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里的菱角怎样把它除掉(113句文案)

一、描写池塘菱角的诗句

1、首:下边是“自”,不要写成“白”。

2、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3、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

4、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5、(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②仍:又。

6、青青而大者曰馄饨。菱极大者曰蝙蝠菱,其最小者曰野菱。——顾清《松江府志》

7、菱角,古时叫“菱”,又称水栗子、沙角,生食可当水果,熟食能代粮。菱角的营养价值可与栗相媲美,含有蛋白质,尼克酸、核黄素、维生素和钙、磷、铁等多种营养物质,含有多种氨基酸,被视为养生之果和秋季进补的药膳佳品。

8、下列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9、全班齐读(情感共鸣)

10、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1、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12、借问梅花何处落①,风吹一夜满关山。

13、荷花芳草垂杨渡。——刘将孙《踏莎行·闲游》

14、译文:世上人们对花和叶的说法不同,把花栽在美观的金盆中,却不管花叶让它落在土里变为尘土。只有荷花是红花绿叶相配,荷叶有卷有舒,荷花有开有合,衬托得那样完美自然。

1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6、借景抒情是指诗人对某种景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

17、例2:“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

18、清明、寒食节过了没多久,百花逐渐退去了原有的艳丽色彩,慢慢凋谢了。人们为了挽留春光,翻腾衣柜,找出春天穿的衣服,纷纷出城来到苏堤,尽情游玩。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然而春之神似乎并不懂得人们的用意。

19、解析:本词上阕中“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写绝壁陡峭、直插云霄,运用夸张手法;“天际两蛾凝黛”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突出了山的秀美,表达出词人内心的愁苦。

20、一起句,词人就用“风”“露”“云”“水”“艇”几个字,淋漓地描绘出了一幅夜间泛舟归来清幽、静逸的画面,显然是环绕着归艇来“布景”的。“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小艇既已迷失航路,人也好借此机会躺上一躺,于是,枕着小舟,抬眼望去,那深远的天宇上,银河横亘,月华明朗,北斗七星闪烁在静穆的苍山顶上。这一句所织成的意境与前句紧承,依然是悠然闲适,但却显出博大的气势。

二、池塘里的菱角怎样把它除掉

1、例3:“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元代王冕《白梅》)

2、译文:五寸的荷叶托着娇艳的荷花,荷叶密密的贴在水面,但这并不妨碍彩舟的荡漾。知道四五月间夏风微掠,这些荷叶荷花的高度依旧能恰巧把美人的腰遮住。

3、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4、可爱的小娃在水面上划着小艇。

5、注:①黄:黄犬。苍:苍鹰。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②锦帽貂裘:汉羽林军戴锦蒙帽,穿貂鼠裘。这里与下句“千骑”均指苏轼的随从。③节:符节。汉时冯唐曾奉文帝之命持节复用尚为云中太守。这里以冯唐自比,有不服老与赴边的两层意思。④天狼:古时以天狼星主侵掠,这里以天狼喻当时常侵入宋边境的西夏。

6、鉴湖一曲云水涯,风吹万柄红荷花.放翁醉后出奇语,花为四壁船为家.——清.杨芳灿《莲花博士歌为吴兰雪作》

7、颔联、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

8、自是荷花开较晚,孤负东风。——幼卿《浪淘沙·极目楚天空》

9、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10、(注)①逐:循、沿。②趣:通“趋”。③澹:安静。

11、答:①这首诗以动衬静,以静显动,动静结合。②二两句以"水面平""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塘上的动态之美。③这首诗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12、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王维《渭川田家》

13、(2)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14、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15、宋代黄庭坚的《鄂州南楼书事》: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16、磨棱刓角(móléngliǎngjiǎo):指磨削棱角。

17、每年中秋节前后,菱角就上市了,很多人在中秋节的时候除了会吃月饼,还会吃石榴,以及菱角等等。菱角的外层有一层厚实的果壳包裹,去掉果壳的果肉肉质脆嫩,嫩的菱角,剥开皮,可以生吃。有一种淡淡的甘甜味。老的菱角,用水洗净之后,放在锅里煮,煮熟后的菱角肉粉粉的,香香的。

18、“总是”二字,一下子点穿了军中狂欢的背景和实质,使读者的心和这些军人的心刻靠近了许多,理解了军人们企图用歌舞排解愁闷,同实际却是“撩乱边愁弹不尽”之间的矛盾。而这正是本诗抓住读心灵,使之感到震栗之处。

19、答案:①夸张,“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峭壁如削、倚天而立、直插江中的雄奇壮美之景;②拟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写青山似女子蛾眉不展,凝愁带恨,寄寓了词人内心的愁苦;③比喻,“天际两蛾凝黛”句将江天之外两座夹江而立的远山比作女子的蛾眉,突出了远山的秀美。

20、诗经中对荇菜的描写,荇菜漂浮在水面上,细弱的茎托着花朵和叶片,水滴打在花瓣上,柔弱的样子像是它的形象,让人心生怜爱:

三、描写池塘菱角的诗句古诗

1、(注)①莺:黄莺,别名金衣公子。

2、(1)它们的目的不同:衬托之所以言及甲事物,是由甲到乙的单向作用。对比则是甲乙二者同时突出,是甲乙之间的双向作用。

3、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4、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5、古诗词的结构是体现诗歌形式之美、反映社会内容、表现诗人感情的重要手段。

6、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先秦。屈原《离骚》

7、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通过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来写战争的惨烈。

8、《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娃“偷采白莲”的有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心理,充满了童真、童趣。《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喜爱之情。

9、十里荷花带月看,花和月色一般般。只应舞彻霓裳曲,宫女三千下广寒。——宋·杨公远《月下看白莲》

10、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

11、▲画家被睡莲的色彩与芳香吸引,作出备受瞩目的世界名画。

12、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13、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14、今年花发积水潭,接天云锦红酣酣.青山窥人出港北,白鹭导客过溪南.——清.杨芳灿《莲花博士歌为吴兰雪作》

15、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怎么用的这种手法。

16、色即是空空即色,修廊一望此门深。

17、第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18、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19、菱角在宝应种植历史悠久,宝应县內湖荡和池塘、沟河历来有种植菱角习惯。明代,宝应种植菱角历史负盛名。宋代诗人梅尧臣在《安宜道中》写下“青青老菱叶,下有繁实尖。浪尖拨船女,刺手终不嫌”的诗句。元朝萨都刺在《射阳湖杂味》的一首诗诗中,描写卖菱角情景“霜落大湖浅,渔家悬破罾。此时生计别,小艇卖秋菱”。

20、别浦,惯惊移莫定,应怯败荷疏雨。——朱彝尊《长亭怨慢·雁》

四、池塘菱角图片大全

1、百舌黄鹂方用事,汝音虽好复谁听?

2、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颇具艺术感染力。

3、菱角比较好处理,多放一些草食性鱼类,不到一年就可以吃得干干净净。常见品种如草鱼、鳊鱼、罗非等,以草鱼食量大,见效快,最好放半斤以上的。

4、问陆游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晚常啼杜鹃。”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5、(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6、(20山东高考,改编)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7、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8、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9、东边一颗柳树,西边一颗柳树,

10、渲染就是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表现手法。

11、例1:“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一)》)

12、有积累过这首诗的吗?背给大家听听。

13、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4、两家地占西南胜,可是前人例姓杨。

15、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16、(20全国卷Ⅰ,改编)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17、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18、夜深庭院寂无声,明月流空万影横。坐对荷花两三朵,红衣落尽秋风生。——元。赵雍《秋初夜坐》

19、笑指吾庐何处是?一池荷叶小桥横。——陈继儒《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20、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张元干《浣溪沙·山绕平湖波撼城》

五、描写池塘菱角的诗句有哪些

1、(问题)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2、流水(liúniú)柔柳(réróu)

3、B项“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错误,诗中“穷”意为“身受压抑遭遇理想困窘,处境艰难”,而不是生活的贫困。属于诗意理解错误。

4、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风起湖难渡,莲多采未稀。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5、本期直播以当季池塘水生植物为主,特邀西安植物园研究员祁云枝与全国阅读推广人一起,讲述植物生长习性,欣赏植物有关的古诗词,提炼植物于生活的智慧和故事。

6、柔róu(温柔)(柔弱)

7、虽无中岛霓裳奏,独鹤随人意自长。——向子譚《鹧鸪天·莫问清江与洛阳》

8、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9、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0、小楼愁倚画阑东。蓼昏月,一笛碧云风。

11、本诗借诸葛亮的故事,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12、其内容是如何体现主旨的

13、这首词的上片主要记叙了什么事情?下片主要抒发了什么感情?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14、光照在波纹细碎湖面上,像给水面铺上了一层闪闪发亮的碎银,又像被揉皱了的绿锻。

15、②小晴蜓飞过来了,立在了荷叶上,你能给立换个词吗?(落、停、站……)

16、例6:“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17、比拟、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人,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拟人手法写出了风雪交加的壮美,展现出湖上风雪翻飞的景象。排比表现出诗人高昂的诗兴,描绘出一幅壮观的江天风雪行吟图。

18、E.融情于景(有景无情)

19、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0、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李白《采莲曲》

六、描写池塘菱角的诗句

1、纵观今日杭城的日新月异,这里俨然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鱼米之乡坐拥着千年江南富庶,杭州人——这一最为刁钻的食客群体——也因其对于食材的高标准要求和口味上的挑剔而闻名,令其他地域的老饕们甘拜下风、慨叹不已。客观而言,杭州这座历久弥新的古城所独有的味蕾印记也从未令人们失望。日复一日年复年,它依据时令的传奇、给予着美食鉴赏家们舌尖上的万千惊喜。

2、此诗除了首句提到“微雨”以外,下面都没有直接写雨,而是通过别的事物把雨写出来:船上的布帆变得重了,鸟儿飞得不那么轻巧了,天灰蒙蒙的一片,远处都看不真切,而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颔联和颈联虽未直接写雨,但烘托手法的运用使我们感到,在船帆上,鸟羽上,在天际,在大树上,全都是蒙蒙的细雨。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4、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5、菱角的料理方式琳琅满目、不拘一格。

6、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7、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主要集中对诗意、思想主旨、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查,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将各个选项带入原诗句中进行分析即可。

8、荒陂垂斗柄,直北乡山近。何必苦言归,石亭春满枝。

9、六十五期六十六期六十七期六十八期

10、“诗豪与风雪争先”,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人,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

11、露lù(露水)(露珠)

12、采撷生活中的两个小景,以白描手法加以表达,融情于景,造成了一种别有情趣的美感。

13、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

转载请注明出处唯爱说说网 » 池塘里的菱角怎样把它除掉(113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