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诸葛亮的人物评价诗句 『答:秋风五丈原:诸葛六次』

一、对诸葛亮的人物评价

1、答:秋风五丈原:诸葛六次出兵祁山,司马懿坚守不战。诸葛亮派人侮辱,司马懿不为所动。不久诸葛亮病危。穰星不成,遂将平生所学传授给姜维,并作好身后的军事安排。尚书李福赶到,诸葛亮推等蒋琬、费袆相继为丞相继承人后死去。时年五十四岁。是夜,天愁地惨,月色无光。

2、刘备兵败新野,请孔明去江东联吴破曹。舌战群儒后孔明来见周瑜。周瑜假意保全江东和鲁肃争吵,孔明借曹操辞赋欲得周瑜之妻以激公瑾,周瑜大怒表明心迹联刘抗曹。

3、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

4、三顾茅庐,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而诸葛亮为了完成刘备的梦想处处为刘禅着想,帮助刘禅完成先帝的大业。

5、孙中山:诸葛亮很有才能,所以在西蜀能够成立很好的政府,并且能够六出祁山去北伐,和吴魏鼎足而三。

6、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诸葛是将略并不是非常擅长。诸葛亮是国士无双,人品完美。治理国家也是非常可以,内部也比较稳定。至于军事,多次北伐无功而返,虽然有一些客观因素的存在,但是失败这是有目共睹的。虽然他的人品无可挑剔,但扯军事的话,诸葛亮可能就没像《三国演义》中那么神。

7、“知人”是刘备最大的优点,也是其成就事业的最大原因,陈寿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刘备的这种优点,可见其评议刘备是抓准了要点的。至于其他什么政治才能,将略计谋,陈寿一个字都没提,可见这并不是在给刘备唱赞歌,而是客观立体的评价。

8、晋陈寿曾编《诸葛亮集》共二十四篇,凡十万余字,今多不存。

9、辅佐刘氏3分天下,行成3足鼎立的局面。客观上促进了当时中国西部经济的发展,民族的融合。他的忠君成为历代读书人的榜样。他的一身都献给了刘氏集团。只为,平天下。乱世出英雄,时世造英雄,英雄助时世。他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矣

10、孙权确实是三国之中顶尖的外交高手,向曹魏称臣白衣渡江拿下荆州,拿下荆州后又跟曹魏翻脸,以胜利者的身份跟将死之蜀军修好,可见他立国之策,主要在缝隙中生存,在魏蜀之间辗转腾挪。故陈寿的评价确实是中肯的。

11、作为相父,他要总理宫中之事。

12、而关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陈寿回顾了其一生的业绩,从赤壁之战开始说起,说能大败曹军,与其说是诸葛亮指挥吴蜀联军血战有方,不如说他劝东吴同意与蜀共同抗曹更为准确。这其中凸显的是诸葛亮的外交能力,而非军事才能。

13、侧面描写最主要的就是描写世人对人物的评价。诸葛亮的第一次出场是三十八回,但在之前的三十六回也存在着对诸葛孔明的描述。比如徐庶临走前对刘备说的话“此人每尝自比管仲、乐毅,以吾观之,管、乐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这句话从侧面烘托出诸葛亮的英明神武。管仲、乐毅均是征战四方的大将,与这样的大将作比较孔明远胜于他们,一个“殆”把他的才智写到极致。与其相同的还有三十七回的司马徽举荐孔明。

14、蜀军返回成都后,刘禅追谥诸葛亮为忠武侯。诸葛亮遗言命令部下将自己葬在汉中定军山,依山势修建坟墓,墓穴仅能容纳下棺材。诸葛亮曾经上表指出自己没有多余财产,只有800株桑树和15顷土地,而自己穿的都是朝廷赐封,就算儿子都是自给自足,自己没有一点多余的财产。

15、回复“亲子”即可分享家庭教育深度好文;

16、第二顾时,刘备就在惊喜与失落间徘徊,卧龙先生却始终不得一见,稳如关羽也渐渐开始烦躁和质疑。

17、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大败而归。

18、他的对手却不是等闲之辈,而是曹操麾下的名将张郃,张郃可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了,有着丰富的对敌经验,他可不会傻傻地按着马谡的游戏规则走。他随机应变,心思活泛,没有死板地硬套兵法,而是临阵分析战局,察觉了对方的弱点。

19、“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也是我最喜欢的人之一。英雄,有勇有谋,聪明,善良,勇敢,忠贞不淡泊明志……

20、挥泪斩马谡(第九十六回孔明挥泪斩马谡周鲂断发赚曹休)

二、对诸葛亮的人物评价诗句

1、诸葛亮从建兴元年开始辅佐后主刘禅到建兴十一年病死在北伐中原的前线指挥所。十一年的时间,其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战争中度过。建兴元年,由于刘备东伐孙吴,遭夷陵之败,几乎耗尽了国家积蓄。当时对于南方叛乱,连镇压的能力都没有。只好关闭口岸,杜绝往来,以此来被动抵抗。建兴二年,为了平叛南方暴乱积蓄力量,诸葛亮致力生产,建兴三年率兵平乱南方,然后又休整了三年的时间。从建兴六年开始,持续北伐,六出祁山,一次一次的失败,一次一次的出征。战争是一件烧钱的事,蜀汉小国,仅北伐中原就打了六年。由此不难猜想蜀汉人民由于战争带来的痛苦到了什么程度。

2、钱穆:有一诸葛,已可使三国照耀后世,一如两汉。

3、杜甫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李商隐的“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陆游的“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等皆为千古名句。诸葛亮在社会各个阶级都广受欢迎。前蜀高祖王建于永平二年(912年)封诸葛亮为安国王。

4、马谡自告奋勇驻守街亭,遇到了魏将张郃所率主力部队的抵抗。马谡违背了诸葛亮原先的部署,又不听从部将王平的建议,在众寡不敌的形势下,居然不下据城,而舍水上山,结果被张郃军队切断水道,杀得大败。街亭失守,使诸葛亮十分被动,一场十分有利的战局顿时变成败局。尽管诸葛亮十分爱惜马谡的才华,但是,为了严明军纪,他毅然按照军法处斩了马谡,还上疏朝廷,自请贬官三级,追究个人“不能训章明法”、用人不当的责任。

5、最后,就是直接对诸葛亮的正面描写。当孔明初醒,就吟诵了一首饱含深意的诗,直接看出他的文采斐然,随便几句就能成诗,且有着深意。接下来就是外貌,“孔明身高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气概。”通过前文层层铺垫,到现在见到本人的真面目,直接写出具有的神仙气概,让我们更能想象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6、18幅神作告诉你什么叫天才,这脑洞不服不行!

7、以中间势力在三国之中享国祚最久,不能不承认孙权在“外交”上的成功。这种成功实质上是“以退为进”,所以陈寿才总结为“屈身忍辱”“有勾践之奇”。

8、失街亭后要求自降三级,对军中事物管理过于细致,在军事上谨小慎微等,都是通过缺点来映衬他的优点的.总之,诸葛亮不管在能力还是人格上都是近乎完美的形象。

9、他还是一个有着独立思考和见解,有才智、胆识的将领。

10、世人都说乱世出英雄,而在风云变幻,天下战火四起的东汉末年,就出现了群雄割据三国鼎立的局面。曹魏、蜀汉、东吴三国称霸天下,不过这样的格局并没有维持多久,蜀汉诸葛亮曾多次北伐曹魏,但结果均已失败告终,而蜀汉在刘备以及诸葛亮去世后,也逐渐衰落,最终蜀汉被曹魏所灭。蜀汉能够建立起来,诸葛亮功不可没,蜀汉的消亡也与诸葛亮有些许关系。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诸葛亮也是如此。

11、忠贞不渝、为国为民的道德力量的代表。

12、释义:晋武帝司马炎评价:哎,如果我有诸葛亮的帮助,怎么会有今天的辛苦!

13、这些都是他职务之内的事,他都亲力亲为,宫中府中,“咸决于亮”。

14、在《三国演义》中,蜀汉丞相诸葛亮最终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一代名相从此陨落,使人不禁唏嘘不已。但是,一向写人细致入微的罗贯中在这其中都加入了许多对诸葛亮的深入刻画,使其形象更为具体。下面,我就浅谈一下在五丈原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与人物塑造方法。

15、最后回答第三个问题,所有的事都让他头痛。

16、(三国)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17、甚至还是总装备部长,负责设计、制造运输机械。如木牛、流马,解决后勤运输困难。他还设计了连弩,只是时间仓促,还未来得及制造。他还为部队解决粮食供给困难实行戍田。他还负责农场的生产,管理工作。这些都是职务外之事,由于不放心,也是“咸决于亮”。

18、为报先帝恩德,诸葛亮更是起早睡晚,是无巨细都要一一问过。这更能体现出诸葛亮的忠诚。诸葛亮亲理细事,汗流终日,以致累坏了自己,积劳成疾,过早逝去。

19、合作探究,话说诸葛亮

20、缺点:对不起,我不知道,你怎么能让我来我的偶像的优点呢?!而且诸葛丞相还是一个发明家,他发明的木牛牛马真是让人赞叹不已啊,而且他的政治,人格,教育管理方面简直是无所不能,蜀国欣欣向荣,后来才有了丞相的七出岐山,为兴复汉室付出了一生,丞相的一生,忠孝仁义,完美的人!

三、对诸葛亮的人物评价100字

1、有经天纬地之才,鬼神不测之机。是“千古良相”的典范。谥为“忠武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侧面描写除了通过描写旁人来体现,环境描写也是必不可少的,单从环境也能体会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是塑造人物很适用的方法。当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去拜访诸葛亮,单看其住处就能感觉到诸葛亮如神仙般的气息。书中用四个字来形容孔明的住处——清景异常,接下来作者用一整段环境描写来解释了为何清景异常。第一句“襄阳城西二十里,一带高岗枕流水“,高山流水,比喻一种看破红尘、不问世事的隐士气息,这也整体现出诸葛亮的形象。再比如”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时篱落野花馨“,竹子纵横交错,形成竹林,给人一种神秘感,也呼应上刘备两顾孔明却不得相见。

3、诸葛亮这个人,其才高八斗、谋略万千自是不用说了,但是这两回着笔更多是其近人的一面。在后面的战争中他一直是近乎神的存在,但这回写出了他人的一面,是人就会有疑心,所以他要试刘备;是人就会对出人头地又向往,所以他在世外高人与谋略家之间徘徊不定;是人就会有自己的手段,所以他先发制人唬住刘备。诸葛亮再强他也有弱点,他也在人生的岔路口举棋不定过。所以这几回重要的不是它让我们看到了诸葛亮的什么性格,而是让我们见到了诸葛亮作为人会有的害怕和犹豫。这样以后就算他再强若天神,但也不失其充满人间色彩的本质,这才是一个完整的生动的人。

4、回复”名著“即可分享中高考必考名著简介;

5、在中国古代,没有哪一位政治家或军事家能像诸葛亮那样,受到了当世以及后世那么多人褒扬和赞誉。

6、书中对表现诸葛亮个性特征的重要情节,像三顾茅庐、舌战群儒、七擒孟获等回目都进行了一番艺术加工。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联吴抗曹发展生产、暂借荆州做立足之地、然后取西川、和祝融、北定中原的战略方针与当时历史发展及刘备的处境极为符合。因此,在原著的基础上,袁阔成增加了七擒孟获后诸葛亮帮助南人发展生产,教他们冶炼技术、织锦、盖房子等细节,用以凸显他作为政治家的目光远大,这样改编丰富完善了诸葛亮个性特征,符合听众的审美期待。

7、他七擒孟获,表现出大将风度。他用空城计退敌。在年老体弱的时候还领兵伐魏。由于他日夜操劳,呕心沥血,最后与世长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他一生最好的写照。

8、刘备有着仁政、爱民的民本思想,在当时十分难能可贵。

9、他更是总后勤部长,为部队后勤运输,物资给养操心。

10、先说后方不稳,使诸葛亮筋疲力尽。对于这一点,我们从三个方面回答。

11、战略上,诸葛亮未出世便知天下三分,他在《隆中对》对当时形式的分析可谓高瞻远瞩;而且善观大势,始终坚持联吴抗曹,致蜀汉得与魏、吴鼎立。

12、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人们对他的评价呈现出两极分化,很多人人认为蜀汉的建立,他功不可没,也有人认为蜀汉的灭亡,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过,诸葛亮不是圣人也不是预言家,他所做的事情只是为了解决蜀汉当下所面临的困境,他也不知道蜀汉最后会走向什么样的结局。即便诸葛亮的人生看似毫无瑕疵,光鲜亮丽,但也有很多的遗憾,还犯下了些许过错:信错一人,跟错一人,娶错一人,杀错一人。

13、作为丞相,他总理府中之事。

14、马谡拒谏失街亭后,诸葛亮作了那几件事情表明了他能够明证军法,奖罚分明?

15、不管从智慧方面还是道德方面.在智慧方面,自三国演义问世来,诸葛亮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中智慧的象征.从一出场的隆中对这一名段,就体现了诸葛亮与众不同的学识.及后的火烧新野、借东风、智取三城、三气周瑜、汉中之战、七擒七纵、空城计等,无一不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6、有人说,他写《魏志》,向丁仪、丁的后人要“千斛米”,否则不美言。丁氏后人不答应,二丁就真得没有写到书里.......也有人说陈寿的父亲做了马谡的参军,失街亭马谡被杀,陈寿父亲也被治了个割发罪。我们知道古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绝对不能损毁的,剪头发这种罪行是大辱,再加上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蔑视陈寿,所以历来陈寿对诸葛亮和诸葛瞻父子的评价都充满了争议性。

17、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将诸葛亮的人生结局叙说得十分明白,他是那样一个多智近妖的天才,和刘备一起打拼,又在刘备溘然长逝后继续为蜀国奉献自己的心血。

18、他还有着极高的操守和天下百姓为重的德行。

19、街亭失守后,为严肃军纪,诸葛亮下令将马谡斩首示众。临刑前,诸葛亮百感交集,老泪纵横,要斩掉曾为自己十分器重赏识的将领,他心若刀绞;但若违背军法,免他一死,又将失去众人之心。他强忍悲痛,让马谡放心去,自己收他儿子为义子。而后,提拔功臣王平,自贬三等,继续竭力辅佐刘禅。

20、肩负如此至关重要的任务,却没有与之相配的实力,他弃街亭的自身环境于不顾,选择了照搬书中成规,以高处作为根据地,在山间排兵布阵。

四、对诸葛亮的人物评价作文

1、简述《三国演义》中一个与数字“三”有关的故事。

2、诸葛亮为劝说孙权联合刘备抗曹而与江东主和派进行了一次论辩。双方争论的中心问题是拒曹还是降曹。诸葛亮先后与东吴的张昭等七位儒士文臣进行了舌战。面对群儒的轮番进攻,诸葛亮从容应对,将对方逐一驳倒,令群儒“尽皆失色”。黄盖和鲁肃引诸葛亮见孙权,诸葛亮使用激将法,终于使孙权茅塞顿开,同意联刘抗曹。

3、诸葛亮的性格:忠义,多智,谨慎三把火烧出老刘的荆州,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孙刘联盟: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计赚南郡三气周瑜计捉张任智取汉中毛泽东曾经在赠给叶剑英的一句话中对诸葛亮做了准确的评价:“诸葛一生唯谨慎”。的确,可以说谨慎是诸葛亮一生最主要的性格特征。这一特征主要体现为诸葛亮考虑事情的详致周到、细心缜密。就连出山助刘备,他也是慎而又慎,在刘备三顾茅庐,表现出十足的诚意之后,才给予了回复。

4、《三国演义》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

5、后时代的绝大多数统治者,文臣与武将都对诸葛亮有着极高的评价,尤其是其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和高尚的品格。唐诗与宋诗中有大量赞颂诸葛亮的诗篇。

6、最让人惊叹的要数“是夜,天愁地惨,月色无光,孔明奄然归天”这句环境描写了。这是何等凄惨!这种场景已经不像是一位丞相去世了,而更像是一尊神仙逝了,就连天地日月都替他悲伤。这种“死亡特效”,在《三国演义》中唯有诸葛亮可以享受。连刘备、孙权、曹操等人都没有这种描写,究竟是什么样的高人,才能让天地感伤,使日月落泪啊!

7、再一次地抒发了对诸葛亮的赞扬和惋惜之情。

8、孔明兵至祁山,军中缺粮,便与姜维、关兴、魏延装神弄鬼,分三路伏兵,迷惑魏军,魏兵无不骇然。司马懿不知是人是鬼,又不知有多少蜀兵,十分惊惧,急急引兵奔入上邽,三日不敢出城。孔明乘机令三万精兵,割尽了陇上的小麦。

9、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身似神仙,貌比宋玉,真乃当世高人。

10、死诸葛吓退活司马

11、诸葛亮这一生信错一人,那就是马谡。马谡本来是刘备手下的人,后来便跟在诸葛亮身边做事。虽然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却唯独看错了马谡。当时诸葛亮意欲北伐,可是在选拔将领的时候与他人产生了矛盾,没有听从他人建议选用老将,而是派马谡去驻守街亭。可马谡没有听诸葛亮的指挥,没有选择在山下驻守而是在山上驻守,结果马谡被围困断了后方的粮草供给。最终马谡失守街亭,这是诸葛亮北伐中犯下的最大错误。

12、 比较二人的不同在于,诸葛亮的成功在于过程洒脱结果的无奈,司马懿的成功在于过程的无奈结果的满足。诸葛亮是战术家,司马懿是战略家。

13、(荐读)美好的词汇那么多,你为什么非要用脏字?!

14、的的确确,诸葛亮的智慧并非常人所比得上的。诸葛亮从小就喜欢读书,并且很好学。他定居隆中后,边耕种,边求学,学问有了很大的进步。诸葛亮虽然过着隐居的生活,但并不是一个逃避现实的人,他在政治上很有一番抱负。

15、抓住高山之上饮水不便这一点张郃派遣大军对蜀军所占的高山形成包围圈,使他们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粮草和饮水自古以来都是军队的生命线,生命线被掐断,蜀军的士气颓然低迷,最终在敌人的攻势下四散逃亡。

16、就这两点说明千百年来人们对诸葛亮的才能并非都是完全认可的。

17、如此看来,任由这样一个勇猛善战的人似乎没什么不好,又为什么要说这也是诸葛亮的一个错误呢?

18、孔明与司马懿斗阵(

19、有经天纬地之才,鬼神不测之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千古良相”的典范。谥号为“忠武候”。

20、战略上,诸葛亮未出世便知天下三分,他在《隆中对》对当时形式的分析可谓高瞻远瞩;而且善观大势,始终坚持联吴抗曹,致蜀汉得与魏、吴鼎立。

五、对诸葛亮的人物评价20字

1、《三国志》作者陈寿对他的评价是“立志刚毅,勇而有谋;而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应变将略,非其所长

2、简述诸葛亮尽忠的一个例子。

3、如何帮助孩子在暑假养成好习惯,值得一看的建议

4、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人物是小说的核心,小说中人物的活动,既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作家爱憎情感主观意志的体现。《三国演义》人物众多且各具特色,交流中学生吐露出对人物的喜好,可以大致了解孩子们对《三国演义》的阅读情况,同时也通过学生的讲述引起同学们对原著阅读的渴望。

5、诸葛亮是《三国演义》里面的经典人物,充满智慧,近乎神人,但也有不近人情的性格弱点。小说这样刻画出,不但凸显了诸葛亮超人的智慧,也刻画出了一个,有人性的弱点的普通人。

6、2017年台湾高考国文试题及答案|视点

7、陈寿评孙权,用了“屈身忍辱”“有勾践之奇”的词语,这是说他在处理与魏、蜀时的所作所为。三国鼎立,论地广人众,吴在魏、蜀之间,然而论人才,则排末尾。曹操始终都把刘备视作主要对手,蜀汉也以诸葛亮的隆中对谋略,联吴抗魏。这样一来,吴国便成为了中间势力。

8、在治军方面,诸葛亮重视部队的节制和训练,主张以法治军,讲究为将之道。

9、三是研修的重点是“大略”。包括大略的建构、落实和得失,等等。真正的“大略”不可能是浅显的,而且正因为其大,容易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因此研判大略、理解大略和谋划大略都需要大智慧。这种智慧与华而不实和粗枝大叶的作风,应该是无缘的。

10、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意思是勤勤恳恳,不辞劳苦、竭尽全力、小心谨慎地办事,为国家大事用尽力量,一直到死为止

11、回复“名言”即可分享富有哲理的名人名言;

12、二十历史大人物,猜对十个算我输!

13、第二次北伐是同年冬,诸葛亮乘陆逊在石亭打败曹休之机,出散关,包围陈仓(今陕西宝鸡西南),攻打二十多天未破,魏的援军赶到,他不得已又退回汉中。

14、历史君:知名新锐历史作家,擅长明清、民国、古代史,粉丝数百万。新媒十大影响力新媒体人物,新媒榜百大风云自媒体,青年新媒体典型代表人物之一。

15、无论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民间,诸葛亮向来是位大红大紫的风云人物。

16、魏延脑袋有反骨,幸得刘备相劝,诸葛亮才留下他。临死前,诸葛亮秘计马岱,马岱依诸葛亮之计附和魏延造反。杨仪打开诸葛亮锦蘘,对魏延说:“你连喊三声‘谁敢杀我’,我就将城池交给你。”魏延刚喊一声,身后马岱大叫“我敢杀你。”手起刀落,魏延被杀。

17、2017北京中考各学校统招录取分数线

18、 诸葛亮确实是中国古代大神级人物,其绝顶聪明,军事才能卓越超群,但是再聪明的人也会有失误和弱点。总结其失败原因有以下几点:

19、三气:周瑜想用“假途灭符”来向刘备讨还荆州,又被诸葛亮识破,率兵攻打失败,结果病死了。临死前,他说:“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死。

20、现在讨论第一个问题,所有的事情都想做。

六、对诸葛亮的人物评价

1、(欣赏)没有背影的父爱

2、“观其大略”包含三个要点:

3、诸葛亮可以说是中国千百年来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帮助刘备建立霸业,三分天下有其最后因和劳成疾,病死军中,令人惋惜。诸葛亮善于谋划,任人唯贤,赏罚分明,具有治国安邦的远见卓识,唐代大诗人杜甫曾这样评价诸葛亮: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是从封建的观点,肯定了诸葛亮的作用,但我们也不能完全神化诸葛亮,他必竟也是凡人,北伐兴师动众,久战不胜,给当地百姓也造成了沉重的灾难。

4、(高中)文学常识:中国文化中40个“四大”

5、乾隆帝:诸葛孔明为三代以下第一流人物,约其生平,亦曰公忠二字而已。公故无我,忠故无私,无我无私,然后志气清明而经纶中理。

6、这方方面面的大小事情概括起来就是两个方面:后方不稳,使诸葛亮筋疲力尽;前方不顺,使诸葛亮身心交瘁。

7、优点:相貌: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描述诸葛亮都是亮身长八尺,容貌甚伟,什么意思?帅!优点!

转载请注明出处唯爱说说网 » 对诸葛亮的人物评价诗句 『答:秋风五丈原:诸葛六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