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第一课时(72条精选)

一、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

1、抓关键词句,悟文本言意——《金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王伟)

2、静谧的月光无私的母爱——《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钱荣)

3、第三步:基于表达,练有所得

4、构建寓言图式提升语文学习力——《自相矛盾》教学设计与点评(周新霞)

5、点击链接:9月,和我们一起备课吧——学习共同体线上、线下集体备课邀请

6、首先,小学语文教学要与多彩的生活“链接”。语文不是封闭的系统,而是与生活密切关联的开放体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不能把孩子的语文视野仅仅局限于语文课堂和教学书的狭窄天地里,要引导学生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走向生活的“百草园”,用语文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体验生活和表达生活,接纳来自四面八方的语文活水,在与生活的亲密接触中提升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提高素养、实现自我发展的能力。成尚荣先生说得好:“小学语文应当警惕,千万别用所谓的‘小’为自己造一道墙、造一座陷阱,把自己封闭起来、禁锢起来,与外面的世界隔绝起来,变成一个‘小圆子’,变成一个‘小时代’,变成一种‘小语文’”。

7、生:从字面上看,就是头顶着天,脚踩着地。我觉得这是夸张,就是说天游峰很高,很有气势。

8、师:你们读得老师也跃跃欲试了,老师也来参加比赛,没有她读得好,就拜她为师,读得好,就给老师鼓鼓掌。

9、如果把一个句子比作一朵“语言花”的花,那么“关键词”便是它的“花蕊”。要品味这朵“花”的甜蜜,就得到“花蕊”那里去“吮吸”。这一片段中,陈老师引导学生在“紧紧地抓住”、“再”这两根“花蕊”处“张嘴”、“吮吸”、“咀嚼”,于是里面的情变得形象可感了。

10、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科学的设定一篇文章的教学目标呢?在《天游峰的扫路人》这篇文章中,笔者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融入了以下几个要素:

11、儿童天生就是一个游戏者,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接触世界、感悟生活、参与学习的重要方式。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彰显儿童的游戏精神,实现教学与游戏的深度融合。席勒曾说过:“只有当人在最充分意义上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整的人。”

12、生:扫了几年路?扫路人多大了?扫路人叫什么名字?怎么扫?为什么到天游峰扫地?天游峰高不高?

13、本次我们分享初中语文学科在学习设计与备课方面的心得。

14、师:我很奇怪,对老人的两次外貌描写,作者为什么要分开写呢?放在一块儿写不是更省事吗?

15、指向表达方法的“阅读指导课”

16、学生能从老人的“朗声大笑”读到他的乐观;能从他的衣着看出他的俭朴;能从他不觉得“累”读出老人的勤劳;甚至能从他对工作的不舍读到热爱工作……学生自己能读出这些内容已经不错了,但学生的理解往往是点对点式的。它们能抓住关键词,也能从句中提炼信息,但却不能将这些内容有效的“串联”起来,形成新的理解和认知。而老师的阅读就是要将这些内容整合起来,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并沿着一条主线,带着学生游走于字里行间去感受、体验、思考、感悟。

17、生:普通话不标准。“层层叠叠”读准。

18、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根据文本的表达特点和学生的需求采用比较法进行教学,将会促进学生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分析和概括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开阔、深刻、敏捷、灵活。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素养怎能不提高呢?

19、生:“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最后,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20、你们接触的是现代文明,老人接触的是大自然。

二、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趣”让语文课堂熠熠生辉——《赶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庄瑾)

2、一点突破扣题导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蔡亚)

3、(2)教师巡视指导:请一边读一边作记号,记号是你认真读书留下的收获和思考。

4、师:说得多好啊!一颗爱心!一颗无怨无悔、甘于奉献的爱心!因为有了这颗火热的爱心,再大的工作量,他也不觉得累;再危险的工作环境,他也不动摇;再艰苦的生活条件,他却怡然自乐。这真是一位——

5、天游峰东接仙游岩,西连仙掌峰,壁立万仞,高耸群峰之上。下天游的南端有改建的天游观。观内有小卖部和茶室,可为游人提供方便。观后的妙高台上,有一株罕见的红豆树。每当成熟季节,山风轻拂,豆荚就纷纷撒落在地,滚出殷红的豆粒,晶莹闪亮,鲜艳可爱。

6、本文通过描写“我”再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赞扬了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7、路娟老师的课堂上,微笑是最好的语言,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在亲切的微笑中,孩子们畅所欲言,思维灵动,跟随着“扫路人”净化着自己的心灵。当时,我边听边审视着自己的课堂,我把微笑送给孩子们了吗?我不该以最美的姿态和孩子们相处吗?

8、借文品佳句,扣词悟形象——《少年王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徐海珍)

9、第一是尊重儿童。渴望被尊重,这是人的本能,也是儿童的发展需求,同时,也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尊重儿童,首先要尊重儿童的生命状态,把儿童当着儿童看,“用儿童的眼睛去审视世界,用儿童的耳朵去凝听心声,用儿童的心智去思考问题”。尊重儿童,其次要尊重儿童的学习心理,关注儿童的兴趣爱好,使小学语文教学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接近儿童,切合儿童的心理、感受、趣味、话语和思维方式,使儿童主动建构和悦纳。尊重儿童,其三要尊重儿童的发展差异,不能用“一刀切”和“齐步走”来统一规范和要求每一个孩子,尤其要善于接纳那些“迟缓发展”的儿童,让“每一个”独特的生命尽情绽放。

10、阅读神话故事,探究传统文学的语言美与理想美——《嫦娥奔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韦洁)

11、师:你认为哪些要强调一些,就能把险峻读出来?

12、第二课时师:同学们提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刚才老师有从中找出三个很重要的问题。老人扫天游峰为什么不感到累?老人为什么不舍的离开?老人说三十年后我照样请你喝茶,老人真能活到这么大岁吗?

13、联系邮箱:slc.manabu@gmail.com

14、其小学语文教学要引导儿童学习和接纳多元文化。小学语文教学,不一定要让儿童学习多少内容,但一定要培养儿童开放的语文意识,引导他们以全球性的文化视野和气度去对待人类有价值的文化,乐于接受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题材、不同体裁、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多彩文化,避免形成文化的“保守主义”、“封闭主义”和“自我中心主义”,让儿童在丰富的语文世界里感受多元文化的天光云影,领略缤纷灿烂的语文风景。

15、“花魂”在“形象化表达”那里

16、佐藤学教授在《教师花传书》中指出:“设计、反思、组织儿童的学习活动等都需要教师具有高度的专业见识。”但事实却是很多教师并不具备与课程相关的知识和理论,这也是致使“高品质的教学设计”,成了很多教师可遇而不可求的“镜中花”“水中月”。而作为一节学习共同体的课,如果缺少了高品质的教学设计,即便它在形式上接近“学共”,也不是我们期望看到的课堂。笔者自2012年以来,一直跟随陈静静博士实践和推广“学习共同体”的本土化研究。近几年来一直关注学科本质的研究和思考,对高品质的教学设计有些心得体会。接下来,笔者就从一个一线教师的角度,结合一节研讨课,具体阐释一下我对高品质教学设计的一些思考。

17、师:建议大家写在书签上,获夹在书里,或者当作自己的座右铭,或者送给老师同学。

18、再如《祖父的园子》中的一个语段:“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这个语段的形式结构是“愿意……就……”,而这种形式结构具有表达“自由自在”的功能。如果我们引导学生提炼出语言形式内在的结构,学生就可以领会其独特的表达功能。

19、生:文字少,但写得好,话中有话。

20、生:一口气写在一起太罗嗦了。

三、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方案

1、生:我觉得可以。因为意思都一样吗?而且又读得通顺。

2、师:吃苦耐劳,勇攀高峰,一百个佩服!

3、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广玉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穆利娟)

4、生:读了《天游峰的扫路人》我懂得了:人不能太计较自己的得失,不要老是抱怨什么,而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好好工作。

5、从言语表达走向言语审美——《九色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杨海波)

6、师:多好的问题呀,再说一遍。写到黑板上,后面写上你的名字。这是你自己发现的,是你的专利。

7、一次诗意的离别——《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宋春林)

8、①“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险)

9、目前,小学语文界关于阅读教学存在着几种声音,一是早期的大家一直在实践的“读写结合”,二是注重关注文本言语形式的教学,三是福建名师曾扬明提出的“表达本位式”教学。这三种声音,虽然侧重点各有不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语文教学,指向语言表达”。可见,“语文教学,指向语言表达”已经成为共识,代表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10、生:一个跟头翻十万八千里

11、曾听一位专家说过,培训学习就是一种福利。是的,这样的“福利”惠及的是自己的精神世界和那些期待你带给他们更多知识的孩子们。聆听专家们的智慧讲座,直接学习他们研究的成果,可以让我们少走多少弯路啊,这不正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提升自我吗?为期一周的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就让我收益良多——因为是一线教师的缘故,所以我更喜欢贴近一线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我的这个心愿就在这个省培班里实现了:省培学员的佼佼者路娟老师一节精彩的授课让我看到了同行者的优秀,也深感自己需要学习与提高的地方。

12、师:自己练读第七段,让孙老师听了也能抽口气。

13、师:我姓什么知道吗?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姓孙,孙悟空的孙。叫我孙老师就行。谁知道孙悟空有什么本事?

14、其次,根据前测(预习单)了解学生的学情。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要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和了解,而作为教师我们不但要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更要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学目标的设定绝不是看着教参,拍着脑袋自己想出来的。在对这篇文章的前测统计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有18位同学直接或者间接提出对主旨的疑问。最后,通过文本解读发现文本的核心价值。这篇文章最核心的部分,也是这篇文章独有的价值,其实是关于“累”与“不累”的辩证思考,带有一定的批判思维,且有一定的积极的价值取向。基于以上三个要素的考量,笔者在本课的教学中确定了一个目标:通过品味平实的语言分析扫路人形象的特质,进而领悟文章的深刻哲理。

15、小学语文到底姓“小”还是姓“大”?这曾经是一度热议的话题。其实,这是一个没有意义的争论,因为双方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认为“小语姓小”是就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性和对象性而言的,而强调“小语姓大”是就小学语文的教学视野和丰富内容而言的。我这里所说的就是后者。小学语文必须树立开放的视野,让敞开的语文与敞开的儿童美丽相遇。

16、生:我觉得它是个很夸张的比喻。

17、情境诵读,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庄士娴)

18、师:交情好像一般,感情还不够深。哪个词语最能体现“我”对扫路人的敬重之情?

19、师:为什么写扫路人,这是全文的中心问题。

20、师:就是说还有点不满意?

四、天游峰的扫路人板书设计

1、更让我钦佩的是宋老师课堂上对学生的说话训练,这恰恰是我的课堂上所缺乏的,语文教的是什么?教的是语言、文字,可我们的课堂上注重的是理解,是情感,而缺乏口语表达的训练,我想,宋老师的这堂课一定会引导我今后教学的方向,时时提醒我对学生多注重语言的训练和指导。最让我震撼的还是下午的童漫习作指导课。宋老师的一席话让我茅塞顿开,怎样从枯燥的效率低下的作业批改中解脱出来,宋老师说:“红笔不是老师的权利,更是学生的权利”指导学生进行习作批改,让老师从繁重的低效率的作业批改中解放出来,减轻负担提高习作质量。

2、生:我喜欢第七自然段。

3、在言语实践中升腾情感——《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与点评(王金涛)

4、咬定“语言文字“不放松——《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刘芹)

5、师:大家一起来感动一下。

6、运用环境描写、借物抒怀等方法让心理活动丰富起来。

7、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并写下来。

8、(两个读后,让学生评谁读得好。坐下一个,剩一个优秀的)

9、从哪里看出作者对这位扫路的老人怀有深深的敬意?

10、师:这个问题揭示了一个小秘密——老人对天游峰的爱,对扫路工作的热爱。

11、层层深入情中悟理——《大禹治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庞绍勇)

12、生:从第十自然段看出。

转载请注明出处唯爱说说网 »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第一课时(72条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