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经为主题的优秀论文(82句合集)

一、以诗经为主题的优秀论文

1、李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启功先生弟子,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于2007年和2009年分获师评网“最佳教授”和“全国魅力教授”。在《诗经》研究、先秦两汉文学研究领域卓有成就。

2、相比《汉广》对渡河之境较为具体的详细描写,《蒹葭》篇则缺乏对具体场景、主人公和渡河难度的写实描述,诗人着意渲染追求向往而渺茫难即的空灵情绪。写实的“汉广”之慨诚然让人设身处地理解渡河之难,然而却不容易做到审美的超越;《蒹葭》篇更注重对于心理距离的描绘,其追寻过程一咏三叹,为主人公的所思所想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钱锺书论及“企慕情境”时兼重场景与场景所载之情,因此企慕情境不只是对河汉之景的总结,更蕴含了眼望心至而难以企及的向往之情,取象及寄意兼重。从此角度看,钱锺书对于《诗经》中的企慕情境首推《蒹葭》、次推《汉广》,有一定的道理。

3、(5)萧统,编.李善,注.文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

4、(9)陈子谦.钱学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240).

5、这篇讨论稿首先对《管锥编》的文本进行解说,然后分析黄昏引发愁绪的原因,最后探讨这一主题在后世诗文中的因革,脉络清晰。

6、内容提要:企慕情境是钱锺书在考论《毛诗正义·蒹葭》篇时借鉴西方浪漫主义而提出的一种文学情境,强调通过水的意象传递情感和设置障碍,以表达可望而不可及但“慕说益至”的情感。本文从《管锥编》所提及的企慕情境和彼岸意象入手,对这一主题下的《蒹葭》《汉广》诗歌进行文本分析,并将思路延伸至后世诗歌流变,以对企慕情境和彼岸意象的运用以及二者背后的写作心理进行初步探讨。

7、或就一篇提出不同的观点

8、非常高兴这个学期能在同学们的讨论稿中看到这些东西。

9、美国的I·J·Gelb认为汉字是词——音节文字,(5)(P48)裘锡圭认为汉字应称为语素——音节文字。(6)(P16)这两个概念差别并不大。语素是指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单位,能够独立活动的语素就是词。汉字是否可称为语素文字下文要谈。把汉字称为词/语素——音节文字是基于下述事实:古汉语中存在一些联绵词,这是单纯词,其中的单个音节没有意义,两个或几个音节合在一起才表达意思,记录这种词时,一个汉字只表示一个音节;古今汉语中都有一些两个以上音节的音译外来词,这种词的每个音节也讲不出什么意思,而记录这种词时,一个汉字也只表示一个音节。

10、即便没有读过今人专门注解《诗经》的书,我们起码听人说起过此诗的片言只字,偶尔在什么书里看到过一句两句吧?虽然未必能说得出一些字的确切意思,未必知道一些句子历来歧义多端,但脑子里似乎有一个什么东西帮我们完成了理解,让我们觉得自己知道这诗要表达的意思没错吧?或者再说得确切一点,我们几乎不言自明地觉得,不用借助什么注释,一读之下就能进入诗的现场,明确感受到诗的主题不是吗?连这样的诗也要说到宫廷,说到教化,说到国家,太也牵强附会了吧,岂不是古人不懂文学、脑筋古板或者“不学有术”、“学随术变”的标志?

11、欢聚诗经小镇,舞台临水含烟。

12、《诗经》的浪漫,有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13、讨论一种文字的性质,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呢?对此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这里主要介绍三种很有影响的说法。

14、总之,从“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这个角度来看,古文字大都是表形表意表音文字,简称形意音文字;而隶楷阶段的文字大都是表意表音区别文字,简称意音区别文字。

15、暂游仙境里,雾霭自氤氲。

16、凌晨将白露,彻夜尚红灯。

17、●场馆预约|瓯海区图书馆经典品读区场馆预约

18、(12)洪兴祖.楚辞补注(M).北京:中华书局,19选自楚辞卷第九歌章句第二《湘君》,p

19、(21)张九龄.曲江集(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选自诗集·《感遇》,p3

20、将《诗经》文化融入教育也是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长期以来努力的方向,而这一切都始于一个《诗经》合唱团。该校全国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诗经文化)建设负责人毛玲说:“对于《诗经》我们首先要传承,要让大家觉得《诗经》不难,于是我就想到了音乐这种可以雅俗共赏的形式。我们给《诗经》谱了曲,最后陆续完成了305首原创作品。我记得最初有的学生还是比较排斥的,他说老师我这些字都不认识,这么难,为什么要我唱。但是当他们试着唱完之后,就觉得好像也没有那么难,甚至我还看到有的学生发朋友圈记录学习《诗经》的心得,这就给了我很大的信心,于是后来我就带着学生们一首一首地把《诗经》唱了出来。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打造了15场不同主题的原创诗经音乐会。”

二、关于《诗经》的论文

1、入世的彼岸意象或可从《蒹葭》篇中寻求起源,《蒹葭》表面上是男性求欢的爱情恋歌,而《毛传》和《孔疏》等主流注释则将其视为讽刺襄公未能用周礼治国的礼教主题表达钱锺书在《管锥编》中并未对其中任何一种解读表明态度侧重,只说其主题是对理想目标的企慕之情,因而《蒹葭》可以视作是用爱情企慕情境来表达政治企慕情结的伊始,而《楚辞》中的香草美人传统也可以理解为对这一手法的再度创作。正因如此,广义的企慕情境中的彼岸意象不只是狭义的爱情与思念的情结表达,还可以理解为对其他理想目标的企慕,如表达人生缺憾与不如意的游子迁客思乡之情、对于爱情友情与亲情的伤别离主题,以及与儒家传统政治理想息息相关的文人述志题材。

2、起舞笙箫悦,吟诗笔墨酬。

3、灵囿生秋树,青山沐夕曛。

4、或就一篇提出不同的观点

5、内蒙古诗词学会学术部任英

6、一城风雅颂,客醉万家楼。

7、首先,还是让我们一起欣赏优秀作品吧

8、——浅析“暝色起愁”的艺术特色

9、●在线办证|瓯海区图书馆最全办证指南请查收

10、《诗经》专题教学是我校本届高一专题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终于到了收获果实的时刻。这一时刻既让人兴奋,又让人心动……

11、(10)陈子谦.钱学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2

12、(3)袁珂.山海经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

13、(23)陶潜,著.龚斌,校笺.陶渊明集校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选自卷二《形神影(并序)》,p

14、主题内容上两者都是写对爱情的执著追求,艺术手法上都用了赋比兴手法,同时都通过景物来烘托情境,在语言结构形式上都采用反复咏叹的手法,使诗歌韵律悠扬和谐,富节奏美和音韵美。这可能是你的作业吧,应该自己做,我只帮你做个提示,你结合诗歌内容内容进行语言组合,不会很难。比如两诗开头都运用起兴的手法引入诗歌内容。前诗情境上比较轻快,后者则借秋景烘托出一种空寂悲凉的氛围,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伊人的心境。

15、本期推送,是获得本次课程论文评选一等奖的中国语言文学系崔瑞琪同学的作品,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16、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认为,汉字是表词文字。(4)(P360)这个概念意味着,汉字基本上都是用来表达语言中的词的。这个概念,对记录古代汉语的汉字来说是合适的,因为古代汉语的词以单音节为主,特别是先秦两汉时期更是这样。然而,这一概念不适用于现代汉字。现代汉语中的词以复音词(特别是双音词)为主,而现代汉字的一个字并不记录一个复音词,而只表示它的一个音节。这样看来,表词文字这个概念并不能概括所有汉字。

17、接下来,还会有优秀的《诗经》小论文陆续发布哦

18、现代汉语的单音词是少数,复音词是多数。复音词也有两类。一类是合成词,如“途经”、“骨肉”、“动静”、“新潮”、“提高”、“车辆”、“投资”、“地震”、“姐姐”、“老虎”、“刷子”、“红通通”等;这些词分属于“复合式”、“重叠式”、“附加式”三类;合成词的每个成分都有意义,因而都是语素。二类是单纯复音词,如“澎湃”、“苍茫”、“芙蓉”、“咖啡”、“苏维埃”、“狒狒”、“猩猩”等;单纯复音词可以分为联绵词、音译词、叠音词三类;单纯复音词的每个音节不表示意义。

19、(5)(法)居斯塔夫·福楼拜,著.李健吾,译.情感教育(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福赖代芮克为小说主人公,一个典型的理想主义人物。

20、第给一种文字体系定性往往看这种体系里的绝大多数基本单元表达语言中的何种要素。例如埃及古王国时期一座陵墓上的铭文被看作是表词文字的样品,但是其中也有辅音音值的符号。阿兹特克文字被看作是图画文字,但其中也使用了意词字和音词字。汉字体系里虽然有些字表达语言中没有意义的音节,但这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字所表达的语言要素是有意义的。

三、以诗经为主题的优秀论文有哪些

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2、《周南·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淑女的窈窕美丽、贤淑敦厚,让君子深沉的热爱和追求;“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又有君子由于求而不得,而翻来覆去睡不着;“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来博得淑女的芳心,以音乐借乐器来表达爱意,可看出他对淑女的专一。男子对女子的仰慕,追求,看出男子的勇敢,敢于表达自己的心声,不局限于该时代的封建。“情”始于“窈窕”,碍于“求之不得”,但却不放弃——“痴情”。

3、追根溯源,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黄河流域,长年的河水冲积赐予了两岸肥沃的土壤。不同于欧洲早期的海洋文明,华夏民族的生计几乎完全依赖于农业。在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年代,人们已经形成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规律。最早的“暝色起愁”,《君子于役》,便是在这样的年代下创作出来的。夕阳西下,白日的喧嚣逐渐归于平静,牛羊下括,倦鸟知归,劳作一天的人们也回到家中,暂时卸下了生活的重担,与亲人共享这一份岁月静好,这是平凡生活里的“小确幸”,甚至是单调日子里的全部寄托。然而,某一天起这样的幸福突然被剥夺了。再赏黄昏,周围的一切依旧日落而归,只是你和你的他已经走出了昨天。如此“反衬”,怎能不催生起思念和忧愁?

4、春风关不住,好句自流传。

5、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

6、《诗经》的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它反映了西周到春秋末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尽情抒发了人民的喜怒哀乐,堪称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诗》三百篇皆缘情而发,形成朴素、自然反映现实的风格。在表现手法上多用赋、比、兴。所谓“赋”,就是铺叙直言,采用直接叙述描写的手法。“比”就是以具体形象比较熟悉易于理解的事物来打比喻。“兴”就是起兴,借助其它事物来作诗歌的发端,用来引起所歌咏的内容。这种表现手法不仅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表现手法,也成了中国诗歌的传统表现手法。《诗经》无论体裁、表现手法、语言还是内容方面都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7、回到主题本身,“暝色”缘何“起愁”?钱先生解释道,“盖死别生离,伤逝怀远,皆于黄昏时分,触绪纷繁,所谓‘最难消遣’。”从诗经开始,这种触绪已逐渐刻进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里,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8、教学团队选取了钱锺书《管锥编·毛诗正义》中的十篇札记为基础文本,每篇札记涉及一个从《诗经》发源、为后世文学作品继承的母题或表现手法。要求每组同学选择其中的一个母题或手法,首先对《管锥编》的文章进行细读和解说,再搜集后世相关文本(可选范围:楚辞、乐府、古诗、唐诗、宋词,选取有代表性的即可,不必选太多),探讨这一母题在后世诗歌中的流变,及其与《诗经》的继承关系,以此对《管锥编》的内容进行补充、引申或反驳。

9、从古至今,战争给人痛苦的折磨,还意味着其所到之处只能贯穿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弱者,只能落得皑皑白骨;强者,只能通过对弱者的无情榨取来显示“强大”,好博得一次次苟延残喘的机会。

10、镶嵌沣河畔,廊桥曲径幽。

11、——以《蒹葭》和《汉广》篇为例

12、“企慕”之含义与企慕情境在《诗经》文本中的体现

13、疆从文武广,人仗礼刑分。

14、课程名称《诗经》与传统文化

15、母题溯源——《管锥编》解读

16、现以一篇优秀习作为引,愿与热爱《诗经》等诗歌的读者共享此中义趣。

17、总之,把书写古代汉语的汉字称为语素文字是很恰当的。

18、●电子阅读|瓯海图书馆超星阅读本使用

19、助教:中文系2019级硕士研究生朱璟依、朱万敏、杨晓婕

20、毛玲表示,未来,希望能够通过温暖一平方平台,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传承,让古老的“典籍活起来”,让刻在典籍里的文字“会说话”“会表达”,创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增强其魅力,达到以文育人的效果。同时通过温暖一平方平台,传播更多的文化工匠故事,鼓励学生在精湛其技艺的同时,也要通过文化内铸自身品格与修养,温暖自身,一起向未来,给世界一个温暖的抱抱。

四、以诗经为话题的议论文

1、供稿:“《诗经》与传统文化”课程助教团队

2、第表形。在古文字中,有许多汉字是像实物之形的,汉字的字义即是指这种实物。例“山”字像起伏的山峰,它所记录的就是语素“山”;“泉”字像流出泉水的泉穴,它所记录的就是语素“泉”;“象”字像长鼻子的大象,它所记录的就是语素“象”;“目”像人眼,它所记录的就是语素“目”。

3、《诗经》在艺术风格上,充分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反映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它的叙述方式以抒情为主,艺术水平很高。在艺术表现方法上,以“赋”、“比”、“兴”为主要方式。“赋”即平铺直叙,“比”即比喻、打比方,而“兴”则是先言他物而引起自己所咏叹之物的特殊方式。《诗经》由于其丰富的内容、深刻的现实性和思想艺术上的成就,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伊斯特林的说法,反映出了汉字性质的发展和古今汉字性质的差异,因而有可取之处。考虑到现代汉字也有不少是表词字,因而现代汉字也可称为词素——表词文字。(6)(P548)第二个角度,是讨论汉字记录语言的方式。就这种方式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别,即表形、表意、表音和区别。

5、(4)“蓝花”(blaueblume)出自诺瓦利斯著小说《海因里希·冯·奥夫特丁根》(HeinrichvonOfterdingen),“蓝花”作为精神象征曾出现在主人公海因里希的梦中。

6、第表音。也主要有两类。一是假借字,这是指其本义还能让人记起的假借字,如松开的“松”(本义是松树)、花钱的“花”(本义是花朵)。二是形声字中的声旁,如“洋”中的“羊”、“梅”中的“每”等。

7、(2)钱锺书.管锥编(M).北京:中华书局,19选自毛诗正义·四三篇(《蒹葭》),p1

8、白露前夕第四届诗词中国颁奖典礼

9、高德、腾讯和百度三大地图

10、(9)钱锺书.管锥编(M).北京:中华书局,19选自毛诗正义·四三篇(《蒹葭》),p1

11、现将优秀作品发布,以供大家赏读

12、《诗经》合唱团成员林月清认为,用现代音乐这种新颖的方式去演绎《诗经》,令人耳目一新。“在社团的两年,让我有机会去系统地学习《诗经》,有重要嘉宾来访时,我们可以用‘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来欢迎。教师节时我们可以用‘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恩之情。平时还可以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鞭策自己。”

13、第区别。这是指汉字体系中的记号,它能把代表不同语素的文字区别开来。如隶楷中的“日”、“犬”;还有“蛋”中的“疋”、“春”中的“丯”、“布”中的“厂”、“特”中的“牛”等等。

14、本期推出的是赤峰市敖汉旗诗词学会会长高天宏老师的《古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本论文为第六届诗词论坛获奖论文。

15、汉字在记录单音词时,一个汉字表达一个成词语素;在记录合成词时,一个汉字表达一个不成词语素。在这两种情况下,汉字都是语素文字。汉字在记录单纯复音词时,虽然一个汉字表示一个没有意义的音节,但是由于前述的理由,这种汉字也被理解成语素文字。

16、继古扬新共举,今朝起步高原。

17、第表意。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会意字,如“凭”中的“任”和“几”、“劣”中的“少”和“力”都是表意的。二是形声字中的形旁,如“洋”中的“水”,“柯”中的“木”都是表意的。

18、再次之以颂之正变。变颂概念虽至宋方起,然三颂之不同,起码唐已区以别矣,《正义》云:“民安业就,须告神使知,虽社稷山川四岳河海皆以民为主,欲民安乐,故作诗歌其功,遍告神明,所以报神恩也。此解颂者,唯《周颂》耳,其商、鲁之颂则异于是矣。《商颂》虽是祭祀之歌,祭其先王之庙,述其生时之功,正是死后颂德,非以成功告神,其体异于《周颂》也。《鲁颂》主咏僖公功德才,如变风之美者耳,又与《商颂》异也。”《周颂》“以其成功告于神明”,相应正风正雅;《商颂》“祭生时之功”,《鲁颂》“主僖公功德”,非颂之正体,相应变风变雅。也就是说,我们不妨将周颂三十一篇看成正颂,鲁颂、商颂九篇看成变颂。

19、晚峰晴托月,秋水夜明池。

20、(16)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M).北京:中华书局,19选自十五国风卷《王风·扬之水》篇,p20

五、与诗经有关的论文题目

1、恍惚:“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老子》)

2、本文以钱钟书《管锥编》所讨论的《诗经》中《蒹葭》、《汉广》两篇企慕情境入手,分析中、西方企慕情境的差异,指出西方浪漫主义的企慕对象多带有虚无缥缈的性质,从而指出彼岸这一意象在中国诗歌创作传统中的独特性及影响。作者此篇从具体的文本入手,又能稍见中西文化之不同,以小见大,颇有巧思。

转载请注明出处唯爱说说网 » 以诗经为主题的优秀论文(82句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