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鹿柴的注释和诗意
1、能说出诗句大意,体会诗人的感情,体会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及安闲自在的心境。
2、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3、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无声的静寂、无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于觉察;但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则较少为人所注意。
4、(课件出示7)在诗中我们除了看到美丽的景象,你还听到了什么?(人语)
5、会写“返”“景”“照”3个生字,会读准“鹿”“柴”“苔”3个生字。
6、古诗词学习方法:读诗文、解诗题、明诗意、知诗人、悟诗情,这五个方法也是学习古诗词的5个阶段,层层递进。
7、试着说说后两句话的意思。
8、鹿柴(zhài),养鹿的地方,“柴”同“寨”、“砦”,用树木围成的栅栏。
9、引导学生体会诗句中用“返景”来衬托鹿柴的暗(板书:暗)
10、译文: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
11、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王维出身河东王氏,祖籍山西祁县。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官拜吏部郎中、给事中。
12、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13、鹿柴(寨),是辋川的地名。《鹿柴》是唐人王维游终南山鹿柴(zhài通寨)时所写的一首诗。是体现王维“诗中有画”的代表之作。整首诗说的是:放眼空空幽然的山林看不到人影,只是隐约能听到人们说话的声音。忽见路过的一抹余晖射入幽暗深林,将那斑斑驳驳的树影照映在树下青苔之上。
14、“返景入深林”,夕阳的余晖啊,还照进了深林之中。空山寥落,本来凄清之景,突然加上了一抹温暖的色彩,。“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照在什么上面呢?青苔之上。山中潮湿阴冷,苔藓满地,而透过树影,稀薄的夕阳余晖洒在青苔之上。看上去这是一个暖色调的描写,但你仔细琢磨一下,寥落的空山,夕阳西下,只有斑斑驳驳的光影照在青苔之上,这种暖色的背后是更巨大的清冷与幽静。所以,《鹿柴》王维用了诗歌中特别出彩的对比与反衬的手法,来表现空山之空、空山之清、空山之寂与空山之冷?
15、把这首诗带动作背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16、A.jǐngB.yǐngC.jīng
17、王维的这首《鹿柴》,所呈现出来的诗情和画意,正是以他画家、音乐家的艺术表现力来追求诗歌中的色彩和声音的韵味。
18、如果只读第一句,读者可能会觉得它比较平常,但在“空山不见人”之后紧接“但闻人语响”,却境界顿出。“但闻”二字颇可玩味。通常情况下,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静默死寂。啾啾鸟语,唧唧虫鸣,瑟瑟风声,潺潺水响,相互交织,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然而此刻,这一切都杳无声息,只是偶尔传来一阵人语声,却看不到人影(由于山深林密)。这“人语响”,似乎是破“寂”的,实际上是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人语响过,空山复归于万籁俱寂的境界;而且由于刚才那一阵人语响,这时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
19、边读边想,看自己能读懂哪些,还有什么不懂的?
20、你们想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二、鹿柴的意思全解
1、他的诗歌优美清雅,意境明净清幽,颇具佛理,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的传统,对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了一个高峰,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2、王维是诗人、画家和音乐家。这首诗反映了诗歌、绘画和音乐的结合。他以音乐家对声音的感知、画家对光线的把握和诗人对语言的提炼,描绘了人类语言在空谷中反映出来的那一刻的独特寂静和发人深省。
3、返景(yǐng):同“返影”,太阳将落时通过云彩反射的阳光。
4、夕阳的影子进入了森林深处,苔藓上的景色令人愉快。
5、三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中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深林,本来就幽暗,林间树下的青苔,更突出了深林的不见阳光。
6、可想而知,这座山至少是植被覆盖很好、林木葱郁的一座青山。因为他毕竟身在辋川,而辋川就是以山清水秀著称的。
7、“返景”是什么意思?(夕阳反照的光)
8、“但”的意思?(只)“闻”的意思?(听)
9、师补充介绍:王维。(课件出示3)
10、这个说话的声音大吗?(不大)
11、王维出身河东王氏,祖籍山西祁县。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官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接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12、关注获取更多教育经验、解题技巧、学习资料等
13、先试读,再指名,分组读,开火车读,师生接读,带动作读。
14、小学生必背古诗著名朗诵艺术家标准范读
15、孩子每天学习一首古诗词,领略中国古诗的精妙,继承中国的优良文化和传统。开阔与提高孩子的眼界、胸怀和品格!
16、诗里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空山深林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空空的山林里没有任何人,却传来了人语声。落日斜晖投入到林子里,光影照在青苔上。诗意深隽,非静观不能自得。
17、原文: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8、诵读古诗词不仅可以训练孩子的记忆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经典诗歌中优美的语句和丰富的思想可以激发孩子的思维能力,加深记忆,日积月累,学习记忆能力会大为提高。
19、按照常情,写深林的幽暗,应该着力描绘它不见阳光,这两句却特意写返景射入深林,照映的青苔上。读者猛然一看,会觉得这一抹斜晖,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一线光亮,给林间青苔带来一丝暖意,或者说给整个深林带来一点生意。
20、2、返影:指日落时分,阳光返射到东方的景象。
三、鹿柴诗意及注释
1、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诗人眼前的这座山,并不是一座空山,诗人只不过是为了说明这座山很寂静,连一个人影都见不着,“不见人”三字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了。
2、识字写字,理解并背诵古诗。
3、但是诗人并没有按照一般的思维去创作诗歌,诗人王维笔锋一转,写出第三句句“返景入深林”,这一句写的是落日的余晖映入了山林深处。诗人将视线投放到一个具体的画画:映射在山林深处的光线上。
4、(空寂的山中不见一个人,)
5、此诗为写景诗,写空山的寂静,却要写用人语来衬托。写树林的深邃,却写夕阳又照回来,青苔与光阴的画面。这样互相对比衬托的感觉,营造出弄弄的禅意。诗短短二十个字就结束了,可读者的画面感却依然留在脑海。这正是王维写诗的高明之处。
6、③返景:返照的阳光。景,同“影”,日光。
7、正是因为诗人把握住了“空山人语响”和“返景入深林”那一瞬间所显示的特有的幽静境界,诗歌才会展现出美轮美奂的画意和含蓄蕴藉的诗情。
8、山中空旷寂静看不见人,只听得说话的人语声响。
9、但是,我还想问,旧时年华岁月中的那些亮丽的色彩、那些光艳照人的梦想,那些生命书写的绚烂,难道完全都了无踪迹了吗?不,其实还有一丝半缕偶然在心底泛起。这时候就像空山里的“人语响”一样,就像寂静深林里的一抹余晖、残照一样,偶然泛起才更加映衬出此刻的苍凉、迷渺。所以人生是一段漫长而艰难的旅程,当所有的雄图大志消磨之后,当所有的磨难和坎坷远去之后,人生到此完结,剩下的只有空空寂寂的山野深林、只有身边的树木、身边的这个安静的世界。
10、品析“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课件出示8)
11、译文: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12、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13、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
14、王维在音乐、诗歌、绘画上的才学修养让他在长安城曾经红极一时,然而历经宦海沉浮、战乱之苦、牢狱之灾,曾经的荣辱悲欢已成过往,世事的无常与人生的无奈让王维最终选择了逃离。终南山成为王维晚年的归隐之地,也许在这片山野中王维最终找到了属于他内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请继续收看《中华经典资源库》之《鹿柴》。
15、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王维,一起回到一千年前的古代,去看一看那时的鹿柴吧!
16、③返景(yǐng):同“返影”,太阳将落时通过云彩反射的阳光。
17、精挑细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人括号内)
18、空山一座,伴随着若隐若现的声音和人影。我们读到这里的时候,感觉诗人接下来肯定会写说话人的声音来自哪里,或者会写是谁在山中说话。
19、落日的余晖照在树林中,感觉很美。还照在了哪里?(青苔上)
20、第二句“但闻人语响”,大意是说: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不见其人,但闻其声。山中尽管见不到人的身影,但是能听到说话声。这是诗人以人的声音反衬整座山的寂静。
四、鹿柴古诗注音及意思
1、《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山水诗中的代表作之是他隐居辋川时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充满了绘画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官场的厌倦
2、试着说说第一句话的意思。(空山上见不到人的踪影)
3、鹿柴(zhài):“柴”同“寨“,栅栏。此为地名。
4、本诗描绘了鹿柴黄昏时分的清幽景色。前两句描写了空山传语——空山尽管寂静“不见人”,但仍有风语细细、水声潺潺、鸟啼啾湫、虫鸣唧唧。后两句进而勾勒了深林晚照,对山林的描写从调动听觉到引出视觉。
5、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6、王维因其“清淡悠远、空寂超旷”的山水诗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诗佛”之美誉,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
7、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及安闲自在的心境。
8、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注释鹿柴(zhài):“柴”同“寨“,栅栏。此为地名。
9、所以关于王维的应举,科举考试,也有一段有趣的记载,也是《集异记》里头记载的。说当时有个张九皋的人,已经走了玉真公主的后门。当时玉真公主权势非常大,深受皇帝宠爱,说话是非常管用的,所以张九皋就走了玉真公主的后门,公主就授意当时的主考官,要以张九皋为状元,为第一名。刚好这一年呢,王维也要应举,然后就同岐王商量,岐王很有意思,就做了一件具有现代广告学意义的策划。
10、注释(1)鹿柴(zhài):“柴”同“寨“,栅栏。此为地名。(2)但:只。闻:听见。(3)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古时同“影”。(4)照:照耀(着)。
11、落日下、鹿柴中,夕阳的余晖带来的并不是真正的暖意,而是昏暗前的最后一缕光明,而王维这时所拥有的却是一种清晰的冷静。他不是一个闲适的游玩者,也不是一个黯淡的伤心人,他是一个平静的观察者,轻轻地品读着空山的寂静,淡淡地欣赏着残阳下的青苔。这份恬淡既属于隐者,也属于王维归隐的终南山,而这短短四句诗也透露出王维的人生哲学。请继续收看《中华经典资源库》之《鹿柴》。
12、A.又B.反复C.恢复
13、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14、“深林”是什么样的?(树很多,很高大)走在其中你会有怎样的感受?你
15、复照青苔上。“复”的意思是()
16、空山中没有人,只听到一个声音。
17、太阳的一抹余晖返入深林,又照到林中的青苔上。
18、张广明.中国古典文学名篇精粹.呼和浩特市: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10年:262页.
19、空山上似乎没有人,但我想我听到了一个声音
20、▲点上方绿色小喇叭即可免费收听♬
五、鹿柴这首古诗的注释
1、特别是这“返景”,不仅微弱,而且短暂,一抹余晖转瞬逝去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漫长的幽暗。如果说,一二句是以有声反衬空寂;那么三四句便是以光亮反衬幽暗。整首诗就像是在绝大部分用冷色的画面上掺进了一点暖色,结果反而使冷色给人的印象更加突出。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秋季
3、这首诗前两句写所闻、后两句写所写,都采用反衬的手法,以声音、光亮反衬出环境的寂静、幽暗,很好地创造出一种幽静的境界,表现了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和技巧的熟练高超。说这首诗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一点儿也不过分,但还有画面难以表现的地方,那就是声音。
4、观看画面,激发兴趣
5、然而此刻,这一切都杳无声息,只是偶尔传来一阵人语声,却看不到人影(由于山深林密)。这“人语响”,似乎是破“寂”的,实际上是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
6、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诗文解释)空寂的山谷中看不见人影,却能听到人讲话的声音。落日的余辉反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驳驳的树影映在青苔上。(词语解释)空山:空旷的山林。但闻:只听到。但,只。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古时同“影”。(诗文赏析)这是王维后期的山水诗代表作。五绝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四首。鹿柴,是辋川的地名。诗人以一种特有的感觉,描绘了静寂幽暗的空山深林傍晚的景色。这是一种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是诗人细致观察,潜心体会的结果。这首诗是诗、画、音乐相结合的和谐,幽深境界的表现。
7、又映照在一块块青苔上。
8、之后紧接第二句境界顿出,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第第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
9、《鹿柴》中的“柴”读()
10、回到场景:夕阳之光。“景”和古代的“影”一样。
11、《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这首诗写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意在创造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
12、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空山不见人”,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泠。由于杳无人迹,这并不真空的山在诗人的感觉中显得空廓虚无,宛如太古之境。“不见人”,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了。
13、唐代野史《集异记》里头记载,说“王维右丞,年未弱冠,文章得名。性娴音律,妙能琵琶,游历诸贵之间,尤为岐王之所眷重。”这是说,王维年少的时候,“年未弱冠”嘛,也就是十五六岁,十七八岁的时候。“文章得名”,诗文已经惊天下,不仅文章写得好,尤其“性娴音律,妙能琵琶”,音乐也非常好,尤其擅长弹琵琶。所以“游历诸贵之间”,很多王子都很喜欢他,尤其“为岐王之所眷重”,“岐王宅里寻常见”,岐王非常喜欢他。
14、唐天宝年间,王维在终南山下购置辋川别业。鹿柴是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辋川有胜景二十处,王维和他的好友裴迪逐处作诗,编为《辋川集》,这首诗是其中的第五首。
15、如果只读第一句,读者可能会觉得它比较平常,但在“空山不见人”之后紧接“但闻人语响”,却境界顿出。通常情况下,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静默死寂。啾啾鸟语,唧唧虫鸣,瑟瑟风声,潺潺水响,相互交织,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16、返()景()照()鹿()
17、诗意:这是一首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18、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你们想去吗?(课件出示1)
19、“明诗意”是要了解整首诗的意思;
20、听到同学们动听的读书声,诗中的生字很想跟我们交朋友。看,它们是谁?
六、鹿柴的注释和诗意
1、标划节奏,读背古诗
2、深林本来就幽暗得很,林间树下的青苔,就更突出了山林的黯淡无光。写山林的幽暗,应该着力描绘它的幽暗,而诗人却匠心独运,反其道而行之,突出描写映射进深林的阳光。
3、在这里,诗人王维采用了古诗中常见的“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将山的寂静表现得很含蓄、很蕴藉,很有韵味,这也正是唐诗的艺术特点。
4、静美和壮美,是大自然的千姿百态的美的两种类型,其间原本无轩轻之分。但静而近于空无,幽而略带冷寂,则多少表现了作者美学趣味中独特的一面。同样写到“空山”,同样侧重于表现静美,《山居秋暝》色调明朗,在幽静的基调上浮动着安恬的气息,蕴含着活泼的生机;《鸟鸣涧》虽极写春山的静谧,但整个意境并不幽冷空寂,素月的清辉、桂花的芬芳、山鸟的啼鸣,都带有春的气息和夜的安恬;而《鹿柴》则带有幽冷空寂的色彩,尽管还不至于幽森枯寂。
5、诗词是小学语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6、①鹿柴(zhài):王维辋川别墅之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柴:通“寨”、“砦”,用树木围成的栅栏。
7、夕阳的金光直射入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8、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春季
9、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10、(释诗)空旷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影,却能听到人们的声音。夕阳的余晖映进黑暗的森林深处,斑驳的树影映在苔藓上。
11、每天一首古诗词,腹有诗书气自华。
12、但细加体味,就会感到,无论就作者的主观意图或作品的客观效果来看,都恰与此相反。一味的幽暗有时反倒使人不觉其幽暗,而当一抹余晖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驳驳的树影照映在树下的青苔上时,那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所构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
13、尽:没有了。独去闲:独去,独自去。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厌:满足。
14、想看看这样的画面吗?
15、这首诗写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意在创造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第一句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冷。之后紧接第二句境界顿出,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第第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
16、注释鹿柴(zhài):王维辋川别墅之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柴:通“寨”、“砦”,用树木围成的栅栏。但:只。返景(yǐng):同“返影”,太阳将落时通过云彩反射的阳光。复:又。
17、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18、品析“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课件出示6)
19、空寂的山中不见一个人,只听到一阵人语声。
20、山中空旷寂静看不见人,只听得说话的人语声响。
1、fùzhàoqīngtáishàng
2、什么是青苔?(深绿色的苔藓植物,生长在潮湿的地面上)
3、你好,我是(成功者坚持梦想不放弃),很高兴为你解答。《鹿柴》 唐 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译文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注释(1)鹿柴(zhài):“柴”同“寨“,栅栏。此为地名。(2)但:只。闻:听见。(3)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古时同“影”。(4) 照:照耀(着)。
4、夕阳的余晖投过林中空隙照进树林的深处,
5、他们用诗歌赞咏辋川的二十处风景,每一处风景赋诗一首。这些诗都是五言绝句,诗歌从多方面描绘了辋川的美丽风景,读来如诗如画,宛如欣赏一幅幅精美的画作。
6、照:照耀(着)。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7、开火车读。(课件出示5)
8、译文空寂的山中不见一个人,只听到一阵人语声。太阳的一抹余晖返人深林,又照到林中的青苔上。
9、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古诗词,春雨教育专门组织专家学者精心编写了《小学国学经典教育读本必背古诗词75首》。
10、这里是陕西省的一个著名的风景区鹿柴,
11、(只听到一阵人语声。)
12、太阳的余辉回到了森林深处,照在了森林中的苔藓上。
13、空荡荡的山里看不到人的踪影,只能听到山谷中,回荡着人说话的声音。夕阳的余晖反射到幽暗的森林里,又映照在树下的青苔上。
14、《鹿柴》这首诗写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意在创造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第一句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冷。之后紧接第二句境界顿出,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第第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
15、胡德才.大学语文.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13页.
16、将下列诗句与季节搭配用线连起来。
17、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8、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王维特别喜欢用“空山”这个词语,但在不同的诗里,它所表现的境界却有区别。“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侧重于表现雨后秋山的空明洁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而“空山不见人”,则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泠。由于杳无人迹,这并不真空的山在诗人的感觉中显得空廓虚无,宛如太古之境。“不见人”,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了。
19、“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我们走进深山密林都有这样的经验:山中分明杳无人迹,却突然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前后左右环视寻觅,又见不到一丝人影。
20、这组山水诗十分别致:它全是五言绝句,每一首诗的题目都是辋川山谷中一处游地的名称,而且每一首诗后面都附有他的好友斐迪的一首形式完全相同的诗歌。
1、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
2、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3、A.用鼻子闻味B.用耳朵听见C.用眼睛看见
4、“解诗题”即了解诗歌标题的意思,很多古诗从标题中就能知道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5、1、鹿柴:以木栅为栏,谓之柴,鹿柴乃鹿居住的地方。
转载请注明出处唯爱说说网 » 鹿柴的意思全解『能说出诗句大意,体会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