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轼写竹的诗词
1、当时苏轼谪居黄州,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时期。
2、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3、蜀地可开眼界,何竹匹配东坡?跨入三苏祠门槛,举步抬足都是轻轻的,不敢有丝毫的造次。也许,那些竹知道,我是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来拜谒苏东坡的。
4、擢擢当轩竹,青青重岁寒。
5、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6、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7、译文:竹初种时,用棘条编成篱笆,小心谨慎保护好新竹,新竹长成,碧绿浓荫,倒映在水之涟漪中。夏日的清风吹过地面,好像秋天提前而至,赤日当空,也不感到正午的炎热。笋壳脱落时,听到簌簌悉悉的声音,竹子拔节时,初现疏疏落落的倩影。退归闲暇的时候,我经常来这里,来的时候仍然随身带着枕头和竹席,好随地安眠。
8、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9、(作者)李白(朝代)唐
10、苏轼因看不惯一批把持朝政的“新进勇锐”的小人,在《湖州谢表》中发了几句牢骚,招来群小攻击,身陷“乌台诗案”,在囹圄中,见窗外竹枝摇曳,有所感触,写下此诗。
11、偶自山僧院,移归傍砌栽。
12、啊呀!闻之,我惊讶不已。原来,三苏祠地下的一切皆被我们忽略了。未见之处,才存活着竹之根本呀!
13、风霁竹已回,猗猗散青玉。
14、通常通过地下匍匐的根茎成片生长,也可以通过开花结籽繁衍,种子被称为竹米。有些种类的竹笋可以食用。竹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傲雪凌霜,倍受中国人喜爱,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与梅、松并称为岁寒三友,古今文人墨客,爱竹咏竹者众多。
15、也有“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的排场,也有“疏疏帘外竹,浏浏竹间雨。窗扉净无尘,几砚寒生雾”的冷清、寂寥,甚至凄凉。然而,哪怕“累尽无可言,风来竹自啸”又有何妨?苏东坡就是苏东坡,他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在淡定中觅得趣味,在趣味中觅得快乐。
16、今天带来了6篇苏轼的冬日诗作,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冬日的感慨,饱含人生百态!
17、更多精彩,请关注中国环境APP
18、与君为新婚,菟丝附女萝。
19、宁愿吃饭没有肉,怎能居住环境中没有竹子呢?没肉吃只是少点肉,没竹子看人会变得俗气的。人瘦了还能养肥,俗人却是无药可救的。要是能对着竹子吃得满嘴流油,世间怎么会有这么“完美”的事情?
2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二、苏轼写关于竹子的诗
1、野店垂杨步,荒祠苦竹丛。——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2、《竹.今日南风来》宋代诗人苏轼。
3、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4、宋·苏轼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满意请采纳~
5、《竹》——唐代李贺
6、行人已愁绝,日暮集微霰。
7、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钱起《晚春归山居题窗前竹/暮春归故山草堂诗》
8、是的,三苏祠里的竹的确不同于别处的竹。无论苦竹、斑竹、箭竹、凤尾竹、人面竹、佛肚竹都在各自的位置上,以自己方式,讲述着人与竹的故事,人与竹的传奇。
9、诗人对文与可的竹画十分推崇,他在《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诗中写道:
10、因苏东坡,眉山天下人皆知。眉山竹产丰饶,民采为食。竹编业亦兴盛。靠竹,竹农的日子过得殷实、安稳、幸福。竹,在微风中的簌簌之声,在阳光下朗阔的影子,带给我许许多多的遐想。
11、苏轼的好朋友黄庭坚喜欢苏轼画的竹子,曾为其画题诗《题(并引)》:
12、得即高歌失即休,多背多恨慢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这就是知足!
13、你确定第一:这是苏轼写的?第二:这是词句?我只找到了一句名言(或者说俗语),而且是“竹贵有节,人贵有志;人贵有志,学贵有恒”
14、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依。
15、傍晚独坐被微风的响声惊动,临窗冥想思绪悠然远飘天外。
16、这首咏梅词空灵蕴藉,词虽咏梅,实有寄托,其中蕴有对朝云的一往情深和无限思恋。
17、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18、明朝更有一种离愁别恨,难得今夜聚会传杯痛饮。
19、《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宋·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20、(作者)苏轼(朝代)宋
三、苏轼有关竹的诗句
1、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杨万里《夏夜追凉》
2、傅如明书法,小楷,纸本,24x12cm,2009
3、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
4、此诗前两句讲汉川地区盛产竹子,百姓喜欢砍食价廉物美的竹笋。后两句中的馋太守指文同,先取笑廉洁清贫的馋太守也一定在馋食者之列,接着话锋一转,称赞文同画竹与众不同,能观遍千亩竹林,腹中先有多种画稿,才落笔作画。有趣的是文同收到苏轼此诗时正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得诗失笑,喷饭满案。苏轼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的文中更一针见血地指出“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他反对“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的画法,主张看准后一以贯之,强调贵在神似。汉语中“胸有成竹”这一成语即源于苏轼此文。苏轼十分赞赏文同作画时全神贯注、物我两忘的精神。
5、林语堂说了一大串——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家,是新派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实验师,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然而,这些还不足以描绘出苏东坡的全部。
6、译文: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
7、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8、筛月牵诗兴,笼烟伴酒杯。
9、译文:嫩绿的竹子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的枝梢刚伸出墙外。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下来。竹影移过酒樽也觉得清凉。竹经雨洗显得秀丽而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只要不被摧残,一定可以看到它长到拂云之高。
10、向你打探问去剡中的道路,你举手示意遥指东南方的越地。乘船由扬州而南下,长长的流水一直通向会稽。
11、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12、烦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伦学凤凰。
13、友人已经走了,又有谁能和我一同在这天寒地冻的时刻,捻着胡须吟咏诗句呢?
14、编校:寇硕恒;审核:彭敏;核发:李少君
15、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苏轼《於潜僧绿筠轩》
16、他身高八尺,神态稳健,气场超强。长阔脸,高颧骨,双目炯炯,眉若飞燕。长脸?是的,长脸,有多长呢?“去年一点相思泪,今年才流到嘴边”这也太夸张了吧,但是,长脸是可以肯定的了。胡须呢,胡须稀稀疏疏,并不茂盛。他喜欢戴帽子,他从来都是戴着帽子。东坡帽——乌纱的筒高檐短的帽子,不像官帽那么威严,又有文人儒雅的气质。难怪,北宋时很多文人效仿苏东坡戴“东坡帽”,甚至出现文人圈子里“人人皆戴东坡帽”的盛况。
17、竹,柔可绕指,刚可作刃。在这一点上,没有哪一种植物能同竹子相比。竹,有自己的气节和个性。如果说木之美在于年轮的话,那么竹之美就在于气节了。竹子的叶形,大小长短肥瘦不同,叶族的结构也不一样。竹叶呈现着不同的文字图案——“人”“个”“介”等等。唉,均是“人”字头的字,人与竹居然有如此奇妙的联系。
18、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19、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20、《竹》宋·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四、苏轼写的关于竹子的诗句
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2、于潜僧名孜,字慧觉,出家于于潜县南首的丰国乡寂照寺,寺里有绿筠轩,遍栽绿竹。苏轼的这首诗,既不写绿竹之美,也不写游轩之乐,而是凌空落笔,生发高论;而于潜僧及其绿筠轩的高雅出尘,于此不难想见。也体现出“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的竹子,与苏东坡虚而有节、疏疏淡淡、不慕荣华、不争艳丽、不媚不谄的情操相契合。难怪苏东坡有“君子比德于竹”之言,有咏竹的“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之叹,有王徽之观竹“不可一日无此君”之瘾。
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4、这是三苏祠里李公麟画苏东坡的另一幅画像——苏东坡头戴斗笠,穿着宽大的粗布衣袍,手执竹杖,足着木屐,两脚一前一后,交错前行。微风徐来,他局促地用竹杖挑起衣袍下摆,目视前方。他看到了什么?前方有什么?转瞬间,他身体前倾,似前行,又似在退步了。近旁,青竹三五竿,六七八九竿,竹叶仿佛簌簌地动。画的上方是一轮高悬的明月。
5、这是唐代名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诗句虽短,诗意甚高。诗面写竹,竹之直节挺立,犹君子之风,千村万陌,无处不有。暗喻自己似和竹子一样的君子,无论到那里都可以清高自立。
6、此词上阕写景,描写了雨后竹叶润泽,风吹竹叶传来阵阵清香的情形。“秀色乱侵书帙晚”句中,词人在原句中增加了“秀”“乱”两字,“秀”字进一步照应上文,暗写了竹子在雨水的滋润下的光泽;而“乱”字则照应了上文中的“风”的存在,写出了风过竹叶、竹枝带来的动态美,使画面生动可感。下阕中的萧郎,指唐代画家萧悦,善画竹,自居易曾称赞他画的竹“茎瘦节节竦”,“枝活叶叶动”。在竹画艺术上,词人追求清瘦灵魂,追求神韵;在人生态度上,词人处于人生低谷却仍能够旷达超脱、狂放自适。竹之孤影给人以清癯感,很好地表达了词人在人生低谷时虽孤寂却超脱的性情。
7、好多的,像《水调歌头》就是一首著名的中秋词,具体你可以百度搜索苏轼作品,应有尽有,希望可以帮到你!
8、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9、几回邀约雁来时,违期,雁归,人不归。
10、凭栏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11、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12、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13、门外的东雪纷纷扬扬,洒落在你的衣襟上。朋友,您志向远大,即使是被派去上党那样地势险要的地方,也应无所畏惧!
14、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
15、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16、其实,不光是在儋州,在黄州惠州期间,苏东坡也是每日里戴斗笠,穿芒鞋(草鞋),执竹杖,躬耕田垄之上,为菜蔬施肥浇水,已成为他生活的常态。一个朝廷官员,一个文化学者,往来于山间,劳作不歇,其乐陶陶。或许,当一个人不得志的时候,惟有在自然和乡野中能够寻求到慰藉,与山水同乐,与农人同乐,与乡野同乐,与竹木同乐。
17、叶落根偏固,心虚节更高。——憨山德清《咏竹五首》
18、译文:遥望苍苍山林中的竹林寺,远远传来报时的钟响声。
19、雨后新竹的姿彩多么叫人喜爱,更可爱晚山映照着夕阳的余辉。
2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五、苏轼写竹的诗词有哪些
1、宋.苏轼《霜筠亭》释义:
2、《霜筠亭 》表达了竹子刚直也有落叶。
3、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作者正是借“何夜”、“何处”句点明了这一真谛。这也正是作者能保持乐观进取精神的缘由。
4、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5、苏东坡说——“虽一毫而莫取。”
6、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宋.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咏竹(傅庞如)破土凌云节节高,寒驱三九领风骚。不流斑竹多情泪,甘为春山化雪涛。咏竹(清)纪琼风来笑有声,雨过净如洗。有时明月来,弄影高窗里。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咏竹方志敏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一轮红日起,依旧与天齐。
7、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宋·苏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8、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9、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10、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
11、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12、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13、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郑燮《新竹》
14、译文:人们爱竹直而有节,且生来清瘦,更赞美它越老越坚硬、刚强。竹子曾与蒿草、蒺藜同受雨露的滋润,最终则伴随松柏傲然挺立于结冰凝霜的寒冬。
15、两丛恰似萧郎笔,十亩空怀渭上村。
16、这是一首托物抒情诗,作为古体,写得质朴无华而意蕴丰满,前人评价此诗谓“其清冷简朴如渊明,其精悍如昌黎,其用笔周致如放翁,而翁无此气格高绝处”,信然。
17、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唐·李峤《风》
18、欲把新诗问遗像,病维摩诘更无言。
19、集句诗词是中国传统诗词领域中的一朵奇葩,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优秀的集句诗,“机杼真若已出”,“切合题意、情思连续,句句精美、打成一片”(清﹒沈雄《古今诗话》),“浑然天成,初无牵强之态,往往有胜如本诗者”(宋﹒叶大庆《考古质疑》)。它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虽然诗句均是前人之作,句字本身没有独创性,但是不同风格的诗句只要被创作者遵循诗词的“启、承、转、合”的相关原则重新组合,做到状物抒怀、浑然一体,就能给人一气呵成的艺术美感。
20、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六、苏轼写竹的诗词
1、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王勃《送卢主簿》
2、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3、苏轼非常爱竹,诗作中竹的文章也比较多,以下为苏轼的诗。
4、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5、《竹》南北朝·刘孝先
6、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7、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8、嘉祐二年(1057),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9、对于竹的认识和理解,无疑,苏东坡是人间无一难能有二的人物了。
10、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11、在凛凛的冰霜中,竹子那浑身雪白修长的身躯体现出它的气节。即便没有画家文与可来画竹,却也有月亮来传递竹的神韵。
12、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13、诗题中的于潜为旧县名,在今浙江临安境。于潜僧姓何名孜,字惠觉,他出家为僧后居该县南首的丰国乡寂照寺,因称于潜僧。绿筠轩在寂照寺内,轩前种竹,以竹点缀环境,十分幽雅。此举倍受东坡赞赏。本诗是借题“于潜僧绿筠轩”歌颂风雅高节,批评物欲俗骨。
14、海山兜率两茫然,古寺无人竹满轩。
15、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16、至今开画图,老眼凄欲泫。
17、西风稍急喧窗竹,停又续,腻脸悬双玉。
18、现在新建了粉丝群以供各位诗友交流,想入群的朋友,请在后台输入加群(不是在留言区回复喔)。
19、中国历史上,少有一位文人像苏东坡一样在逆境中能屈能伸——他把儒家的积极入世与道家的超然出世合于一身。他能够直面辉煌后的惨淡人生,能够在患难中平稳度日,能够融入乡野自然自得其乐。喧嚣污浊中,他有独立的人格精神和自觉意识,以民为本,正道直行,舍弃所得。淡然看待得失,坦然面对生死。
20、在乡村的野外,古城墙的近旁,我手拄藜杖慢步徘徊,转瞬已是夕阳。昨夜天公殷殷勤勤地降下一场微雨,今天又能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爽心清凉。
1、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2、苏轼喜欢吃肉,人所共知,但他却说:宁可不吃肉,也不能住的地方没竹子。没有肉只会让人消瘦,但没有竹子却令人俗气。瘦了还可以长胖,可俗气却没有办法医治。
3、宋代: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4、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5、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张舜民《村居·水绕陂田竹绕篱》
6、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7、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8、请于本文发布后的30日内与我们联系。
9、故山今何有,秋雨荒篱菊。
10、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11、十首秋天诗词,哪一句写出了你对秋天的感觉?
12、风霁竹已(亦)回,猗猗散青玉。
13、枝叶上的露珠不时因风滴落,渐渐润泽了阶下暗生的青苔。
14、回复“唐诗”、“宋词”,即可查询诗词。
15、一迳森然四座凉,残阴余韵去何长。
16、蜡炬风摇帘不下,竹影半墙如画。——项鸿祚《清平乐·池上纳凉》
17、苏轼只说“雪洒裾”,不说“泪沾衣”。
18、(作者)郑燮(朝代)清
19、《卜算子·竹里一枝梅》宋·向子諲
20、译文:翠绿枝条生长茂盛,垂挂着繁盛美丽的红花。常常担心寒冷的露珠降临,无法保住它那美好的生命。叹息石竹时也思考自身,此生难道是我衷情的吗?在我尚未降临人世的时候,究竟是谁是我萌生的呢?抛开这样的事情不再说它了,顺应自然的变化又何必惊恐呢?
1、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2、在眉山地界上行走多日。举目四野,竹,生长在瓦屋山的山岭上;竹,生长在青衣江的堤岸畔。环顾三苏祠角角落落,竹,也生长在苏东坡的诗词里;竹,也生长在苏东坡的歌赋中。
3、润逼琴丝,寒侵枕障,虫网吹黏帘竹。——周邦彦《大酺·越调春雨》
4、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5、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6、译文: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7、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转载请注明出处唯爱说说网 » 苏轼写关于竹子的诗(147条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