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促织文言文逐字翻译
1、③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
2、高一必修下册《庖丁解牛》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3、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转折时,用在后一分句,译为"可是""却";表示让步时,用在前一分句,译为"虽然""倒是".
4、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5、例如: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误译:不爱惜珍珠宝器肥田沃土。译句中把“爱”译成“爱惜”不当,“爱”有爱惜之意,但在这个句子中是“吝啬”的意思。
6、①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
7、试与他虫斗,虫尽靡。
8、「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9、①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10、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1、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钟山记》)
12、②且为之奈何(《鸿门宴》)
13、你们都是即将成为ICU医生的年轻人,你们未来将会历经各种各样的选择和困境。事实上,你们只做出了一次选择,那就是你们决定成为医生。当我们面对危机的时候,我们没有选择,必须上前。
14、「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
15、①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
16、只要解开丝绳铁环,画鹰就会凌空飞去;只要轻轻呼唤一声,画鹰就会拍翅飞来。
17、轩楹:堂前廊柱,指悬挂画鹰的地方。势可呼:画中的鹰势态逼真,呼之欲飞。
18、据清人笔记《三借庐笔谈》记载:蒲松龄每晨起就在大道边铺席于地,并摆设烟茶,坐待过往行人,以搜集奇闻异事。每听到一事,回家后就加以粉饰润色。
19、“在……方面”“从……中”
20、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二、促织原文翻译及重点字词
1、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方撤帐归家。
2、为满足宫中斗蟋蟀之乐而每年在民间搜集,一头促织让几家倾家荡产.成名因缴不上促织而遭受痛苦.老实人成名当“里正”是受里胥的陷害,以至家业败落.面对征促织,他既不敢搜刮同乡,又无所赔偿,形势逼迫下,只好自行捕捉,又无所得,苦受杖刑,只有自尽一条路.求卜得虫为成名一家带来解脱苦难的希望.女巫竟有特殊的灵验,引出成妻问卜,由此为再度捕捉促织提供了线索.成名得画,按图苦搜,终获佳品,解脱苦难有了希望.成名儿子失手拍死了促织,投井化虫,为成家挣得兴旺发达.
3、②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4、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
5、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
6、②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7、(孟子)说:“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以小换大,他们怎么知道您的想法呢?您如果痛惜它无罪却走向死地,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8、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9、通假。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
10、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
11、①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促织》)
12、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13、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必译出。
14、刘华,唐山一中语文教师。真诚为人,认真做事。
15、答案:负者:背着东西的人。歌于途:即“于途歌”,在路上唱歌。伛偻(yǔlǚ):腰背弯曲,代指老人。提携:代指小孩。绝:断。临:到。渔:捕鱼。酿泉:用酿泉的水,名词作状语。为:动词,酿造。洌:(水、酒)清。肴(yáo)蔌(sù)陈:摆开。宴:举行酒宴。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弈(yì):下棋。觥(gōng)筹:酒杯和酒筹。颓(tuí)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已而:不久。从:跟从。阴翳(yì):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去:离开。乐其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第一个“乐”是意动用法,第二个“乐”是名词。述:记述。谓:为,是。
16、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17、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解释,其实课文中已出现过,可联系课文相应迁移。解答文言实词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代入检验法),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你掌握的法宝越多,你获得成功的系数就越大
18、孟母戒子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矢,复得。”其母引刀裂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矣。译文:孟子小时侯,倍数的时候。她的母亲正在织布,孟子背书有时会中断下来,过一会就又会背诵下去,她的母亲知道他是遗忘了,就叫他过来说,:“背书怎么会停下来呢?”孟子回答说:“有的地方忘记了,过一会又记起来了。”他的母亲没有说什么,便拿起剪刀八织成的布剪断了,用这来告戒孟子。从此以后,孟子背书,不再遗忘了。
19、「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20、③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报任安书》)
三、促织文言文读音
1、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螂螳、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莫出其右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不数年,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2、总起来看,这首诗起笔突兀,先勾勒出画鹰的气势,从“画作殊”兴起中间两联对画鹰神态的具体描绘,而又从“势可呼”顺势转入收结,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揭示主题。
3、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是个念书人,长期没有考中秀才。为人拘谨,不善说话,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的差事,他想尽方法还是摆脱不掉(任里正这差事)。不到一年,微薄的家产都受牵累赔光了。正好又碰上征收蟋蟀,成名不敢勒索老百姓,但又没有抵偿的钱,忧愁苦闷,想要寻死。
4、意思分别是“有什么办法用来……”“没有什么办法用来……”
5、②入则孝,出则弟。(《论语?学而》)
6、(3)复音虚词:于是、无论等
7、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8、意译,既是一种翻译的方式,也是一种翻译的方法。意译的情况:
9、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
10、一百多年前,特鲁多医生的墓碑上刻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我很喜欢这句话,不过今天我想做一些修改:常常去治愈,总是去帮助,然后永远去安慰。
11、⑥今日嬴之为(帮助)公子亦足矣(《信陵君窃符救赵》)
12、①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
13、属于分析文章内容,就文言文来说,一般来说应该通过阅读掌握文言文中写了哪些人,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主要人物是谁?这是第一小点,要知道写的何人。第二个是何事。文言文都写了他写了哪些实情,主要事情是什么,主要事情的发展是如何得到结局的。第三这个事情是什么性质的事情。比如说爱国爱民的,还是徇私舞弊的。看出人物什么样的思想品质。
14、②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
15、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16、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解析)言听计从:听从势拔五岳掩赤城(解析)出类拔萃,超出
17、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
18、②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19、⑤促织:俗称蟋蟀,在其他地方又名蛐蛐。
20、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四、《促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1、如《鸿门宴》中“范增数目项王”中的“目”字,它前有状语,后带宾语,用如动词,既不能理解成“眼睛”,也不能仅理解为“看”,应该理解为“用眼睛示意”。
2、①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鸿门宴》)
3、高一必修下册《答司马谏议书》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4、之弗能弗措也。这句怎么翻译。逐字翻译除非不学,要学就要学会,如果没有学会,就不要放弃;望采纳!!!!
5、以上这两联中,“思”与“似”、“擿”与“呼”两对词,把画鹰刻画得极为传神。“思”写其动态,“似”写其静态,“擿”写其情态,“呼”写其神态。诗人用字精工,颇见匠心。通过这些富有表现力的字眼,把画鹰描写得同真鹰一样。是真鹰,还是画鹰,几难分辨。但从“堪”与“可”这两个推论之词来玩味,毕竟仍是画鹰。
6、趁着,趁此。①不如因而厚遇之。(《鸿门宴》)
7、②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促织》)
8、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9、③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10、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家歙州家:定居。B、君行坏堰坏:使……毁坏。C、迁秘书省校书郎、知县事知:主持、执掌。D、四方奏疏不可其意者悉投二瓮中可:符合、适合。(解答)A、家:定居。谓语、动词B、根据上下文意,不可能是许逖出行使河堰毁坏,而应是许逖行走在已损坏的河堰上,有所感慨,于是下决心重修。因此不能把“坏”理解为使动用法。C、知:主持、执掌。例如,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勾践灭吴》)D、可:符合、适合。例如,可口。
12、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13、①及诸河,则在舟中矣。(《殽之战)
14、②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15、抨击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作为科举制度的受害者,蒲松龄在这方面很有发言权,《叶生》《司文郎》《于去恶》《王子安》等都是这类名篇。
16、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17、①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将伐颛臾》)
18、于是,就;因而。①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战》)②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
19、动词,像,好像。
20、②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
五、促织文言文逐字翻译怎么写
1、方法三:语法分析推断法
2、递进关系,况且,再说。
3、②今义:十二岁到十六岁这一时期。
4、③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
5、文言文中,有的省略成分没有必要翻译出来,但也有的省略成分必须翻译出来语意才完全,如: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司马光《赤壁之战》)误译: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脸色的。句中的“以”后面省略“之”,指代曹操的书信,而译句中没有译出来,应该在“孙权”的后边加上“把曹操的书信”,语言才显得清晰完整。
6、“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7、增补法: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豁通顺。包括:①数词后面增加量词②省略句中应补充的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③补充行文省略的内容,如关联词语等。
8、(司业)学官名。为国子监或太学副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副校长,协助祭酒主管教务训导之职。
9、②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廉颇蔺相如列传》)
10、②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11、在翻译时,有时为了文句符合现代汉语习惯,必须增添一些内容,才算恰当,如: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误译:现在刘表刚刚死亡,两儿子不团结。在数词“两”后边加上量词“个”,语气才显得流畅。再如: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译成:因此,先主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他。译句中在数词“三”后加上量词“次”字。
12、①古义: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
13、③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
14、②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15、通假。同"辄",总是,常常。
16、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17、②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离骚》)
18、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吴越一作:胡越)
19、《促织》是按事物发展的自然顺序记叙的,情节曲折多变,故事完整。本篇小说从总体看是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记叙的。在本文之后又加上“异史氏曰”的一段作者评论。
20、⑦南取百越之地,以为(划为)桂林、象郡。(《过秦论》)
六、促织文言文逐字翻译
1、成名有个儿子,年九岁,看到爸爸不在(家),偷偷打开盆子来看。蟋蟀一下子跳出来了,快得来不及捕捉。等抓到手后,(蟋蟀)的腿已掉了,肚子也破了,一会儿就死了。孩子害怕了,就哭着告诉妈妈,妈妈听了,(吓得)面色灰白,大惊说:“祸根,你的死期到了!你爸爸回来,自然会跟你算账!”孩子哭着跑了。
2、③然则废衅钟与(《齐桓晋文之事》)
3、③远者数世,近者及身。
4、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文言代词也归入文言虚词之中。
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6、②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7、①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促织》)
8、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9、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
10、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11、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不数年,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12、②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赋》)
13、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14、相当于“于+此”,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此,从此,因此。例:
15、少年坚持要斗,但成名心想养着这样低劣的东西,终究没有什么用处,不如让它斗一斗,换得一笑了事。因而把两个蟋蟀放在一个斗盆里。小蟋蟀趴着不动,呆呆地像个木鸡,少年又大笑。(接着)试着用猪鬣撩拨小蟋蟀的触须,小蟋蟀仍然不动,少年又大笑。撩拨了它好几次,成名的蟋蟀突然大怒,直往前冲,于是互相斗起来,腾身举足,彼此相扑,振翅叫唤。一会儿,只见小蟋蟀跳起来,张开尾,竖起须,一口直咬着对方的脖颈。少年大惊,急忙分开,使它们停止扑斗。
16、名词。译为:缘由,原因。①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17、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面,不必译出。
18、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19、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往往落足在对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再做其余三道题。第6题的题干如果是“对选文的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那就是说75%的内容是正确的,极具参考意义。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两遍。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先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20、(1)兼词:诸、焉、盍、叵、旃
1、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2、③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秦论》)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4、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5、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6、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7、第二天,成名把蟋蟀献给县官,县官见它小,怒斥成名。成名讲述了这只蟋蟀的奇特本领,县官不信。试着和别的蟋蟀搏斗,所有的都被斗败了。又试着和鸡斗,果然和成名所说的一样。于是就奖赏了成名,把蟋蟀献给了巡抚。巡抚特别喜欢,用金笼装着献给皇帝,并且上了奏本,仔细地叙述了它的本领。到了宫里后,凡是全国贡献的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及各种稀有的蟋蟀,都与(小蟋蟀)斗过了,没有一只能占它的上风。
8、③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9、①以闲敝邑,若何?(《崤之战》)
10、①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唯爱说说网 » 促织原文翻译及重点字词(130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