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描写儿童嬉戏的诗句
1、出自:清代·高鼎《村居》
2、——北宋·黄庭坚《牧童诗》
3、译文: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
4、《小儿垂钓》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
5、不似怀人不似禅,梦回清泪一潸然;瓶花妥帖炉香定,觅我童心廿六年。
6、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7、荷花池里的水真绿啊,好像是荷叶映绿的,在池里欢快地流动着,毫无一点杂色;荷花池里的水真净啊,净得没有一点瑕疵,仿佛是一块美丽无瑕的碧玉。池里的小金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互相追逐嬉戏,时而吐出一串串水泡,时而用尾巴拍打着池面,发出“啪啪”地响声。
8、此诗分垂钓和问路两层,第二句重在写垂钓(形),第四句重在问路(传神)。
9、儿童逃学频来此,一一重寻旧有踪。因漉戏鱼群下水,缘敲响石斗登峰。
10、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11、翻译:闲下来围着水池看着水里的鱼自由地游动,正好遇到小童摆弄钓鱼船。
12、山翁好客热情挽留我一住在住,笑着指点西坡说瓜豆就要成熟。
13、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农村初夏景色的诗。诗的大意说:夏季的微风吹起,溪水面上轻轻荡漾起微小的波浪。郊野之外,溪水附近一片宁静。渡口上有一条小小渡船,无人摆渡,斜横在水面上。偶尔有个行人,就自己上船渡到对岸。儿童们站在沙滩上靠近水边的地方,手里拿着萍叶喂小鹅,逗引着小鹅玩耍。
14、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15、友请:深情厚意,莫逆之交,情同手足,情投意合诗句:《村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平乐·村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末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接着想呢哈。
16、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宋代《村晚》 译: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17、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
18、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唐代白居易的《池上》
19、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20、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二、
1、荷叶中冒出了许多仙女般的荷花,有的荷花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了金黄色的花蕊和嫩黄色的莲蓬,它们好像在仰头微笑,散发出阵阵芳香,真让人陶醉。
2、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3、.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儿童散学归来早,忙乘东风放纸鸢.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4、——南宋·杨万里《观小儿戏打春牛》
5、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大得像一个车盖,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个盘子,这不是远处的看着小而近处的看着大吗?”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及:到。则:就。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为:是。
6、巴女谣唐代:于鹄
7、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宋代:杨万里
8、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白居易《池上》
9、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
10、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1、杨氏之子南北朝:刘义庆
12、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孰:谁。为:同“谓”,说,认为。汝:你。知:zhì,通假字。“知”通“智”聪明、智慧。笑:在这里不是嘲笑,在这里突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沧沧凉凉:形容清凉而略带寒意。
13、第三句“敲成玉磬穿林响”,磬(读qìng),乐器名,古时常用玉石雕成。悬于架上,以物敲击。这句详细描写儿童提着银锣似的冰块玩耍的情景。说他手提“银锣”在树林里边敲边跑,“银锣”发出玉磬般美妙的乐声。无疑,这声音清脆悦耳,传得很远。“穿”字,有人在林间奔跑的意思,也有声音的传播。诗句将儿童得到“银锣”,兴高采烈的情态传神地描绘出来,让人想见他那狂喜的身影。
14、(解析)这首冬雪,前四句首先交代时间:冬日的黄昏,地点:孤村;接着,从听觉方面写处处风声急;继而,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溪深”、“山冻”,紧扣一个“雪”字。
15、徐思源主编.古代诗歌精品阅读初中卷: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2:235
16、夏季的微风吹起,溪水面上轻轻荡漾起微小的波浪。郊野之外,溪水附近一片宁静。渡口上有一条小小渡船,无人摆渡,斜横在水面上。
17、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艳照里闾。——萧衍《东飞伯劳歌》
18、笑艳秋莲生绿浦。红脸青腰,旧识凌波女。
19、牧竖唐代:崔道融
20、起首二句,袭用民歌的曲调,写了牧童早晚的行踪。质朴,淡雅,信手拈来,却象民间那种形神毕俏的剪影画。这是远景中的牧童身影;下面开始写近影:春雨如丝,无声地滋润大地。诗人仿佛是看到出林的牧童披起了蓑衣,才感觉到空中已经飘起了雨丝。一个“细”字,准确地抓了春雨的特征。下一句没有写人,写的是笛声。
三、
1、荷花的花瓣儿,有的全开了,有的只开出了二三片花瓣儿,有的还是花骨朵儿,马上就要胀破似的,有的花瓣儿都落了,中间还有一个小莲蓬,荷花一朵一朵的姿态,看看这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荷叶千姿百态,各种各样,还有很多种颜色,有紫的,有红的,还有白色……,看着这荷花,让我想起了一句古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赏析:突然听到梅福前来造访,我笑着穿上荷衣走出草堂,村里的小孩很少见过官员的车马那浩荡的气势,都慌忙跑到芦苇荡的深处躲藏。
3、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4、⑷桑柘(zhè):桑木与柘木。深:茂盛。
5、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
6、“卧吹”二字,使人分明想见到仰卧在莎草中牧童天真,快乐的模样。悠扬的笛声,又使人体会到山谷中的清幽宁静。“莎草绿”照应了前面的“春雨细”,使人感到山村中的一切都是那样和谐、恬淡、清新和充满生机。最后二句,是牧童正面形象的特写。憨顽的放牛娃把自己装扮成一个全副武装的勇士模样,“不怕猛虎欺黄犊”更是一语点出山中牧童那种勇敢无畏的强俘性格。诗人用那生动的笔触,以一种简洁传神的白描手法,勾勒了一幅“山中牧童图”。那清新、活泼,近乎口语化的语言,更使全诗洋溢着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如果不是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和人民有着较广泛的接触,如果不是向民间文学学习,从民歌中吸取营养,是不可能写出这样一些较好的作品来的。
7、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贯休《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
8、孩子发现了乌鸦长着几根胡须,和“老夫(诗人)”的胡须有相似之处,而又不敢对着长辈笑,就只好对着乌鸦笑,写出了儿童顽皮而又拘谨的情态。
9、你瞧,那荷叶上蹲着一只青蛙,它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正在为荷花塘演奏动听的交响乐;小鸟正在枝头为那荷花塘歌咏着动听的音乐,而大自然就是这指挥官,把多样的声音合成一首动听的“大自然歌曲!”
10、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杨万里·宋代——《舟过安仁》
11、《牧童》一诗,不仅让读者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读者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该诗反映了诗人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诗中尽道牧童生活的闲逸与舒适。此诗委婉劝说钟傅趁早离开那尔虞我诈、角名竞利的官场,回归田园,过牧童那样无欲无求的生活。在此诗中,牧童即是以智者的化身出现为迷失在宦途中的钟傅指路,而其人未必真是牧童。本诗语言朴直清新,明白如话,表现出一种“由工入微,不犯痕迹”的精湛功夫。
12、蓬头稚(zhì)子学垂纶(lún),侧坐莓(méi)苔草映身。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蓬头:形容小孩可爱。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莓:一种野草。苔:苔藓植物。映:遮映。
13、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14、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描写,直接抒发生活的感受,看似闲情逸致,实则寄托情思。同时这首诗不顾及格律,活泼自由,语言浅显明了,形象自然生动。综观全诗,它所描绘的和平、宁静和优美如画的田园风光,所刻划的活泼、自在和天真无邪的牧童形象,表现了诗人的一种“真性情”。诗人曾经说过“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毋庸讳言,诗所描绘、所刻划的,正是诗人毕生追求的境界,也正是他所一再强调的“真性情”。
15、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陆游·宋代《观村童戏溪上》
16、乱插蓬蒿(hāo)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dú)。腰间插满蓬蒿做成的短箭,再也不怕猛虎来咬牛犊。蓬蒿:“茼蒿”的俗称。黄犊:小牛。
17、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踏歌词》
18、《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
19、第二句也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路旁,树枝上的桃花、李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没有长得茂密,展示出农村自然、朴素的风貌。
20、“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这里省略了诗人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直接把疑窦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来。怎么解开的呢?可能是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当然是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舞动伞柄使风吹动小船使船前进啊!也可能是直接就问两个孩子,孩子把原因讲给他听的。不管怎样,知道了原因,作者一定是哑然失笑,为小童子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
四、
1、疏林红叶,芙蓉将谢,天然妆点秋屏列。
2、荷叶,那翠绿的身姿,很美很美,宛如是一个绿色的仙子,在小溪的中央静静的沉睡。小溪缓缓的流过荷叶的身边,不时溅起一些水滴。水滴溅到荷叶的身上,发出轻柔的响声,就像妈妈唱的童谣那么轻柔。
3、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整首诗如同大白话,富有韵味。
4、亭亭玉立荷香月色芳姿清纯
5、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小儿垂钓》
6、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7、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
8、译文:元宵节时,到处都能碰到女人们穿着盛装,化着美好的妆容来看灯;小孩子们则在街道上欢闹着
9、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10、该《牧童诗》与《红楼梦》之“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中悠闲自得,吹笛牛背,早出晚归,不愁食衣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自然既飘逸而又理想,可惜在黑暗的制度下,只不过是文人学士们的“空想”之一。
11、藕花珠缀,犹似汗凝妆。
12、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杨万里《舟过安仁》
13、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摄取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14、桑茶坑道中宋代:杨万里
15、小儿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6、怯雨宜晴不识愁,去随青草牧春牛。无人古路歌兼笑,归去山花插满头。
17、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18、用“楝花风”作为夏季的代称。漾(yàng)微波:指水面轻轻荡起小的波
19、这首诗选用了梅子、芭蕉、柳花等物象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诗人闲居乡村,初夏午睡后,悠闲地看着儿童扑捉戏玩空中飘飞的柳絮,心情舒畅。诗中用“软”字,表现出他的闲散的意态;“分”字也很传神,意蕴深厚而不粘滞;尤其是“闲”字,不仅淋漓尽致地把诗人心中那份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表现出来,而且非常巧妙地呼应了诗题。
20、写景的艺术特色:《村晚》的写景文字集中在二两句,写的是山村晚景。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瞧,"草满池塘水满陂",两个"满"字,写出仲夏时令的景物特点,写出了景色的生机一片;"山衔落日浸寒漪",一个"衔",写日落西山,拟人味很浓,一个"浸",写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形象,生动形象。"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这些景物,色彩和谐,基调清新,有了这样的环境,那牧童自然就是悠哉悠哉、其乐融融的了。同时,也表现出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
五、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辩斗一作:辩日)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东:东方。游:游历、游学。见:看见。辩斗:辩论,争论.辩:争。其:代词,他们。故:缘故,原因。
2、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清代《村居》 译: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3、释义:老妻正在用纸画一张棋盘,小儿子敲打着针作一只鱼钩。
4、第四句“忽作玻璃碎地声”。意外的情况发生了,诗的发展出现了波折。玻璃,古时指天然的玉类美石。碎地,落在地上摔碎。意思是;儿童手里的冰块忽然掉在地上,摔碎了,那声音就像美玉落地摔碎一样。儿童的心情怎样呢?诗人没有写,但可以想象出,一定是感到突然,有些遗憾,先是果呆地站在那里望着地上碎裂的冰块。几乎同时送到耳朵的声响竟是那样优美,又ー个意想不到,也许他会瞬间转忧为喜,高兴得又蹦又跳了。这最后一句,意外,又合情理。沉甸甸的冰块,用丝线提着,掉下是很自然的冬天地面冻得很硬,冰块又硬又脆,落地摔碎也很容易。但儿童不考虑这些,只顾高兴地跑呀,敲呀,结果摔碎了。活画出儿童天真可爱的形象,而且情趣横生,余味无穷,给人以美的享受。
5、池塘黑水飘香蒲草长得密森森,鸳鸯鸂鶒在水中嬉戏好像家禽。
6、这首诗写作者午睡初起,没精打采,当看到追捉柳絮的儿童时,童心复萌,便不期然地沉浸其中了。
7、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元好问《京都元夕》
8、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李涉《牧童词》
9、李商隐的《无题》前几句描写的也是一个爱美的小女孩,但诗义可能不是那么单纯。“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小姑娘八岁就开始有爱美之心,喜欢偷偷地照镜子,按照当时的流行风尚,把自己的眉毛画成纤细修长的。我们知道从开始“蛾眉”、“香草”都是有象喻意义的,它代表的是一种美好的品德,是对自身修养的培养与修饰。“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应该说李商隐很小的时候就很有才华,当然他也认识到了自己的才华,所以“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他注重自身修养,刻苦学习,使自身变得更加优秀。“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女孩没有嫁出去,象喻着作者没有被重用,他的才华修养没人赏识,这才是最大的悲哀。
转载请注明出处唯爱说说网 » 关于描写儿童嬉戏的诗句【出自:清代·高鼎《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