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蝉的古诗(五年级)【▍标签:小学语文古诗词讲】

一、写蝉的古诗(五年级)

1、▍标签:小学语文古诗词讲解

2、萧疏梧桐之上,蝉儿低饮清露。

3、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4、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5、清施补华《岘佣说诗正像曹丕在》云:“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本诗与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李商隐的《蝉》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

6、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7、微课资源合集点击上方标签▲

8、(2)后台回复:必背古诗

9、在微风吹拂中,它的身体渐渐由软变硬,颜色也越来越深,直至最后成为黑色。这时候,它真正完成了蜕变,成为了一只会飞会鸣的蝉。

10、竹宣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11、南朝陈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

12、关注我们,每天分享实用的小学精品资料。请在同事群、班级群中推荐关注,您的推荐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

13、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14、虞世南的诗表达清高的品质,李商隐表达苦闷之心情,骆宾王则表达乏难的情境。

15、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16、五年级上册只有11首古诗,如果是第8首的话,古诗是

17、jūgāoshēngzìyuǎn,fēishìjièqiūfēng。

18、①垂緌(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缨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②清露:纯净的露水。古人以为蝉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③流响:指连续不断的蝉鸣声。④疏:开阔、稀疏。⑤藉:凭借。

19、据说,虞世南的这首小诗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高度认可,唐太宗连声称赞:“好,好!爱卿洁身自好,自然声名远播,乃我朝之大幸矣!”

20、疏桐:高大的梧桐。疏,开阔、稀疏。

二、

1、你知道蝉为什么叫得那么响亮吗?

2、翻过一座座山,越过一倒倒水,我随同护驾的千军万马,浩浩荡荡地向山海关进发。天黑了,营帐中燃起了盏盏灯火,壮丽辉煌。夜深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营帐外忽然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眠。同样的寒夜风雪之声,却觉得和家乡截然不同

3、古诗蝉的意思是梧桐树上蝉低饮着清露,蝉的叫声响亮在林中。站在高高的树枝上声音传的很远,不是借助秋风的力量。这首诗写的是蝉的身形和习性,首句说蝉的触须像古人结在下颌的帽子带的下垂部分,第二句写蝉的声音响亮和力度,最后两句说明品行高的人是不需要外在的帮助,就能声名传很远强调个人人格的美和力量。《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梧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4、►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古诗赏读《咏鹅》

5、夏日的一天,骄阳似火,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小树扇动着自己的叶子。有一位牧童戴着一顶小草帽,嘴边哼着小曲儿,骑着黄牛悠闲自在,快乐极了!忽然,他看见树上有只正在鸣叫的知了,心想:哼!你竟然打扰我唱歌的雅兴,我一定要把你抓住!于是,他便使唤黄牛向大树走去,黄牛心想:不行,知了是我的好朋友,我怎么能眼睁睁看着他被主人捏死呢?这样人家会说我不讲义气。黄牛假装听不见主人说话,还是慢悠悠的向前方走去。牧童用鞭子鞭了他一下,他也不理会。牧童从牛背上跳了下来,向大树奔去,使劲跳,可就是捉不到,黄牛在暗暗偷笑,而牧童此时已经火冒三丈了。这样的一个小情景被一个叫袁枚的诗人看到了,他立即写了一首诗,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6、知识点+朗读+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7、虞世南(558-638)唐代诗人、书法家。字伯施,余姚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父虞荔,兄虞世基,叔父虞寄,均名重一时。虞寄无子,世南过继于他,故字伯施。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曾赐爵水兴县子,授银青光禄大夫,世因称“虞秘监”或“虞水兴”。唐大宗尝称其有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誉为“当代名臣,人伦准的”。谥文懿。传世墨迹有碑刻《孔子庙堂碑》、《破邪论》等,旧摹墨迹本《汝南公主墓志铭》等。书法理论著作有《笔髓论》、《书旨述》。编有《北堂书钞》160卷、《群书理要》50卷、《兔园集》10卷等,另有诗文集10卷行于世,今存《虞秘监集》4卷。

8、春:《春晓》唐代: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夏:《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山行》唐代: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冬:《雪梅》宋朝·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9、同学们,你们认识蝉吗?在炎炎夏日听过蝉鸣吗?老师告诉你们,我小时候还捉过蝉呢。

10、蝉吟槐蕊落,的的是愁端。病觉离家远,贫知处事难。——《与友人会》

11、陈晓艳,女,中共党员,嘉善县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教育教学论文曾荣获全国一等奖、省一等奖、市县级一等奖,并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执教的《语文园地六》获“一师一优课”部级、省级优课,在嘉兴市语文素养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在嘉善县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武中荣获一等奖,《云房子低段写话》获全国录像课二等奖。

12、湖上西风急暮蝉。夜来清露湿红莲。少留归骑促歌筵。

13、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视群虫。

14、《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

15、“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因为蝉喝着清晨清凉的露水,又住在安静的树林里,所以叫起来就更响亮了。“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说蝉的叫声响亮,不是借着秋风才传得远,而是蝉比较喜欢站在高高的树梢上叫,叫声也就更响亮了。

16、读到这里,你是不是仿佛看见蝉正骄傲地竖起触须,伏在树上吮吸露水呢。

17、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小诗,作者借咏蝉表达了自己高尚的情操,具有浓郁的象征性。表面上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实际上处处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

18、小时候,家住农村,十分喜欢捕蝉。一到夏天,那也正是暑假的时候,屋后面有一片树林,最喜欢中午的时候拿着竹竿,和好面筋,不顾酷暑去树林里面捕蝉。听着蝉鸣,抬头向树上望去,不久便能找到蝉的藏身之所,这时候,把和好的面筋放到竹竿的尖尖上,慢慢举起竹竿,小心翼翼得靠近蝉,然后迅速朝蝉翅粘去,蝉就逃不脱了。

19、其实那时候的乐趣,全在这一首诗里面了。所以,诗来源于生活,更是娱乐了我们的生活。

20、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三、

1、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续不断地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2、的叫声响亮在林中。站在高高的树枝上声音传的很远,不是借助秋风的力量。这首诗写的是蝉的身形和习性,首句说蝉的触须像古人结在下颌的帽子带的下垂部分,第二句写蝉的声音响亮和力度,最后两句说明品行高的人是不需要外在的帮助,就能声名传很远强调个人人格的美和力量。

3、虞世南 〔唐代〕

4、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5、这是一首极具象征意义的咏物诗,通过写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借助“蝉”饮清露、居高处的形象,表达了诗人高洁的志向、高尚的品格以及不愿意同流合污的品质。

6、►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赏读《梅花》

7、《蝉》唐代:虞世南

8、►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赏读《枫桥夜泊》

9、更多免费古诗文诵读鉴赏...

10、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乍闻愁北客,静听忆东京。我有竹林宅,别来蝉再鸣。——《六月三日夜闻蝉》

11、今天,就借这个机会,重温儿时乐趣,体味唐代的“咏蝉三绝”吧。唐代诗人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的咏蝉诗最为著名,被誉为“咏蝉三绝”

12、翻译:傍晚夕阳斜照,微风吹过湖面,蝉鸣不歇。夜晚降临,颗颗清露点缀在红莲之上,煞是可爱。停留片刻后骑马赶赴即将开始的酒宴。离别之酒请不要推辞,让我们开怀畅饮。入朝为官就像靠近玉炉中的熏香让人心中欢畅,只是至此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欢聚一堂。

13、结尾两句是本诗的重点,诗人直抒胸臆,指出蝉声远播并非借助秋风之力,揭示了全文主旨:人若具有高贵的品格,无须借助外力也能名扬天下。

14、时称“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五绝

15、“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16、垂缕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17、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是最早咏蝉的诗人)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芙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18、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

19、►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赏读合集

20、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四、

1、翻译:你栖身高枝之上才难以饱腹,悲鸣传恨无人理会白费其声。五更以后疏落之声几近断绝,满树碧绿依然如故毫不动情。我官职卑下像桃梗漂流不定,家园长期荒芜杂草早已长平。烦劳你的鸣叫让我能够警醒,我是一贫如洗全家水一样清。

2、►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赏读《所见》

3、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唐·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

4、蝉在古诗词中是常常出现的意象,除了象征高洁的人品,有时还被诗人写进诗中营造一种美的意境,如王籍的“蝉噪林逾(yú)静,鸟鸣山更幽”,就是用蝉鸣声衬托了环境的清幽宁静。

5、为别莫辞金盏酒。入朝须近玉炉烟。不知重会是何年。

6、不知不觉,时光流逝,响彻不绝的蝉声送走了炎热的夏,迎来了凉爽的秋。是那秋风的吹送,让蝉鸣声更响亮的吧?诗人却告诉我们“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里的“藉”读jiè,是“借助”的意思。

7、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8、《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作者托物寓意,二句以蝉的栖高饮露、蝉声远传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标逸韵;四句分别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满张力,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全诗简练传神,比兴巧妙,以秋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况,耐人寻味。

9、先背好课内的吧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乡村四月宋·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0、蝉声远传,诗人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11、(6) 山居秋暝[唐]王维

12、►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赏读《夜书所见》

13、☞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

14、(5) 已亥杂诗[清]龚自珍

15、萧疏梧桐之上,蝉儿低饮清露,蝉声清脆响亮,回荡树林之间。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视群虫,不用借助秋风,传声依然遥远。

16、火云初似灭,晓角欲微清。故国行千里,新蝉忽数声。——《闻蝉》

17、所编《北堂书钞》,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

18、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响亮的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发声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19、教育之音平台,致力于服务中小学各年级家长,每天准时分享最新教育资讯、各年级学习资料、学习方式方法等,汇聚最好的教育资源,传播最好的教育理念,孩子成长路上,我们相伴相助!

20、这是一首咏物诗,虽然句句写的都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但是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和杰出的才华,咏物的诗人往往是暗含着歌颂自己高洁的品格。

五、

1、曾经追逐东风,犹如舞女在宴席上翩翩起舞,那时正是繁花似锦的春日,人们在乐游原中游玩。怎么会到深秋的季节,已是夕阳斜照,秋蝉哀鸣的景象了。

2、正当你看得出神,微风过处,耳边又送来悦耳动听的蝉鸣声,“流响出疏桐”,此起彼伏、连绵不绝,这样清脆嘹亮的声音从哪里发出呢?原来是从高大挺拔、清俊疏朗的梧桐树上传来的。

3、高蝉旦夕唳,景物浮凉气。木叶渐惊年,锦字因络纬。稍断当窗梦,更凄临水意。清香笋蒂风,晓露莲花泪。——《闻蝉》

转载请注明出处唯爱说说网 » 写蝉的古诗(五年级)【▍标签:小学语文古诗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