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勤俭节约的典故
1、有个官员想用好看的石头铺设宫殿地面,被他当场狠狠地教训了一顿。朱元璋的车舆器具服用等物,按惯例该用金饰的,均以铜代替。他命令太监在皇宫墙边种菜,织造麻鞋、竹签自用,规定诸王子出城稍远,要骑马十分之步行十分之三。
2、我原以为这回主人该破费一下了,谁知主人竟叫我今天早晨到集市上去把这条狗卖掉,用卖狗的钱再去置办东西。
3、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好处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
4、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
5、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
6、赵匡胤教女俭朴"天上神仙府,人间帝王家"。作为皇帝就应说是人间最富有的,金银财宝任其享用。但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却不但生活俭朴,反对奢侈浪费,还严格教育子女在生活上也讲究俭朴。
7、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
8、在物质丰富的今天,“勤俭节约”这个词似乎离人们越来越远了。现代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在物质方面家长给予孩子极大的满足,很多家庭把勤俭节约的好传统丢了,铺张浪费习以为常。然而在西城街道桥头社区却有这样一位老人,她在生活上提倡勤俭节约,朴素大方,精打细算,好家风代代相传,这位老人就是黄玉清。
9、毕竟也是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
10、勤俭是中国古代治国方略的重要内容,节俭亦是古人修身养性的品德操守,《礼记·表记》记载孔子认为“俭近仁”。中国古代节俭思想并不是一味强调俭省、泯灭人欲,让人们去过苦行僧式的生活,而是在承认正当需求的基础上否定贪欲,用理智克服物质利益对内心的诱惑,从而涵养内心。故诸葛亮《诫子书》言,“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1、周恩来总理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他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1962年夏,周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多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
12、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期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但是看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还有人正在受冻挨饿。
13、驸马王济身为皇亲国戚,“性豪侈,丽服玉食”,公然带头违背武帝“恭俭”国策。武帝曾到其家赴宴,王济“供馔甚丰”,所有餐食“悉贮琉璃器中”。其中有一道“蒸肫”味道特别好,武帝问起烹饪方法。王济答道,“以人乳蒸之”。武帝当即“色甚不平,食未毕而去”。
14、这句话值得我们每个人仔细品味。
15、当天下午,交运温馨校车棘洪滩小学班组和棘洪滩小学的师生联合组织了一次“勤俭日,我当先”的倡议活动。随车照管员隋彩凤呼吁同学们能够积极主动地为节能减排建言献策,最后参加活动的同学们纷纷在“勤俭日,我当先”的横幅上签上自己的名字,以此来表示同学们树立勤俭节约品质的决心。
16、当天上午,记者来到振七街25号楼。该栋楼楼前紧邻振七街,楼后便是永昌大市场。几位居民正站在单元门前,议论下水管道改造一事。“没想到区里能这么重视,我们这块心病终于可以除去了。”“改造方案比较合理,我们都满意。”居民们边说边笑。
17、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
18、到了孙子这一代便因骄奢而家业败落。
19、西汉时,官吏淳于意被判肉刑被押送上京。他的小女儿淳于缇萦坚持一路随父亲进京,为救父亲向汉文帝上书,最终令汉文帝废除肉刑,成为著名的孝顺典故。
20、“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朴素为美”。
二、关于勤俭节约的典故和故事
1、毛泽东要求别人的事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
2、拿到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
3、他命令太监在皇宫墙边种菜,织造麻鞋、竹签自用,规定诸王子出城稍远,要骑马十分之步行十分之三。
4、做官后,他依然厌恶奢华,不肯搬进朝廷给他准备的官府,多年来全家只住在几间茅草房里。
5、管家感叹道:“人人都说吴大人是少有的清官,看来真是名不虚传”
6、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简里,以备意外之需。
7、6月14日,振七街25号楼众多居民的脸上,都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当天,该楼下水管道改造工程正式开工,预计再过10天,困扰居民9个月的家里返粪水问题,就能得到彻底解决。
8、那是在大部分人靠种田得粮生存的年代,一旦失收或平时稍懒又不懂节俭的人家,便会常常面临捱饿的日子。
9、在中国古代社会,人地关系一直高度紧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自古就是传统经济伦理和道德风尚的重要内容。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三宝”之便是“俭”。《左传》曰“俭者,国之宝也”,古语云“节俭之行,君子攸先”。
10、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范继亭
11、从前,一个叫吴成的农民,相传他临终前,将 “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12、“吾家素清俭,安能以罗绮帷幔坏吾家法,若将帷幔带入家门,吾将当众焚之于庭。”
13、到他儿子范纯仁结婚时,范仲淹已经身居高位,经济相当宽裕了,但是当他听说儿子想用锦罗绸缎作为婚房的装饰,立即把他喊来训话:
14、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
15、有一次,比尔·盖茨和一位朋友开车去希尔顿饭店。到了饭店前,发现停了很多车,车位很紧张,而旁边的贵宾车位却空着不少。朋友建议把车停在那儿。“噢,这要花12美元,可不是个好价钱。”盖茨说。“我来付。”朋友坚持道。
16、东汉末年,刘备为求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三次到其住所处请他,最后才等到诸葛亮。“三顾茅庐”后来形容求贤若渴的著名典故。
17、遗憾的是,并非每个王朝都能视“俭”为国宝。三国曹魏后期,奢纵之风弥漫朝堂。魏晋禅代,西晋建立的当月,即泰始元年(公元265年)十二月,开国皇帝武帝司马炎就“厉以恭俭,敦以寡欲”,下诏“大弘俭约”,力图扭转奢靡风气。司马炎下令从皇宫中撤出“珠玉玩好之物”,却将之“颁赐王公以下”,间接诱导开启了王公大臣的奢欲,导致朝臣炫富之事层出不穷,弘扬节俭的政策竟然走向反面。
18、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每天吃到的美味食物,都是广大劳动者辛苦劳作创造出来的,因此我们应当身怀感恩之心,珍惜每一份宝贵的粮食,杜绝粮食的铺张浪费。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
19、黄玉清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她说以前日子苦,条件不好,现在虽然条件好了,但我们也不能忘本,勤俭节约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美德,也是咱们党和政府提一直以来倡的,我们不能因为日子好了,有钱了,就把这些忘了。无论家里的收入高低,再有多富有,我们都应该厉行勤俭节约,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养成良好的勤俭节约习惯。
20、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
三、关于勤俭节约的历史典故
1、振七街25号楼——下水管改造开工
2、看似信笔写来,却条理清晰,寓意深刻。
3、赵匡胤教女俭朴"天上神仙府,人间帝王家"。作为一国之主皇帝应该说是人间最富有的,金银财宝任其享用。可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却不但生活俭朴,反对奢侈浪费,还严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讲究俭朴。
4、第一首上行下效,节约有方,勤俭持家,节约安国,第二首上行下效,节约有方,勤俭持家,节约富国,第三首上行下效,节约有方,勤俭持家,节约强国,第四首上行下效,节约为本,勤俭持家,节约人人,第四首上行下效,节约有方,勤俭持家,节约安国,为民为本,节约富国,人人赞赏,节约强国,节约为民,身体力行,
5、邓颖超在悼念周恩来的文中说: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也就爱上了这个院落,选定这个院落,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整整居住了26年,这里始终保持着庄严、幽静、美丽与朴素的开国总理风格。
6、太史公评价:孔子言“必世然后仁。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馀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成于今。呜呼,岂不仁哉!
7、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8、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9、有时来了客人,最多是让厨师多做一两个菜,从不铺张浪费。朱德曾经告诫厨师:“我们这些人过去都是农民,是吃粗粮、小菜长大的,身体也很健康。
10、搪瓷脸盆和洗口杯有许多疤子,还不愿意丢掉另买。他的内衣也补了许多补丁。但部队发夏装时,按规定每人可领两套单军装,两件衬衣、两双鞋,而雷锋却只领一份,说是是“够穿了”。
11、然后又将每份分为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他把每月分好的每小份钱挂在屋梁上,每日清晨挑下一包来用,准余不准超。剩余的钱,他另用竹筒保存,以备意外开支之需。
12、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美丽丹东
13、负责工程的人将图样送给他审定,他当即把雕琢考究的部分全去掉了。
14、明朝建立后,按计划要在南京营建宫室。
15、有个内侍穿着新靴子在雨中行路,被朱元璋发现了,气得他痛哭了一顿。一个散骑舍人穿了件十分华丽的新衣服,朱元璋问他:“这衣服多少钱?”舍人回道:“五百贯。”朱元璋痛心地说:“五百贯是数口之家的农夫一年的费用,而你却用来做一件衣服。如此骄奢,实在是太糟蹋东西了“。
16、出身贫苦农家,十分倡导节俭。
17、节约节约,积少成多,一滴两滴,汇成江河。——谚语
18、车胤是晋朝人,自幼聪颖好学却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于是他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夜读,学识与日俱增,成为知名学者。“车胤囊萤”也成为勤奋学习的典故。
19、6月15日,“感恩、孝德、家风”系列教育活动之“孝德”主题活动走进振兴区红房小学,振兴区老党员讲师团成员李忠怡为学生们带来了以《百善孝为先》为主题的讲座,引导学生传承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
20、赵匡胤教女俭朴”天上神仙府,人间帝王家“。作为一国之主皇帝应该说是人间最富有的,金银财宝任其享用。可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却不但生活俭朴,反对奢侈浪费,还严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讲究俭朴。
四、关于勤俭节约的典故有哪些
1、孔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年幼时,每次和哥哥一起吃梨总是拿一个最小的。父亲问他原因,他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后来,“孔融让梨”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2、参会人员齐唱了《勤俭节约歌》,在歌声中重温了粮食的得来不易。齐诵朱柏庐的《夫子治家格言》、薛宣的《读书录》、诸葛亮的《诫子书》,在经典中感悟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
3、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4、隋唐再造一统后,吸取西晋斗富奢纵的灭国教训,勤俭成为上至皇室百官、下至黎民百姓的共同价值追求,尤以隋文帝、唐太宗的身体力行为甚。
5、但是喜欢美食不一定要铺张浪费,东坡先生好吃,但吃得很节制。
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7、6月15日,汤池镇与上海东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意向协议书。该项目预计占地40亩,总投资1亿元,对于我区轻工产业创新集聚发展具有带动作用。区委书记栾春新、区委常委、政府副区长穆文胜参加签约仪式。
8、自此,陈新杰生活中克勤克俭却慷慨捐资公益事业的行为,持续到现在已经30多年。
9、他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饥”而矣。
10、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11、世界勤俭日(WorldThriftDay)最早是在1924年举办的第一届国际储蓄银行大会上由意大利教授FilippoRavizza提出并最终于2006年由联合国确立的。该节日的确立旨在号召人们勤俭节约以共同应对日益严重的资源危机,进而促进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2、约翰洛克菲勒投宿:有一次,美国大企业家约翰到纽约一家旅店投宿,要求一间最廉价的房间。旅店的经理认出是洛克菲勒后,问他:“您为什么选择这样廉价的小房间呢?您的儿子来这时,总是选择最贵的房间。”“没错,”洛克菲勒说,“我儿子的父亲是百万富翁,而我的父亲不是。”
13、——习近平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时指出
14、晏子“食不重肉”,一餐只吃一个肉菜。同僚梁丘据“见晏子中食,而肉不足”。肉菜之外,主食是“脱粟之食”即只去壳没有精制的糙米,蔬菜不过是“五卯、苔菜而已”。晏子做饭以够吃为限,景公的使者突然到他家里,没有准备多余饭菜的晏子只能“分食食之”,结果“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晏子衣着简朴,以蔽体保暖为度,甚至“布衣鹿裘以朝”,把省下来的钱财“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晏子以勤俭之道相齐辅政,“政平民说”。
15、6月15日,由振兴区机关党工委和振兴区文化与旅游局联合举办的“建设书香机关助力振兴发展”为主题的读书交流展示展演预赛在区政府第一会议室举行,共决出15名选手进入决赛。
16、陈新杰,是集美区的一个退休小学教师。上个世纪80年代,全家人仅靠他每月20多元收入养活,经常是“买5分钱的油菜,一家人分成两顿吃”。
17、来源:振兴早报(daqingguo0079)
18、在生活中,黄玉清以身作则,成为家人的表率。平时,她用淘米水浇花、擦油污,用洗衣服的水拖地;将不穿的旧衣服改成背包、坐垫等等,她说这既节约,又环保。黄玉清还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小区居民,带动大家一起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转载请注明出处唯爱说说网 » 关于勤俭节约的典故和故事(78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