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清照的一生
1、苦苦地在寻找着什么,却只见一片冷冷清清的景象,怎能不让人感觉凄惨悲戚。
2、1155年5月12日,“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逝世。
3、然而聪慧率真的李清照,并不拘泥于庭院生活之中,从那篇最为著名的《如梦令》便能知晓。
4、花桑羯鼓玉方响,春风不敢生尘埃。
5、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6、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7、(宋朝的都市常有卖花担子,李清照买了一枝含苞待放的花,娇艳动人。却又怕丈夫看见花,觉得我不如花好看,将花插在鬓间,让他辨一辨。此诗通过买花、赏花、戴花侧面反映了李清照和谐的婚后生活。)
8、她堪称婉约词宗,千古第一才女;
9、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赵明诚放弃江宁,弃城而逃,当李清照与赵明诚船行至乌江楚霸王自刎处时,李清照作《夏日绝句》,以吊项羽,并借以讽喻南宋统治者。五月,朝廷下旨让赵明诚知湖州,但是,在赴任途中,赵明诚染上重疾,于八月十八日卒于建康。丈夫弃城逃跑,后又奉命任新官,可是,官没有再当成便死了,李清照成了一位孤独的人,此时,她是心情很痛苦,她为他的丈夫写祭文,称:“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四六谈麈》卷一)
10、在同一年,李清照还写了《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11、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2、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妇擅朋友之胜”。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赵父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官右丞相。
13、秋雨连绵不绝,风烛残年,从酒中寻找一些慰藉。可是酒这东西,向来是只可助兴,借酒消愁愁更愁。风乍起时,大雁飞过,瞬间又勾起一些与之相关的往事回忆,不禁感伤。
14、步入婚姻——觅得良偶、志趣相投
15、上片写词人的动作行为并用清冷之景来衬托孤寂、凄凉的心境。下片由远及近,转入对眼前残秋之景的具体描绘,进一步表达词人的凄苦之情。
16、除了写诗之外,李清照也开始填写词,她当时写的词已让她在词坛上崭露头角,有的词成了后世广为传诵的名作,比如,她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便是一阕很有意境的词:
17、“红藕香残玉簟秋”七个字,被评家认为精秀特绝,如不食人间烟火者。其实于她,也只是忠实记录了生活。“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平白如话又动人心魄的句子,一点点怨怅都无,有的只是温婉深厚的爱意。从这首词里,并不能看出他们之间那些疙疙瘩瘩的烦恼。毕竟,以那个时代的标准看,于婚姻,赵明诚并没有太值得指摘的过错。
18、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19、李清照作词长于以白描手法造境。“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用词直白,所表达的却是无比深沉的感情,场景、人物、衬映,面面俱到,栩栩如生,让人一见难忘。词中的白描,浑成、含蓄,毫无浅易平直的痕迹。
20、我们常说诗如人生,你心里有什么,你才能够写出什么。那么说起李清照,我们就不得不提一下她的诗词。今天我们就通过她的诗词,来了解一下她的人生经历。
二、李清照的一生
1、”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说:“只三句绝佳。”赵问是哪三句,陆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好一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绝妙之极,真可谓千古绝唱。
3、尽管留存下来的李清照的词作并不多,总共也就七十多首。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她在文坛的地位。
4、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
5、江宁叛乱后,赵明诚弃城而逃,不久便抑郁而死,她还要带着瓷器、字画、奔走四处。人形消瘦不已,财务丢失大半。她迈向了凄苦的后半生。
6、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7、其实,更应该从“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来解读这位“千古第一才女”。如果,她的第一次婚姻,依旧完美甜蜜,可能不会有这样的创作。毕竟,家庭可以承载她更多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多舛的感慨。只是,二次婚姻的遭遇让她将自己的身世和国家的遭遇相联,叹自己也在叹国家。
8、赵李两家,政治上分属新党与旧党。李家名列“元祐奸党”被罢官之时,赵家正在仕途上鲜花着锦,作为奸党子女,李清照被赶回了娘家,夫妻分居两年之久。期间,赵明诚以“无子”故,又纳了妾,这件事情从礼教上来说,完全是理所当然,容不得做妻子的质疑。所谓珠联璧合,神仙眷侣,也禁不住细细打量,世上哪有童话般的爱情呢?
9、首句写当前所见,本是风狂花尽,一片凄清,但却避免了从正面描写风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用“风住尘香”四字来表明这一场小小灾难的后果,则狂风摧花,落红满地,均在其中,出笔极为蕴藉。而且在风没有停息之时,花片纷飞,落红如雨,虽极不堪,尚有残花可见;风住之后,花已沾泥,人践马踏,化为尘土,所余痕迹,但有尘香,则春光竟一扫而空,更无所有,就更为不堪了。所以,“风住尘香”四字,不但含蓄,而且由于含蓄,反而扩大了容量,使人从中体会到更为丰富的感情。次句写由于所见如彼,故所为如此。日色已高,头犹未梳,虽与〔凤凰台上忆吹箫〕中“起来慵自梳头”语意全同,但那是生离之愁,这是死别之恨,深浅自别。
10、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11、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12、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13、所以,如今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坚守一份“信念”呢?
14、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15、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6、作者梦姿笔谈(如梦如姿,妙笔生花)愿用手中之笔写尽世间繁华,人情冷暖。
17、作为婉约派词人的李清照,她的词在艺术上的特征是以曲折、含蓄的手法表现作者内心的忧伤。试举她的〔凤凰台上忆吹箫〕做例:
18、她登上兰舟,去寻访往日那片熟悉的风景?当她再次来到久违的荷塘时,盛夏已过,池塘里的是荷叶枯败的景象,昔日婀娜多姿的荷花已零落为泥。
19、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20、(《声声慢》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三、李清照的一生经历详细
1、她在宋代众多的词人中,可以说是独树一帜。作者在词中所展现出的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李清照有着中国古代广大妇女当时所没有的追求男女平等,关心国事的思想,并为女性争得了一席之地,因此,李清照成为中国古代伟大的女词人。
2、李清照流寓江南,家财丧失殆尽,稍稍安顿下来,陪伴她消磨永昼的,除了吟诗作词,竟然就是她打小就酷爱的“赌”了。因为赢家又总是李清照,大家渐渐不愿陪她玩了。其实,她们怎么做李清照的对手呢,她的心那么大,甚至比肩负着家国的男人们更大……可她只是个女人。何况那样的世道,连男人也做不得什么。
3、此外,她还创作了《题八咏楼》诗,悲叹宋室之不振,感慨江山之难守:
4、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5、不久,赵明诚染病去世,那一年,李清照46岁,自此,她生活漂泊。期间,颠沛的生活遭遇,让他们曾经收集的大量书画基本散失。心灵上巨大的悲楚加上生活的无所依,她再嫁张汝舟。岂知,这第二任丈夫贪恋的只是她那些“书画”,在得知她身边并无多少收藏时便恶意相待李清照。
6、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7、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8、郎有才,妾有华,当真是一段佳话。18岁的李清照与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双方父亲同朝为官,两人的婚姻可谓门当户对。更让人惊喜的是,夫妇二人志趣相投,都对藏书、书画和金石有着浓烈的兴趣。两人四处搜集、抄录,经济陷入窘境也乐此不疲,婚后的生活安静和谐,高雅有趣,充满着幸福与欢乐。两人总是交换作品来欣赏,又或者是你出一词,我对一词。好景不长,金兵开始向南入侵,不久便攻占了汴京,北宋灭亡了。李清照夫妇也随着难民流落到了江南,漂流不定,流离失所。不久之后,她的丈夫就病故了,相思难耐。
9、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10、去天尺五抱瓮峰,峰头凿出开元字。
11、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1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13、年少时期,李清照的生活环境是很优雅的,她生活在京都,其繁华景象激发了她的创作热情,早时,她写诗较多,比如,她读了宋代诗人张耒的《读中兴颂碑》之后,便写了两首“和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
14、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15、时移势去真可哀,奸人心丑深如崖。
16、作为妻子的李清照跟随丈夫回到了老家青州,在老家一呆便是十年。在老家两人的生活却是过得充满了文雅的气息,他们常常一起品茶论道,谈诗论章,可以说这是一趟休闲之旅。经历了十年的雅居生活后,赵明诚再次踏入仕途生活,这次他独自一人来到了京都。在五年之后,赵明诚终于有能力把李清照从老家接出,两人终于能相聚在一块了。
17、地址:大东区小什字街184号1门
18、经历了半生流离,满身风雨,经受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她反而活得越来越通透了。
19、从她的词句中我们不难发现,李清照并不是只知道风花雪月的女子,她骨子里,有一股“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须眉气节,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20、另外,李清照的词还很重视声律,讲究声情,注重音韵美。《声声慢》首句连下14个叠字,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唱。《词苑丛谈》称赞其音响之美,“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
四、李清照的一生怎么形容
1、 第二阶段:婚后二年到南渡以前 李清照之夫赵明诚文化素养很高,二人婚后生活也十分和谐美满,然而那时男人必须以仕途为重,赵明诚没办法只能离开爱妻远去他乡。
2、南渡后,词人的生活困顿。建炎三年,赵明诚独自前往就任湖州知事。绍兴元年(1131年)三月,赴越(今浙江绍兴),在土民钟氏之家,一夕书画被盗。
3、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女词作家,李清照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纵观李清照的一生,从一个深闺里无忧无虑的少女到最后颠沛流离的妇人,不论是哪种角色,李清照都自有一股气质在,让人敬畏称许,这就是李清照。
4、作者托物抒怀、咏物抒情,咏颂桂花的独特风韵,赞其秉性温雅柔和,认为桂花惟将浓郁的芳香飘人间,犹如隐居君子,以高尚的德行情操,赢得世人敬佩。作者叹惜屈原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美德,唯独不收桂花,实在可惜。
5、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6、“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7、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留存的诗、词、文、赋为数不多.其中的词以(轻柔婉丽)、(曲折缠绵)而著称。
8、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当时李清照之父作礼部员外郎,赵明诚之父作吏部侍郎,均为朝廷高级官吏。
9、本期审核:周海峰,陈永盛,余涛
10、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如《菩萨蛮》写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写的“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她更留恋已往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词《永遇乐》,回忆“中州盛日”的京洛旧事;《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11、绍兴二年(1132年),李清照到达杭州,此时她感到十分痛苦,一路颠沛流离、艰难逃亡,途中,图书文物都丢失了,文物古籍是支撑着她勇敢前行的精神寄托,而今几乎全散失了,这使她受到了重大的精神折磨。此时,他失去精神寄托,走投无路,孤独无依,实在很难再撑下去了。
12、天遣二子传将来,高山十丈磨苍崖。谁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见昏眸开。”
13、李清照是宋朝有名的女性作词人,也是历史上才华横溢的女性之一。她出生于贵族书香门第之家,其创作的诗词风格独树一帜,自成一派。而一生经历三次大风波。
14、建炎四年(1130年)春,李清照追随帝踪流徙浙东一带。绍兴元年(1131年)三月,李清照赴越(今浙江绍兴),居土民钟氏之家,一夕书画被盗。她悲痛不已,重立赏收赎。至此,所有图书文物大部散失。
15、但她毕竟出身于城市,不像乡村地主家里的女子那样闭塞。她不仅可以划着小船,嬉戏于藕花深处,而且可以跟着家人到东京街头,观赏奇巧的花灯和繁华的街景、这一切,陶冶了她的性情。丰富了她的精神生活。李清照爱好自然的性格和描摹的自然的能力,说明了她曾经受过故乡山东的涵育。而她在爱情描写上的"毫无顾忌",显示了都市社会风气和文学气氛对她的熏染。
16、后人再度感怀她时,喜欢从她的那些难以释手的作品去“悲悯”她。可见,李清照不过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国将不国,有志之士怎会“错把杭州当汴京”?
17、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18、她的词情真意切,富有音乐的美,其遣词用句之绝妙,其造境抒情之高深,是其他词人所难以做到的。她以女性的细腻感受去体悟生活中的深厚情感,以潇洒的态度去描写真实生活体验。她填的词,不做作,不掩饰,真实袒露,大胆倾诉。她自在自如地填写她的词,我行我素地表露她自己的真实心境。
19、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下心头。
20、夫妻二人琴瑟和鸣,如胶似漆,但赵明诚致力于金石之学,经常远游。新婚不久便出门收集金石之学,李清照苦于相思,每日倚于阁上,“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运转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天尽头处,云自卷舒,无人将寄锦书来,秋易凉,人易老,独上兰舟,无人相伴,不知那有情郎在何处。那么既然是独自相思,又为何是“两处闲愁”呢?这两处:一是己处,一是有情郎处,可谓是心有灵犀。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就如同李清照站在眼前,苦苦思念,她的词让她穿越古今,来到我们面前。
五、如何评价李清照的一生
1、如此爱恋着丈夫的年轻妻子,如何受得了两地别离呢?李清照被迫迁出京都回老家时,她更强烈地勾起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于是,她写下了著名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转载请注明出处唯爱说说网 » 李清照的一生:苦苦地在寻找着什么,却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