村中平和宁静。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动衬静。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做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橫生。

11、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12、下面诗句中,对加点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13、《元日》这首诗写的是春节。写出了一片喜庆,人们放鞭炮、喝屠苏酒、贴新对联欢度春节的情景。

14、荷尽菊残已无犹有

15、磬(qìng):。

16、第二个教学目标:抓意象,感受诗人的哀伤、思念之情。

17、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18、蓝田山石门精舍 道心及牧童,世事问樵客。

19、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20、再次追问:你能用自己的朗读表现这种悠闲宁静之美吗?

三、

1、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2、桑:桑树蚕桑桑叶沧桑沧海桑田

3、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4、总结:一幅牧童指路图又印在了我们脑海里。

5、教师引导:童年生活总是给人无限的遐想,那古代儿童是如何生活的,诗人眼里的童年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首描写童年生活的古诗。(板书:古诗三首)

6、教师总结:古代有“男耕女织”的风俗,诗歌的第一句说“昼出耘田夜绩麻”,所以白天出去耕种的是男子,晚上绩麻的是女子。

7、汧阳间(一作汧阳县阁) 牧童何处吹羌笛,一曲梅花出塞声。

8、①陂(bēi):池岸。

9、剥:剥削剥夺剥离盘剥生吞活剥

10、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pō)

11、牧童见客拜,山果怀中落。

12、原文: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3、教师追问:在玩的过程中,小孩子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14、示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5、(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16、朗读《清明》时,语调要低沉,要读出诗人雨中前行时的苦闷、伤感之情。

17、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

18、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19、暧暧村烟暮,牧童出深坞。

20、3《古诗三首》之《寒食》教学反思

四、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以朴实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乡村农人耘田绩麻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闹的劳动场面,抒发了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2、(A动静结合晚春B动静结合早春)

3、“独”部首是“犭”笔顺是:撇、弯勾、撇。

4、(A南宋范成大B.北宋范成大)

5、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6、用自己的话写出《稚子弄冰》前两句的意思。

7、结合注释、插图,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8、(PPT出示三四句)(酒家)

9、能够把让自己感到长大的那一瞬间写具体,表达出真实的感受。

10、卒后加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后世遂称其为“范文穆”。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著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11、篱落:蛱蝶:惟有:

12、《除夜》文天祥(宋)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田家元日》(唐)孟浩然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13、(预设:一起去扫墓,祭拜先人;一起带上美食去郊外踏青赏景;大人们在饮酒,小孩们在玩游戏,其乐融融。)

14、(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将三首诗整合起立,比较其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进而深入体会诗歌所体现的童真童趣。)

15、秦观在《浣溪沙》中,写下了:“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细雨丝如愁。”

16、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主旨的理解。做这道题时要了解诗的大意,把握诗的总体基调。从诗中的“白云”“人家”“霜叶”等景物中可以看出深秋在诗人的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生机盎然的。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枫叶、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没有面对深秋时的哀伤叹息,所以D项是错误的。

17、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18、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陂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司家截尔头上角!——《牧童词》张籍

19、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20、唐代诗人栖蟾《牧童》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唐代诗人吕严《牧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饭饱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五、

1、教师引导: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首描写农村儿童生活的古诗,你能有感情地给大家背诵这些诗歌吗?

2、释义:在一个长满水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4、渭川田家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5、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6、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7、A.诗中“断”“开”“流”“回”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山水景物的动态美,表达了诗人地天门山风景的喜爱之情

8、根据课本中的例子,明确“问题清单”有哪些撰写方式。

9、何hé(何时、何地、何苦)

10、A.天真活泼B.调皮捣蛋C.智慧过人

11、牧童骑着牛远远地经过山村,他把短笛横吹着,我隔着田陇就能听到,哎,多少到长安求取名利的人啊,机关算尽都不如你(牧童)啊,作者赞颂牧童清闲恬适,不追求名利的生活,他认为人应活得悠闲自在,不应受名利所驱。

12、③取:这里没有实在意义。

1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14、预设:“耘”字的左边是三横。“晓”字的右上角没有点。

15、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16、竹外桃花三两枝正是河豚欲上时

17、结合教材中给出的三个事例,让学生明白生活中让自己有所触动的事情都是帮助自己长大的经历,长大是一种独特的感受。

18、石鼓歌 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著手为摩挲。

19、在一篇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习作中,明明想引用一首古诗,下面最合适的是()

20、牧童避雨归来晚,一笛春风草满川。

六、写出两句关于牧童的古诗

1、古诗专项练习(三年级上册)

2、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3、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

4、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5、末句“不脱蓑衣卧月明”描写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诗人没有描写牧童躺下做什么,牧童可能是想舒展下身子,也可能是欣赏月色。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6、聚焦三四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7、诗意:白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8、牧童要遥杏花村向人询问酒家哪里有

9、符(符合)幅(篇幅)扶(扶持)服(服务)

10、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思家怀乡

11、断魂:形容凄迷哀伤的心情。

12、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指导和小组内的交流,有条理的记录自己搜集到的问题。

13、隔林呼不应,叫笑如生鹿。

14、请认真听读,思考问题。

15、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的是重阳节,描写了亲人团聚,登高望远,遥想家乡兄弟们插了茱萸也在思念自己的情景。

17、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后百花杀。——菊花

18、此诗表现了采莲女()是性格。

19、马啼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

20、唐杜牧秋天寒山霜叶

1、今年元宵夜之时,月光与灯光明亮依旧。可是却见不到去年之佳人,相思之泪打湿了春衫的袖子。

2、抓住古诗中的关键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4、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独在异乡的游子佳节更加思念亲人,并想象远在家乡登高的兄弟也在思念自己,抒发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

6、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7、这是本学期的第二次古诗教学,时间节点刚刚好。在清明节左右上了《清明》这首古诗。无论是为了应节还是应景,都得认真备好课。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用一生备好一节课。”我自认没有这种态度,但也花了整整几天去认真备这节课。

8、诗人杜牧,出生于诗书之家,政治才华出众,可惜生在江河日下的晚唐,他的政治抱负得不到实现,无法力挽狂澜,于是把一腔悲愤交给酒肆。对杜牧而言,喝酒成了疗伤去痛的乐事,他的诗中,像“半醉半醒游三日”这样的饮酒之句俯拾即是,他甚至情愿“一世一万朝,朝朝醉中去”。

9、收听《牧童》赏析音频,请点击声音图标

10、教师引导:同学们,可以尝试为大家朗读这三首诗,读的时候注意结合注释,理解字词的意思,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1、分析对比的语句有何作用。

1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13、供:gòng供品gōng提供

14、读一读,把下列诗词句与所描写的事物连起来。

15、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什么样的情景?

16、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转载请注明出处唯爱说说网 » 写出两句关于牧童的古诗【教师提问:通过前面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