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关于励志的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一、白居易关于奋发向上的诗句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梁甫行》中通过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的句子: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3、晚唐诗坛上最著名的诗人,要数杜牧和李商隐。

4、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5、但如果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6、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7、《上堂开示颂》——唐代黄櫱禅师

8、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9、所谓盛唐气象,就是那个时代富于浪漫气息和理想色彩的精神面貌在诗歌中的集大成。

10、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1、原野上茂密的青草,每年枯萎又新生。野火不能把它烧尽,春风吹来它又重生。远方的芳草蔓延到古道,翠绿的青草连接到荒城。又要为朋友送别,芳草青青像是满含别情。

12、《白鹿洞二首·其一》——唐代王贞白

1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14、《赤壁》中表现杜牧一反传统的看法,抒发奇想,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像的两句诗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5、让我们用诗词点赞人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

16、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17、而凡是应试诗,其诗名必须加上"赋得"二字,以限定的诗题,作法与咏物相类,须缴清题意,起承转合要分明,对仗要工整,才能称得上是得体的。先来看看这首诗:

18、《记承天寺夜游》中以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的句子是(庭院月下美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9、0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0、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李次先开。

二、白居易关于励志的诗

1、0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杜牧在《赤壁》中写设想中的东吴败亡,不从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着笔,仅以二乔命运代表东吴命运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三峡》(郦道元)

4、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5、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6、统领全文,充当本文引子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7、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个千古名句不仅展示了草木的顽强生命力,而且揭示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客观规律,同时也象征人在逆境中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

8、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9、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优美诗歌来。

10、文中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的四句是: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11、00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12、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

13、翠绿的荷花和旭日中,嫣红的荷花,给人以凉爽幽静,清香扑鼻的感觉,诗人杨万里赞其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词人李清照却在《如梦令》中嗟叹: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14、其次,李白用诗歌维护了平民人格尊严。进入仕途的目的不是富贵荣华,而是施展政治抱负。所以李白既蔑视富贵,也蔑视权贵。他的狂傲,其本质是一种放大的自尊,是布衣之士为维护人格尊严而采取的自卫手段。李白在诗作里宣示的人格尊严,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5、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绘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的句子是: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16、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17、追忆难忘欢聚,感叹流光易逝的句子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18、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9、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20、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三、白居易努力的故事

1、初中QQ群③:612778830

2、《庭中有奇树》中描写叶绿花盛的春日佳景的语句是: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3、创优篇|杨冬雪:砥砺前行,不负韶华

4、《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5、点击音频条,收听故事!

6、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7、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8、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9、《龟虽寿》(曹操)

10、千古绝唱《琵琶行》更是具有高超的艺术技巧,无论叙事、抒情还是描写,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化境。最能打动读者的,无疑是诗中流露出的诗人对素昧平生的琵琶女的满腔同情——琵琶女和身为朝廷命官的士大夫,身份天差地别,但“异质同构”的命运使他们偶然相逢,并且产生了由衷的同情和强烈的共鸣。同情是所有善良的人们都具备的本性,共鸣则是有着相似经历的人们才能产生的情感,社会地位的悬殊、文化修养的高低,贫富贵贱,都不会从根本上阻止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心灵感应和情感交流。白居易与琵琶女就产生了这样的感应和交流,所以《琵琶行》最感人的就是渗透于字里行间的同情心,最精辟深刻、最震撼人心的诗句就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1、诗人写诗一般比较含蓄,读者却该读出其弦外之音。老刘感觉自己好像舟沉、树病,不免惆怅哀叹;然后当他看见千帆过、万木春,不觉又欢欣鼓舞。此时他恨不得立刻就起沉舟、追千帆,疗病树、伴万木。

12、杜甫的《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无疑引发了诗人的优国和思亲之情:感时花施泪,恨别乌惊心。

13、0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4、0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15、0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16、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7、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18、鼓励人奋发向上的(藏头诗)鼓乐喧天激斗志,励精图治靠众力。人生美名留青史,奋发图强展民意。发誓旧貌换天地,向强向好勤学习。上下一心多努力,的确勤奋能发迹!

19、《梁甫行》写出了边海人民衣不遮体、粗俗艰苦的生活方式的句子是: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20、00菊,花之隐逸者也。

四、白居易奋斗的诗句

1、0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与陈毅诗中写道:“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意境相似的句子是: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3、杜牧的《赤壁》一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作者夸大东风‛的作用,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5、表现自己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6、前人有过这样的写法,白居易再来化用,其实难度更大,一招不慎便会被视为抄袭,而且必须写出新意,如若一点新意没有,将会贻笑大方。但古草原上的一颗小野草,要联系上送别,还要写出新意,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7、从艺术风格看,李白诗飘逸奔放,杜甫诗沉郁顿挫。二者都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从而对后世诗歌审美产生了深远影响。

8、正所谓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让我们继续弘扬传统文化,不断为提高学生素养而不断努力。

9、传说自居易十六岁时由江南到长安(即今天的西安)考举人,拿着自己的诗作去拜谒当时的大名士顾况。顾看看他的姓名,开玩笑说:“长安米价正贵,在这里居住可不太容易啊!”及至披阅白居易的诗,读到这首《古原草》,不由得赞叹道:“能做出这样的诗语,居亦易矣!”白居易从此名声大振(见张固《幽闲鼓吹》)。

10、所以刘禹锡说自己“暂凭杯酒长精神”,就表达出当时的情绪并不太昂扬,但又不甘沉沦。因而这里的“沉舟、病树”,实为喻己;而“千帆、万木”,也是比喻客观形势,暗示新人辈出。

11、译文:我横刀而出,仰天大笑,因为去者和留者肝胆相照、光明磊落,有如昆仑山一样的雄伟气魄。

12、写回舟迷路的句子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3、0江州司马青衫湿

14、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15、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

16、《如梦令》中景色迷人,乐不思“宿”的句子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17、儒家仁爱精神的最高表现形式是实行仁政,杜甫对此完全赞同。因此,他希望朝廷薄赋轻徭,让民众休养生息:“借问悬车守,何如俭德临?”他谴责急征暴敛:“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他坚决主张保家卫国,但同时也张扬人道主义的战争观:“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18、00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9、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0、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五、白居易励志诗句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2、0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初唐时期的代表诗人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及第一个举起诗歌革命大旗的陈子昂。这个时期的唐诗气象万千、雄浑博大,已经从南北朝争相纤构的宫体诗中逐渐走出来,开辟了新的天地,进入了唐诗繁荣的准备阶段。

5、0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6、0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7、译文:古人在学习上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

8、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9、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10、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1、《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

12、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13、《龟虽寿》一诗中,表现诗人虽近暮年,仍然老当益壮,雄心不减的诗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4、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通过写景来交代行踪,暗示诗人因为受到排挤而内心激愤.抑郁之情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15、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6、0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7、“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极言春草的茂盛、原野的阔远及春日的和煦。“古道”、“荒城”紧扣题中“古原”,用人事的代谢与自然界的光景常新作对照,以“侵”、“接”二字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传神写照,可谓善于体物.末句卤草关合人事,远送王孙。王孙借指作者韵朋友。用春草之繁茂借喻别离之情的传统,由来已久。《楚辞·招隐士》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句子。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至白居易则极尽描绘春草繁盛之能事,而结句用,“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将抽象的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语语如在目前,魂销黷黯,不胜其苦。当初受到顾况的如此赞赏,也就不奇怪了。

18、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

19、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白居易《微雨夜行》

20、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动物)的优美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六、白居易关于奋发向上的诗句

1、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译文:我劝你不要顾惜华贵的金缕衣,我劝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少年时。花开宜折的时候就要抓紧去折,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

4、译文:我在少年时候,早就充当参观王都的来宾。先后读熟万卷书籍,写起文章,下笔敏捷好像有神。我的辞赋能与扬雄匹敌,我的诗篇可跟曹植相近。李邕寻求机会要和我见面,王翰愿意与我结为近邻。

5、《三峡》中用夸张.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的句子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四年级的小选手们有的应答自如,有的需要凝神思考,对他们的精彩表现,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7、抢答题让本环节推向了高潮,本环节为选择题,答对得10分,答错扣10分。所以小选手们在回答时既要反应灵敏又要慎重考虑。

8、释义:上天造就了我的才干就必然是有用处的,千两黄金花完了也能够再次获得。

9、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10、不过后世评论家在解读时,经常把颈联理解错了。有些人认为沉舟、病树,是比喻保守势力,它们揭示了腐朽必然要被新生代替,还有人甚至说,刘禹锡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从而在诗歌中表达了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

11、0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2、作者认为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其自然,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就能延年益寿,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的诗句: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13、《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洪大凶险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14、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15、唐诗在盛唐时期即唐玄宗开元、天宝朝的50年,达到了全面繁荣的高潮。由于国家繁荣、社会安定,诗人可由多种途径实现人生的追求。有的以侠士面目出现,成为热情的进取者,希望通过从军立功等途径施展抱负;有的则以隐士面目出现,成为恬静的退守者,希望幽居山林以获得生活与心境的宁静。当然,也有诗人身兼上述两种身份,因时而变。

转载请注明出处唯爱说说网 » 白居易关于励志的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