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娄山关的历史
1、记者正在听老人讲娄山关战役的故事。(中国军网记者杨凡凡/摄)
2、雄关,雄壮的关隘,即指娄山关。漫道,徒然说,枉然说。人们徒然传说娄山关坚硬如铁。
3、乘车路线:(地铁)乘坐1号线即可到达。
4、80多年前的娄山关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呢?有着多年讲解经验的肖开基老人为我们讲述了当年的那段历史。
5、长征过程中,土城战役失败后,毛泽东认真总结教训,亲自指挥了他一生最为得意的四渡赤水行动。他决定放弃和张国焘会合,挥师东进,再渡赤水,回贵州攻打黔军。
6、请勿踩踏绿地、摘折花木和果实;景区内禁止吸烟、燃放烟花爆竹、生火、野炊、露营等;请遵守景区吸烟管理,在划定的吸烟区内吸烟。
7、贵州军阀王家烈手忙脚乱,急调两个师凭险固守娄山关。
8、《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写于1935年的一首慷慨悲烈、雄沉壮阔的词,通过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以景入情,情中有景,从内到外描写了红军铁血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
9、“真如铁”三字,突出了夺取这座雄关的艰辛。作者通过“铁”这一物象的坚硬、沉重,艺术地把“艰辛”具体化、形象化,这是很精巧的构想,“真如铁”这个“铁”字用得极妙,让人有超现实之感。而句中的“漫道”二字却又展露出藐视艰辛的豪迈情怀。
10、娄山关南距遵义市50公里,在汇川区与桐梓县的交界处,正处于大娄山主脉的脊梁上,是一个沿裂隙溶蚀而成的隘口,海拔1226米,关口周围峭壁绝立,东西两侧是大小尖山耸峙,南北是峡谷(高差为400米),极为险要。古人称此关为“万峰插天,中通一线”,易守难攻。茫茫群山之中,作为极其罕见的缺口,娄山关扼守川黔南北之间通道的咽喉,北拒巴蜀,南扼黔桂,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11、扫雷英雄杜富国参加“记者再走长征路·遵义会址话长征”直播访谈活动(中国军网记者杨凡凡/摄)
12、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年),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13、1935年2月25号临近午夜时分,朱德下令立即攻取娄山关,这道电令还明确规定,由彭德怀、杨尚昆统一指挥一三军团和干部团,得令之后彭德怀立即令三军团第十三团主攻娄山关,一军团第一团向关东侧石炭关迂回,其余各部随即冲锋向娄山关挺进。
14、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忆秦娥·娄山关》中的一阙,词中的“雄关”即娄山关。娄山关号称“黔北第一险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我们今天就聊聊这座雄关。
15、清咸丰四年(1854年)八月,九坝杨龙喜率农民起义军,攻下桐梓,占据娄山关,直捣遵义。当时著名诗人郑珍写道:“杨旗娄山关,饮马板桥水。”描述义军在娄山关的声势。
16、当年,毛主席登上娄山关环视战场,看见天边血红的夕阳,感受来之不易的胜利,必定心潮澎湃,豪情万丈,才命笔写下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不朽诗篇。
17、《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写于1935年的一首慷慨悲烈、雄沉壮阔的词,通过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以景入情,情中有景,从内到外描写了红军铁血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y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8、随后,红军沿盘山道向关口猛烈攻击,又在点灯山一带的山梁上与敌激烈拼搏,经过反复争夺,终于占领点灯山高地,牢牢控制了关口。
19、为确保党中央及红军部队在遵义休整和遵义会议的安全,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受命追击向北逃窜的敌军,夺取娄山关,以防御川南之敌向遵义进犯。
20、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注释):〔咽(yè页)〕在这里读入声。本义是声音因梗塞而低沉,这里用来描写在清晨寒风中听来时断时续的军号声。〔从头越〕重新跨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据作者说,是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一到娄山关这种战争胜利和自然景物的突然遇合,就造成了他自以为颇为成功的这两句话。娄山关:遵义市之北,从四川入贵州的要道。烈:猛烈,强劲。长空:辽阔的天空。碎:细碎。咽:声音阻塞低沉。漫道:莫道。
二、娄山关的历史底蕴
1、娄山关是贵州北部大娄山中最重要的山口,是当时四川通往遵义的唯一通道,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2、接下来,我们主要说的就是第二次的娄山关战役。第二次娄山关战役就是红军长征中著名的四渡赤水中的二渡赤水的一部分。
3、会议由娄山关历史文化研讨会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娄义钊主持。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娄必元向参会嘉宾、代表致欢迎词;娄胜霞、王刚、王先郁、杨定刚等领导作了讲话;10位与会代表作了交流发言,20多位参会代表作了讨论发言。筹备委员会副主任梁正乾就大会召开情况作了综述。
4、长征过程中,土城战役失败后,毛泽东认真总结教训,亲自指挥了他一生最为得意的四渡赤水行动。红军沿盘山道猛烈攻击,红军二渡赤水后,于2月25日攻克娄山关,控制住这座雄关,使大部队顺利通过。
5、游览过程中请与其他游客保持1米以上间距,文明游览,保持安全距离,全程佩戴口罩、禁止随地吐痰和乱扔废弃物,服从景区工作人员的现场管理。
6、就是前面说的"举世闻名的",娄山关亦称太平关,位于遵义、桐梓两县交界处,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两次娄山关战役保证了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是我国重要的“红色”基地。毛主席有首《忆秦娥·娄山关》,作于一九三五年二月。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所以作者在文中反复使用了"从头越",表现了对主席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的崇敬和向往。
7、2月25日凌晨,红军向娄山关挺进,在红花园与黔军遭遇,黔军仓皇应战,败退关口,红军沿盘山道猛烈攻击,傍晚时分终于把这座雄关控制在手中,使大部队顺利通过,迈向胜利的前程。由于这一仗意义重大,所以诗人心情无比激动,在战斗结束不久即挥笔写下此词。
8、会上,纠正了“左”倾机会主义在组织上和军事上的错误,改组了书记处和军委,结束了“左”倾路线在党内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从此,红军改变了以往的被动局面,在战略上转入主动的态势。 1 月中旬,红军离开遵义,过娄山关,经桐梓,渡赤水,准备从川南的宜宾和泸州之间渡过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
9、娄山关景区娄笋路口至西风台部分路段出现泥石流和滑坡现象。景区自2021年9月12日起,对娄笋路口至西风台路段全线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及整治,开放时间待定。期间,任何机动车辆及游客禁止进入,除西风台外其余景点正常对外开放。
10、雄关,雄壮的关隘,即指娄山关。漫道,徒然说,枉然说。人们徒然传说娄山关坚硬如铁。
11、第二站,党支部全体党员来到了娄山关大小尖山战斗遗址。
12、(简介)遵义市红魂立德教育服务中心介绍
13、当年红军三渡赤水的地方,现在已经架起了铁桥,赤水河两岸灯火辉煌,游人如织,这里成了网红打卡点。
14、时光微步,岁月静缓。不知不觉,已经挥别灿烂活泼的九月,迎来静美微凉的十月,随之而来的是盼望已久的7天小长假。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娄山关早已红旗招展,以全新的面貌喜迎各地佳客。
15、为了迅速摆脱这种不利局面,中央红军回师东进,二渡赤水,重占娄山关,再占遵义城。2月24日,红军攻占了关北的桐梓县城。此后,决定由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率部二克娄山关。
16、感悟娄山关战斗精神,带着老人的期盼与英雄的嘱托,接下来的“长征路”,记者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17、如今娄山关这里也是沟通南北,连接贵阳、重庆的交通要道,川黔铁路和兰(兰州)海(海口)高速G75崇溪河至遵义段(崇遵高速)从娄山关附近穿隧道而过,如今穿过娄山关隧道只需要几分钟车程,川黔国道则是沿山间谷地穿过关口。如果有朋友自驾走过这条路,就能深刻体会到娄山关有多险,可以想象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况下,这样的险关是多么地易守难攻。
18、全体党员向纪念碑鞠躬。
19、岭南师范学院共青团2017青马红色之旅第一天走看了息烽与娄山关。学员们亲闻目睹,感慨万千,共产党人不屈不饶,信念比钢铁还坚。全体学员有一次重温了解放战争历史。
20、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三、娄山关的历史来历
1、或许你会问,为记者讲述这段历史的讲解员是谁,他咋啥都知道?原来,肖开基老人的哥哥肖开模当年就曾为红军战士带过路,为红军攻打娄山关提供了帮助。
2、贵州遵义的娄山关是黔北第一隘口,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1935年初中央红军曾在这里与敌军展开两次激烈的争夺战,并都取得了胜利,第一次,为新的“川黔边新苏区根据地”的建立打下了一个较好的环境基础,为保卫遵义革命中心区的安全和党中央在遵义召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作出了重要贡献;第二次,揭开了遵义大捷的序幕,赢得长征以来的第一次巨大胜利,展示了遵义会议的曙光。
3、此词写于1935年2月,最早发表于1957年1月的《诗刊》上。
4、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春三月,明朝廷以李化龙总督川、湖、贵三省军务,讨征杨应龙,调集24万兵马,分八路进攻播州。蜀将刘綎由綦江出兵,攻克虹关,九盘子、捷阵溪、石虎关、直抵娄山关。杨应龙派其子杨朝栋在娄山关上设了13道排栅、挖深坑,凭险守关。刘綎仰视娄山关叹息。关上箫笙鼓乐,猜拳行令,竟安然无恙。翌年5月,刘綎间道攀藤爬岩,偷袭娄山关,夺得天险,为平播之役打下基础。
5、摄影/黄明珠黄清刘晓颖
6、在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在毛泽东等同志的坚持下,1934年年底至1935年年初,中共中央连续召开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系列会议的召开也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做了重要准备。1月9日当天,红二师师部进占桐梓,娄山关战斗大获全胜。毛泽东同志指挥下的娄山关战斗,是发挥红军运动战优势所取得的长征以来的首次大捷,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作出了重要贡献。
7、国庆期间,景区讲解员将在陈列馆、遗址区、诗词馆每天都会不定时开展免费红色宣讲,为游客讲述红色故事。
8、景区摆渡车把我们拉到山顶时,大雾弥漫,能见度很低,路上有积雪,树上有冰挂,风飕飕,雨蒙蒙,手冻得有点发麻,估计气温零下3—4度左右。虽然看不到远景,但大家更多是在感受一种壮严,都在想,脚下这块土地,当年曾浸润过多少鲜血,身边这些石头,当年曾经阻挡过多少子弹,眼前这片山谷,当年一定是军号回荡!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来这里凭吊英烈,重温历史,是要珍惜今天的生活。
9、那些歌曲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10、纪念先烈,总结历史,注视着娄山关口西侧山垭的娄山关战役纪念碑,凝视着张爱萍将军手书的“遵义战役牺牲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的行草大字。娄山关前,他们的脚步扬起尘土,他们的故事流传千古。很庆幸,也很感谢,中国人民有这样一群与人民相依相惜,互相扶持的英雄战士;我们也很庆幸,很感谢能到此一游,抚摸遗迹之壁,悲叹战争之痛,瞻仰烈士为民奉献一切之精神。
11、经过25日至26日的激战,红军在“正面攻击、两翼包抄”的沉重打击下,敌军兵败如山倒,仓惶南逃。红军战士乘胜追击并于2月28日再占遵义城,歼灭和击溃敌军两个师又八个团,取得了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
12、息烽集中营自1938年开始存在了八年。八年,并不是一个多么大的数目,但是在这八年里,有600余条流淌着鲜红热血的生命在此冻结消逝,有600余个具有强烈觉醒意识英魂在此流逝走远。面对阴暗潮湿的关押环境、惨无人道的酷刑和暗无天日的精神折磨,他们都不曾放弃心中的信念与执着,不曾向压迫的势力弯下身躯。深不见底的猫洞掩埋了英雄烈士的白骨,但磨灭不了他们已刻入骨髓的爱国之心;矮小昏暗的反省室压迫了烈士们的身体,却抹不掉他们坚定的信念。他们留下了不畏迫害而发出的阵阵怒喊和不惧残害而日益浓烈的不朽精神。脚踩集中营旧址的黄土,仰望头顶蔚蓝的天空,我们仿佛能看到那些已走远的英雄们,也仿佛听到了他们不屈的呐喊声。
13、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14、娄山关亦称太平关,位于遵义、桐梓两县交界处,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两次娄山关战役保证了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是我国重要的“红色”基地。作为黔北第一要塞,娄山关景色秀丽,峭壁绝立,是众多驴友的常去之地。
15、娄山关原名高岩子,又名黑神垭。关名可追溯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地理志》称娄山为“不狼山”。据清末遵义著名学者郑珍考证“不狼山”即娄山,亦称大娄山。
16、1月9日红军以猛烈火力从关南发起总攻。英勇的红军战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奋勇前进,并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格斗,这场战斗经过三个小时,最终将敌人击溃,战斗大获全胜。
17、内丘县内大路消防救援站站长孟维浩
18、为确保中共中央在黔北遵义建立新战略根据地,确保主力部队在遵义休整和遵义会议的安全,中央军委命令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率部追击,向北逃窜的敌军,夺取娄山关,以防御川南之敌向遵义进犯。
19、红军长征经过遵义的时候,在娄山关与敌军激战了两次。第一次娄山关战役发生在遵义会议前。
20、新建“娄山十景”之一的长空桥。(中国军网记者杨凡凡/摄)
四、娄山关的历史意义
1、“大小红军”胜利“会师”。
2、红军越过娄山关,并向遵义进军的描写,反映出遵义会议后英雄红军的顽强勇猛、视险如夷的豪迈气魄和无坚不摧、无攻不克的战斗雄姿
3、遵义会议旧址,揭示伟大真理:
4、《忆秦娥·娄山关》是现代革命家、文学家毛泽东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从内到外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的冬夜行军图,描画了红军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
5、“1935年1月,为了保证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红一军团四团曾攻占过娄山关关口。”遵义市红花岗区史志研究专家史晓波告诉记者,时任红军总参谋长的刘伯承和一军团政委聂荣臻一起,指挥红军向娄山关的国民党军发动进攻。因为山势太陡又下着大雨,红军分成两路,一路正面强攻,一路抄小道从敌军后面奇袭,一举拿下娄山关,保证了遵义会议的安全召开。
6、娄山因娄山关而得名,有此一说。据《桐梓县志》载,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太原杨端应朝廷之募,率领娄、梁、赵等七姓族乡人收复播州,撵走南诏势力,分土世袭。其部将娄殿邦分地世守其土,子娄姗与另一个将军梁宗理之子梁关为表兄共戎高岩子,时称娄珊梁关。后黑神垭一带百姓怀念与娄珊、梁关驻军的鱼水之情,逐将黑神垭更名为“娄珊关”,年久讹称娄山关,以此得名。娄、梁二姓族谱也有相似记载。可见,娄山关并非因娄山得名,而娄山是因娄山关得名。PS:但也有另一说,关名的来历,源于古代对娄山山脉的称谓。因为它是大娄山脉的主峰。但这种说法,没有历史出处。
7、“红军在娄山关战斗中重创黔军4个团,取得了遵义会议后的第一个大胜仗,因此有人称娄山关是历史上中国革命的转运之关。”史晓波说,夺下娄山关揭开了遵义大捷的序幕,此时战士们的士气备受鼓舞,成为红军长征路上的重要转折。
8、1934 年 10 月,中央红军开始战略性的大转移——长征。长征初期,王明等“左”倾机会主义者惊慌失措,仓促从事,既不作必要的政治动员,也未作一定的军事准备,在行动上搞大搬家,实行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在军事上盲人瞎马,遇敌硬打硬拼,使红军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
9、清顺治四年(1647年)李定国、孙可望率农民起义的“大西军”,经綦江进攻娄山关,大败守关清兵,横扫大西南。
10、咸丰九年(1859年)号军攻占娄山关,袭据鼎山城。同治元年(1862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所属曾广依部,为支援贵州各族农民起义,由四川向贵州进发,攻占娄山关与西南黄号,白号军共同奋战,所向披靡。
11、原文: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2、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中央要求在全党进行一次党史学习教育。2021年3月2日,我们广州十一名新老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无党派爱国人士,远赴贵州遵义开展一次党日活动,自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13、“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是毛泽东主席名作《忆秦娥·娄山关》中的一句词。本首词前半阕说的是红军处境艰难,部队有一种悲壮的氛围;后半阕词说的是虽然雄关漫道难以攻克,但我红军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终于克服,攻克后心境开阔,同时也感怀牺牲的烈士们洒下热血。
14、后黑神垭一带百姓怀念与娄珊、梁关驻军的鱼水之情,逐将黑神垭更名为“娄珊关”,年久讹称娄山关,以此得名。
15、2月28日,毛泽东随中央军委纵队登上娄山关,极目四望,欣然作笔,写下该词。由于这一仗意义重大,所以诗人的心情无比激动,在战斗结束不久即挥笔写下这首诗词。
16、(培训)国家能源集团重庆恒泰发电有限公司“学党史,悟思想”党史教育专题培训班(第一期)
17、贵州遵义的娄山关是黔北第一隘口,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1935年初中央红军曾在这里与敌军展开两次激烈的争夺战,并都取得了胜利,第一次,为新的“川黔边新苏区根据地”的建立打下了一个较好的环境基础,为保卫遵义革命中心区的安全和党中央在遵义召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作出了重要贡献;
18、(培训)深圳市光明区规划土地监察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性教育活动
19、娄山关现在是4A级旅游景区,如果有机会去贵州旅游,一定不要错过这个曾经的黔北第一险关。
20、此行,记者还在“记者再走长征路·遵义会址话长征”直播访谈活动中遇到了扫雷英雄——杜富国。在后续组织的座谈会上,作为土生土长的遵义人,他结合成长历程分享了自己的感悟。
五、娄山关的历史
1、英雄壮歌,百年红韵,盛世华诞,举国同庆。这个假期一定要来娄山关听听先辈们的英雄故事,感受一下当时先辈们为今天的盛世所作出的牺牲与努力;赏一赏黔北漫山秋色,在远离浮华的环境中找寻一丝安宁与惬意。
2、中革军委为了确保中共中央在黔北遵义建立新战略根据地,确保主力部队在遵义休整和遵义会议的安全,命令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追击敌军,夺取娄山关。
3、学校网址:www.scsdtj.cn/
4、西风正壮烈地吹着,大雁鸣霜、晓月当空。晓月当空啊,嗒嗒的马蹄令人心碎,军号声声沉郁低回。群山起伏长路漫漫恰似黑铁,如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重振旗鼓向前啊,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阳光华赤如血。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5、1935年1月初,中央红军由南向北分三路突破乌江天险。1月6日,红军先头部队进入遵义城。为了建立黔北防御,保证建立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新根据地”,中央军委决定派红一军团第二师四团追歼北窜之黔军侯之担部,攻克娄山关,占领桐梓县城。1月9日,红军冒着枪林弹雨,冲入敌阵,与敌人白刃肉博,占领关口。红二师师部进占桐梓,娄山关战斗大获全胜。
6、1935年1月7日,红军长征途中占领遵义。贵州军阀王家烈、候之担闻讯,慌忙调兵遣将,在娄山关一带设防,以保老巢。
7、1935年1月7日,红军长征攻克遵义。贵州军阀王家烈、候之担闻讯,慌忙调兵遣将,在娄山关一带设防,以保老巢——桐梓县。
8、据《明史纪事本末》载,万历年间,总兵刘与播州土司杨应龙曾激战于此。人称黔北第一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
9、娄山关也称太平关,位于遵义。桐梓两县交界处,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遵义会议开始前,中央红军与国民党军展开了多次斗争,最终以我军歼灭黔军两个团而告终,为遵义会议的召开提供给了宝贵的战争资源,史称第一次娄山关战役。第二次娄山关战役发生在中央红军二渡赤水之后,此次战役正式拉开了遵义战役的序幕,为我军向黔西向东发展革命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娄山关经过了两次大战役,被载入了中央红军革命历史史册,两次战役的胜利,帮助中央红军实现了挥师北上的伟大战略计划。
10、毛主席一首《忆秦娥•娄山关》勾起我们许多回忆。娄山关又名太平关,是川黔交通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娄山关战役第一战发生在1935年1月9日,第二战发生在遵义会议之后的1935年2月25至28日,由彭德怀同志率红三军团对敌作战,歼敌59师和93师大部,将敌人赶到乌江以南,取得了红军长征以来首次大捷。娄山关战役使红军摆脱了被围追堵截的被动局面,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在川、滇、黔边区将红军一举歼灭的梦想。自从遵义会议确立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有了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才使红军从失败不断走向胜利,直至取得全国解放,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所以说,没有“七一”就没有“八一”,没有“八一”就没有“十一”,这是历史,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历史。
11、更喜前进战旗,真正所向披靡。
12、娄山关:红军长征后第一大捷报
13、附团友钟秉雄参观遵义后写的两首诗:
14、上午9点钟,全体党员同志参观了娄山关战斗遗址。
15、此时蒋介石集结重兵,封锁长江,严守川黔边境,毛泽东当机立断,改变计划,挥师东进,再渡赤水,重占桐梓。
16、1935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二渡赤水,回师黔北,歼灭黔军四个团,攻下娄山关,揭开遵义大捷的序幕,赢得长征以来的第一次巨大胜利,展示了遵义会议的曙光。
17、“据我所知,娄山关战斗是红军长征史料中涉及比较多的。因为这次血战拉开了遵义战役序幕。可鲜有人知晓,在此之前还有一次重要的战斗。”肖开基老人告诉记者,那次战斗发生在遵义会议召开的前几天。
18、红军长征时期的娄山关战役的历史意义是在于红军突破了娄山关之后,进入了陕北,开创了陕北革命根据地。
19、这里是一个重要的关口,自古以来,这里一直是兵家争夺的主要地区。这里的山又高又陡,地势非常凶险。
20、会议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帮助,遵义师范学院副院长娄胜霞,遵义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刘作会,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王刚,中国先锋作家出版社社长娄义华,中共桐梓县委常委、宣传部王先郁部长,桐梓县政协副主席杨定刚到会指导,县内外文史爱好者、娄山文化研究会、壁上挂灯梁氏研究会、成氏历史文化研究会以及平蛮入播将领后裔6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桐梓外宣中心、桐梓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到会进行采访报道。大会收到与会者撰写的论文、交流材料20篇,参考资料8篇。这些论文和资料内容比较丰富,体现了在地方历史文化和家族历史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
六、娄山关的历史
1、(荐读)人民日报聚焦遵义|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2、做好安全防控准备之后便可放心游玩了~
3、1月9日,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由板桥分道出发。正面强攻部队即以密集火力从关南发动总攻,迅猛杀上娄山关。敌人利用有利地形,妄图死守关口,向北退却。红军冒着枪林弹雨,冲入敌阵,与敌人白刃肉搏,占领关口。逼迫敌人向北狼狈逃窜,沿途丢弃武器、烟枪和大量军用物资。红四团乘胜追击下关,直扑桐梓县城。潘峰率领的侧翼部队攻克桐梓,俘敌数百,缴获大量物资。
4、毛泽东填有《忆秦娥·娄山关》词一首,描写红军指战员英勇鏖战的壮烈情景。现以行草手书体放大镌于高14米,宽25米的大理石碑上,益增雄关声色。
5、采编:黄磊核校:董海川
6、 娄山关是遵义的天然屏障,两侧群峰突出,地势险要,史籍中称其“万峰插天,中通一线”。为确保中共中央在黔北遵义建立新战略根据地,确保主力部队在遵义休整和遵义会议的安全,中央军委命令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率部追击向北逃窜的敌军,夺取娄山关,以防御川南之敌向遵义进犯。
7、敬请关注“燕赵消防政工”
8、“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提起这句诗词,想必很多人朗朗上口。它是1935年2月,中央红军越过川黔第一雄关娄山关时,毛泽东挥毫写下的《忆秦娥·娄山关》。
转载请注明出处唯爱说说网 » 娄山关的历史来历(娄山关的历史底蕴108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