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关于牧童的古诗【《村晚》雷震〔宋代〕】

一、写关于牧童的古诗

1、《村晚》雷震〔宋代〕

2、牧童: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所见: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3、(学古诗)乐游原——李商隐

4、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是语言质朴清新,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出了田园生活的安适与恬静。诗中的草原、笛声、月夜、牧童,既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又如一首赞美劳动的欢快小曲,给人的心灵世界带来安然恬静的感觉。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5、(学古诗)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6、吕岩(713~741),字洞宾(即吕洞宾),河中永乐(一云蒲坂)人,唐末、五代著名道士,约唐僖宗乾符初前后在世。咸通初中第,两调县令。黄巢之乱爆发后,携全家到终南山,放迹江湖间,转而学道,世称吕祖或纯阳祖师。相传他后来在长安酒肆,遇到仙人钟离权,遂得道,不知所终。这就是民间盛传的“黄粱梦”故事,许多小说家戏曲家,都取这个故事为小说、戏曲的题材。吕岩所作的诗,流传很多,全唐诗辑为四卷,流行于世。

7、村行 暧暧村烟暮,牧童出深坞。

8、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

9、 羃羃黄云麦垅秋,牧童横笛倒骑牛。——宋 王志道

10、第四句更是非常精彩,“不脱蓑衣卧月明”描写牧童休息的情景。以地为床以以地为床以天被、为帐篷。周围乃是一片苍茫大地,牧童和老牛在一起,就是他生活的全部,躺下来看到天空一轮明月。

11、我们邀请佛山市优秀语文、语言教育领军人,诵读鉴赏适宜中小学生阅读的古诗词,为孩子塑造更好的国学环节。

12、“不脱蓑衣卧月明”描写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诗人没有描写牧童躺下做什么,牧童可能是想舒展下身子,也可能是欣赏月色。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13、(学古诗)咏柳——贺知章

14、渭川田家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15、(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李白

16、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村晚》雷震

17、——宋 王志道 《侨寄山居霍然几月凡见之於目闻之於耳者辄缀》 翻译:到秋天了,许多的麦子黄成一片,牧童倒着骑牛将短笛横吹着。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

18、《牧童》是唐代诗人吕岩的作品。诗的第一句话写所见,第二句写所听,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上给人感受,“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诗的三四句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塑造了一个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19、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清 袁枚《所见》

20、“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描写牧童自在自得的神情,悠然牛背上,短笛信口吹,宛然如画。牧童骑着牛儿,从前村慢慢走过;吹着笛儿,笛声在田间随风飘悠。“骑牛”与“吹笛”,生动地描摹出牧童洒脱的形象、悠闲的心情:同时,诗人把牧童放在“村”与“岸”的背景上,使画面境界外阔,显得“野”味浓郁。

二、

1、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

2、石鼓歌 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著手为摩挲。

3、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

4、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5、名师领读古诗词,让孩子们读懂国学精髓

6、陂中饥乌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

7、翻译:分别后再次相逢着重着谈话,牧童骑在黄牛上吹着横笛。

8、(学古诗)嫦娥——李商隐

9、春雨 老农私与牧童论,纷纷便是仓箱本。

10、《牧童》一诗,不仅让读者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读者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该诗反映了诗人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诗中尽道牧童生活的闲逸与舒适。

11、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12、翻译: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13、闲步 樵人相见指惊麏,牧童四散收嘶马。

14、小朋友,你们是否到大森林里面玩耍过呢?在草地里打几个滚,听虫鸣鸟叫,看蝴蝶飞舞,总是忍不住跳起来捕捉蝴蝶、蜻蜓。

15、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16、”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

17、题故人废宅二首 樵叟和巢伐桃李,牧童兼草踏兰荪。雨 饷妇寥翘布领寒,牧童拥肿蓑衣湿。

18、半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19、作者袁枚跟你们一样,他在丛林里玩耍的时候,做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20、(学古诗)游山西村——陆游

三、

1、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唐栖蟾《牧童》 翻译:牧童自由的骑着黄牛,春风吹着细雨飞!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2、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

3、(学古诗)登楼——杜甫

4、古诗题目是《牧童》,作者是唐代诗人吕岩,也就是吕洞宾。

5、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

6、(学古诗)观沧海——曹操

7、——宋 王禹偁《月波楼咏怀》 翻译:船上的小桨斜着放着,牧童倒着骑着黄牛回去!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清袁枚《题画》 翻译:牧童到哪里去了?在牛背上睡着了。

8、三四句仍然是继续描写神态。第三句是过渡,是作势。写牧童的心理活动,交代了他“闭口立”的原因,也是全诗的转折点。第四句,急转直下,如千尺悬瀑坠入深潭,戛然而止。“忽然”一词,把这个牧童发现树上鸣蝉时的惊喜心情和机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

9、《清明》杜牧〔唐代〕

10、草铺横里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1、《渭川田家》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12、登石壁禅师水阁有作 渔父晚船分浦钓,牧童寒笛倚牛吹。

13、牧童:放牛放羊的孩子。

14、(学古诗)小儿垂钓——胡令能

15、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16、(学古诗)明日歌——钱鹤滩

17、第二句“笛弄晚风三四声。”描述了听觉上的感受,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同样的这里有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笛声的悠扬悦耳,反映出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闻其声,具有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从这两句中,我们能得到鉴赏诗歌有一个小小的诀窍了吗?对了,就是抓住动词。往往一个好的动词是胜过一百个形容词的。

18、山中 无奈牧童何,放牛吃我竹。

19、(学古诗)绝句——杜甫

20、末句“不脱蓑衣卧月明”描写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诗人没有描写牧童躺下做什么,牧童可能是想舒展下身子,也可能是欣赏月色。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四、

1、回复“唐诗”、“宋词”,即可查询诗词。

2、翻译:到秋天了,许多的麦子黄成一片,牧童倒着骑牛将短笛横吹着。

3、全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原野、绿草、笛声、牧童、蓑衣和明月。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诗人的视野里的;写出了农家田园生活的恬静,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读者的心灵感到安宁。

4、释义: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5、(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6、吕岩〔唐〕(约公元八七四年前后在世)一名岩客。字洞宾,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初前后在世。相传他后来在长安酒肆,遇到仙人锺离权,遂得道,不知所终。这就是民间盛传的“黄粱梦”故事,许多小说家戏曲家,都取以为小说、戏曲的题材。

7、(学古诗)竹石——郑燮

8、(学古诗)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

9、欲报田舍翁,更深不归屋。

10、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11、“弄”字营造出无限的情趣,把晚风中笛声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得活灵活现,充分表现出晚归的牧童劳作一天后,轻松闲适的心境。达到了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的效果,创设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又用“六七里”和“三四声”这些不确指的数字,突出原野的辽阔和乡村傍晚的宁静。“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这两句描写了牧童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则食,困则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快乐生活。

1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13、无奈牧童何,放牛吃我竹。

14、草铺②横野③六七里,笛弄④晚风三四声。

15、《所见》赏析:这首诗的第一句平平而起,不着痕迹。第二句调子突然高昂,旋律突然加快,从而形成一个高潮。一二句描写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泼、悠然自得的可爱模样和他的愉快心情,“骑”字直接写出了牧童的姿势,“振”字则间接点出他的心情。

16、重幸武功 驻跸抚田畯,回舆访牧童。

17、(学古诗)醉落魄·离京口作——苏轼

18、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19、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

20、翻译:在一个长满水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五、

1、(学古诗)出塞——王昌龄

2、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search.aspx?value=%E7%89%A7%E7%AB%A5

3、清代诗人袁枚《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宋代诗人雷震《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唐代诗人吕岩《牧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唐代诗人栖蟾《牧童》:“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宋代诗人黄庭坚《牧童》:“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4、(学古诗)七步诗——曹植

5、一二句描写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泼、悠然自得的可爱模样和他的愉快心情,他几乎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正因为心中欢乐,才不禁引吭高歌,甚至于遏行云,“振林樾”。

6、(学古诗)望洞庭——刘禹锡

7、记录着一个国家渊远流长的传统文化

8、③弄:逗弄,逗引。三四声:不多,表示笛声断断续续地传来。

9、展开全部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诗意:绿草如茵,铺满广阔的草原,放眼一望无垠.笛声逗弄晚风悠扬悦耳、时断时续地从远处传来.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月夜的草地里休息了.赏析:《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断时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10、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11、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

12、(学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13、栏目主编:毕光荫/责编:杨衢

14、邺都怀古 芳草自生宫殿处,牧童谁识帝王城。

15、翻译:落日的残霞落在岳山顶,牧童骑着黄牛回去了。

16、“牧童骑黄牛”:一个放牛的孩子骑在黄牛背上。

17、《清明》——杜牧(唐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所见》——袁枚(清代)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田家元日》——孟浩然(唐代)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村晚》——雷震(宋代)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山中》——李涉(唐代)无奈牧童何,放牛吃我竹。隔林呼不应,叫笑如生鹿。欲报田舍翁,更深不归屋

18、(学古诗)游子吟——孟郊

19、《牧童》一诗,不仅让读者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读者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该诗反映了诗人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诗中尽道牧童生活的闲逸与舒适,此诗委婉劝说钟傅趁早离开那尔虞我诈、角名竞利的官场,回归田园,过牧童那样无欲无求的生活。在此诗中,牧童即是以智者的化身出现为迷失在宦途中的钟傅指路,而其人未必真是牧童。本诗语言朴直清新,明白如话,表现出一种“由工入微,不犯痕迹”的精湛功夫。

20、(学古诗)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六、写关于牧童的古诗

1、俞备红,工艺美术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1987年进入杭州王星记扇业有限公司从事扇面绘画设计。杭州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浙江省逸仙书画院画师。

2、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3、《牧童》这首诗的作者吕岩,又名吕洞宾,是唐末、五代时期的著名道士。他自称“回道人”,世人称其吕祖或纯阳祖师。吕洞宾是民间神话故事八仙之一。

4、(学古诗)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5、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6、陇(lǒng):通“垄”,田垄。

7、①牧童:放牧牛羊的儿童。

8、“新课标大语文”用心做教育

9、该《牧童诗》与《红楼梦》之“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中悠闲自得,吹笛牛背,早出晚归,不愁食衣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自然既飘逸而又理想,可惜在黑暗的制度下,只不过是文人学士们的“空想”之一。

10、(学古诗)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

11、——宋 释慧远《子湖有狗上取人头中取人心下取人足》 翻译:落日的残霞落在岳山顶,牧童骑着黄牛回去了。别后相逢重着语,牧童横笛倒骑牛。

12、(学古诗)江南春——杜牧

13、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

14、根据诗的意思编写就可以了。就是把诗句扩展一下,使它具备故事性,有时间,空间,人物,情节什么的。

15、翻译: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于是马上停止唱歌,静悄悄地站立在树旁。

16、(学古诗)满江红——岳飞

17、牧童放牧归来,吃饱饭后已是黄昏。他蓑衣还没脱,就躺在草地上,惬意地欣赏起天空的明月来。

18、(学古诗)乞巧——林杰

19、(学古诗)长歌行·汉乐府——郭茂倩

20、(学古诗)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1、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

2、(学古诗)次北固山下——王湾

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4、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5、《牧童》唐代诗人吕岩作品诗第句写所见第二句写所听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上给人感受六七里和三四声确指数字只了突出原野宽阔和乡村傍晚静寂诗三四句写吃饱饭牧童休息情景塑造了无牵无挂、自由自牧童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远离喧嚣、安自乐生活状态种向往

6、(学古诗)滁州西涧——韦应物

7、《牧童诗》黄庭坚〔宋代〕

8、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内容非常的繁杂。从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开始,就形成了多个文化流派。在两千多年的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厚的历史印记。长期以来,儒家佛家和道家三教合流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非常重要的发展趋势和文化现象。

9、漫歌八曲·将牛何处去二首 相伴有田父,相欢惟牧童。

10、金陵怀古 御路叠民冢,台基聚牧童。

11、田家元日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12、个人愚见是指牧童骑着牛。虽然在《清明》这首诗中没有明确表明,但一般的古诗词中和古代的画中,牧童总是和骑牛、吹笛、捕蝉等行为联系在一起,突出的是孩童的纯真。如清代袁枚的《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3、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14、蓑衣:用草或棕毛编织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用来遮风挡雨。

15、(学古诗)登飞来峰——王安石

16、(学古诗)马诗·其五——李贺

17、“意欲”:想要。“意欲捕鸣蝉”:他想要捉住正在树上鸣叫的蝉。

18、第二句“笛弄晚风三四声。”描述了听觉上的感受,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一“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笛声的悠扬悦耳,反映出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闻其声,具有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19、——宋 李弥逊《访雪峰真歇禅师》 翻译:分别后再次相逢着重着谈话,牧童骑在黄牛上吹着横笛。舟子斜荡桨,牧童倒骑牛。

20、②铺:把东西散开放置,平摆。横野:宽阔的原野。

1、(学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转载请注明出处唯爱说说网 » 写关于牧童的古诗【《村晚》雷震〔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