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留肝胆两**〔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一、去留肝胆两**

1、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唐代·李隆基《端午》)

2、戊戌变法可以说是满清最有希望的一次改革维新运动,上面有光绪皇帝大力支持,下面有一众有识之士积极推动。

3、昆仑山在古代都是支撑天地的砥柱。(“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南人志欲扶昆仑,北人气欲黄河吞”)它的象征意是雄伟和坚韧不拔。“去留肝胆两昆仑”这句诗为了格律有所倒装,正确顺序是“去留两肝胆昆仑”,意思是离开的和留下的都有昆仑山一样的气概。去留两者一般有两种说法,一种指谭嗣同和大刀王另一种是戊戌六君子和离开的康梁。

4、两昆仑,我个人以为,就是代表去和留两种人,也可以带入离开的康梁和留下并牺牲的六君子。意思是,无论去留,大家都是好样的。离开是为了保存力量,留下是为了理想而牺牲。至于大刀王五之说,降低了这首诗的格调。

5、这一句主要是说,戊戌维新运动虽然眼下遭到重创,但作为锐意除旧布新的志士仁人,应该志存高远,忍死求生。等待时机,以期再展宏图。

6、“忍死须臾待杜根”是用东汉诤臣义士的故事,微言大义。通过运用张俭的典故,以邓太后影射慈禧,事体如出一辙,既有对镇压变法志士残暴行径的痛斥,也有对变法者东山再起的深情希冀。这一句主要是说,戊戌维新运动虽然眼下遭到重创,但作为锐意除旧布新的志士仁人,应该志存高远,忍死求生。等待时机,以期再展宏图。

7、只是,杜根死里逃生,而谭嗣同却在也没有机会了。

8、康有为、梁启超避往海外。许多人劝谭尽快离开,但他却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来”,决心留下来营救光绪帝。几位日本友人力请他东渡日本,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以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乏,请自嗣同始。”

9、今天我们学习的字,就是《千字文》中的“昆”字。昆,kūn。

10、怒拔昆吾歌圣化,喜陪孤月贺新年。(唐代·吕岩《七言》)

11、政治上的东西,所谓改革,草根如我看不懂也不做评论。但伟大的党中央不会置之不理,十八大以后对不作为、乱作为的官员也不会不处理。

12、凡事有兩面,「死」對多數人來說是凶,是「苦節」,是「不可貞」,但對於有儒家成仁取義思想、有墨家摩頂放踵之志、有佛家普度眾生信仰的譚嗣同而言,早已超越了「生死觀」,「生」或「死」皆不是問題,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就是要看是否「死得其所」,別人認為的「苦節不可貞」,他可能篤信是「甘節可貞」,而「快哉快哉」了!這也是我們學習《易經》要體會「固執守經」和「通達權變」的隨時轉化,「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

13、撰稿:徐强。播音:磊明。

14、无端歌哭因长夜,婪尾阴阳胜此时。有约闻鸡同起舞,灯前转恨漏声迟。

15、意思为昆仑山巍峨高耸,被看成是中国人的脊梁,象征有正气,敢担当的中国人。结合背景可解释为:不管是去是留,你们逃走的和我留下来的,都是肝胆相照的好男儿,都是堂堂正正,有大气概的中国人。谭嗣同在实施变法中不幸失败,六君子就义,康梁逃走。谭嗣同本可以逃走,但坚持留下来,但他也主张有的同志应该离去,保存力量。这样大家共同的事业才能成功,都留下来死去,中国就没有希望了。所以所做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16、“挟高士之才,负万夫之勇,学奥博而文雄奇,思深远而仁质厚,以天下为己任,以救中国为事,气猛志锐。”康有为曾经这样赞扬谭嗣同。戊戌变法虽然失败,谭嗣同也被杀,但他的那种愿以颈血刷污政,视死如归的精神不仅直指清朝政府的腐败和黑暗,同时也为人民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让后人永远去敬仰。本期讲述“担当楷模”谭嗣同。

17、面对屠刀我仰天大笑,因为去者和留者肝胆相照、光明磊落,都有昆仑山一样的雄伟气魄。

18、壮矣,快哉!谭嗣同以满腔热血抒写了一曲慷慨悲壮的变法之歌,虽成国恨,但长醒吾民,一身肝胆,巍巍昆仑。

19、他出于“道”(变法大业、国家利益),也出于“义”(君臣之义、同志之义),甘愿效法《赵氏孤儿》中的公孙杵臼和日本德川幕府末期月照和尚的好友西乡的行节,以个人的牺牲来成全心目中的神圣事业,以自己的挺身赴难来酬报光绪皇帝的知遇之恩。

20、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二、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意思

1、曾有自命知道的人,说那“两昆仑”,系一指康有为,一指大刀王五。究竟是与不是,当时谭嗣同不曾做出注脚,如今谭嗣同已死,无从证实,只好姑且认他所指的确是这两个。

2、谭嗣同出身不凡,所受到的教育也比较的先进,而且谭嗣同的一大著作《仁学》对我们国家的近代史思想也拥有很深的影响力。在谭嗣同的身上,我们能够发现一种为了国家舍身忘己的精神,在戊戌变法失败之后,谭嗣同原本是有机会逃走的,但是谭嗣同却没有选择退缩,他迎难而上,坦然且坦荡。在谭嗣同看来,他希望自己的牺牲能够唤醒人们沉睡的思想,即使身边的朋友再三劝说,谭嗣同也不为所动。

3、“二十五日,晴,入署……在署闻同司朱君云:谭逆嗣同被逮后,诗云:望门投宿邻张俭,忍死须臾待树根。吾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4、想给大家简单讲讲中国乒乓球的队员是怎么炼成的,内行人都知道,外行人可能不知道乒乓球这里面的艰辛。也就是我们这两天看到的三个小傻瓜,为什么怎么会逞“匹夫之勇”,为了自己坚守的东西不顾一切~

5、年华世事两迷离,敢道中原鹿死谁。自向冰天炼奇骨,暂教佳句属通眉。

6、“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7、徐说《千字文》〡不畏浮云遮望眼

8、这首诗表达了对避祸出亡的变法领袖的褒扬祝福,对阻挠变法的顽固势力的憎恶蔑视,同时也抒发了诗人愿为自己的理想而献身的壮烈情怀。

9、甚至更小就开始握起球拍了

10、望门投止出自《后汉书·张俭传》:

11、和张俭不同,当时的杜根并没有逃走。二人虽然一走一留,但都是铁骨铮铮的汉子。

12、在高呼口号之后,谭嗣同吟咏了一首绝命诗,随后死在刀斧手的铡刀之下。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他的遗骸运回原籍,葬在湖南浏阳城外石山下。

13、太康,原名康永杰,别号“独游杖者”“卧游山人”“梅道人”,法名“印觉”,堂号“抱琴轩”“双一堂”。首都师范大学书法硕士,先后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及中国美术学院花鸟高研班,现为华夏艺术交流协会会长,文化部东方文化艺术院研究员,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残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书画篆刻师从王镛、欧阳中石教授。书法长于大篆、魏碑。篆刻上取陶鼎,下挹秦汉,单刀硬入,大开大合。擅画人物、花卉,尤以金石书法入画,追求独立、厚重、简洁、大气之金石画派遗风。

14、这次短命的“百日维新”和唐朝的百日永贞革新类似,虽然都有皇帝的支持,可惜两个皇帝都是废物点心。

15、为什么黄彰健认定这首诗是伪作呢?

16、不能像正常人的一样去恋爱

17、光绪二十四年(1898)是农历的戊戌年,是年六月,光绪皇帝实行变法,八月,谭嗣同奉诏进京,参预新政。九月中旬,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并开始大肆捕杀维新党人。9月21日,他与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杨锐、林旭等五人同时被捕。这首诗即是他在狱中所作。

18、祝福你们以及你们的师傅安好

19、原文: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20、从来没有忘记过一个罪人

三、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真正含义

1、其实,中国因变法而流血的人多了,秦国的商鞅、楚国的吴起都是因变法而死。不过谭嗣同的牺牲,确实让这次变法更加令人印象深刻。

2、春节期间,我们依然在周一到周五

3、徐说《千字文》〡臣门如市,臣心如水

4、这里的两昆仑,即是指张俭和杜根,也是指像张俭和杜根的人,离开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是去的人,谭嗣同等六君子是留下的人。

5、(作者)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汉族,湖南浏阳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三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代表作品《仁学》、《寥天一阁文》、《莽苍苍斋诗》、《远遗堂集外文》等。

6、同时,他也期望自己的一腔热血能够惊觉苟且偷安的芸芸众生,激发起变法图强的革命狂澜。在他看来,这伟大的身后事业,就全靠出奔在逃的康、梁们的推动和领导。

7、李白写了2首望庐山瀑布其中1首默默无名却被西游记借去改头换面

8、教学视频|反手攻球结合反手拉冲下旋球技术

9、谭嗣同听到政变的消息并不惊慌,反而多方活动,期望能营救出光绪皇帝,继续实行变革。但终究因行动匆忙、未能详细筹划而皆落空。此时有人劝他赶紧离开,并且日本使馆也向他抛来橄榄枝,表示能够给他提供“保护”,但他都拒绝了。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于是在同年九月二十四日,他在浏阳会馆被捕,并慷慨就义。

10、徐说《千字文》〡上厕所为什么叫“出恭”

11、这首诗的前两句运用张俭和杜根的典故,揭露顽固派的狠毒,表达了对维新派人士的思念和期待。后两句抒发作者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雄心壮志。全诗表达了对避祸出亡的变法领袖的褒扬祝福,对阻挠变法的顽固势力的憎恶蔑视,同时也抒发了诗人愿为自己的理想而献身的壮烈情怀。

12、成绩好了自然就容易上去

13、这首诗的前两句运用张俭和杜根的典故,揭露顽固派的狠毒,表达了对维新派人士的思念和期待。后两句抒发作者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雄心壮志。这首诗格调悲壮激越,风格刚健道劲。

14、“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是近代伟大的维新志士、“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在戊戌变法的失败后,被封建顽固派囚于狱中,行将就义前夕所写的一首题壁诗,音调激,情怀壮烈,近一百年来传遍了华夏大地,感染每一个怀有爱国热情的中华儿女,激起人们对为改革中国而献身的爱国志士们的无限的敬仰与怀念,也促使人们对中国近代改革的危难阻进行深入的思索。第二个是严复的思想应该是翻译的天演论吧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也是他的思想回答者:满洲格格。

15、在媒体面前说话也会注意分寸

16、在关键时候保存力量,不做无谓的牺牲,也是很明智的决定。从这首诗中也可以看出谭嗣同很理解逃亡的人。

17、光绪二十三年,谭嗣同在湖南巡抚陈宝箴等人的支持下,创办时务学堂,培养维新志士,之后又创建建南学会,办《湘报》,宣传变法,抨击旧政。光绪二十四年九月初,光绪招谭嗣同入京,并授予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与变法。光绪帝变法的决心和对维新派人士的信任,让谭嗣同无比感动,他觉得自己实现抱负的时刻终于到了,甚至于他都觉得马上就可以看到胜利的曙光,看到人民幸福和谐的未来。

18、谭嗣同的《狱中题壁》诗,就是他被捕后写在监狱的墙上的。这首诗的开头两句,引用了东汉末年两位仁人志士张俭和杜根的典故。张俭因为得罪权贵,被迫逃亡,逃亡途中,有很多热心人为他提供住宿,所以说“望门投止思张俭”;杜根同样是因为得罪权贵,而被判处装进袋子里活活摔死的刑罚,由于行刑的人敬佩杜根的品格,没有用力摔,杜根得以假死逃生,所以说“忍死须臾待杜根”。谭嗣同借用这两个人的典故来表达自己的心愿,就是希望康有为、梁启超等战友在逃亡的路上,能够像张俭、杜根一样,得到好心人的保护和帮助。

转载请注明出处唯爱说说网 » 去留肝胆两**〔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