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景抒情诗两句(68句文案)

一、一句借景抒情的诗

1、B.诗从对比开始,飞离故乡的鸟儿尚啁啾鸣叫不止,而豆蔻年华的少女随着悲笳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就更加依恋不舍了。

2、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3、B.梦回故土,思乡难眠,无心读书,借酒浇愁,诗人描绘出此时寄居他乡的情状。

4、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5、这首词主要写诗人乘船漂泊在途中倦懒思归的心情。上片写羁旅漂泊之苦,下片写思乡心切和流光飞逝。后三句便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红”“绿”二字本为形容词,这里却带了宾语“樱桃”、“芭蕉”,这样一来,把不容易觉察到的颜色变化变为可以捉摸的充满动感的过程,而这似乎可见的颜色变化过程也伴随着时间飞逝的过程,同时寄寓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

6、如果只看到太阳的黑点,那你的生活将缺少温暖;如果你只看到月亮的阴影,那么你的生命历程将难以找到光明;如果你总是发现朋友的缺点,你么你的人生旅程将难以找到知音;同样,如果你总希望自己完美无缺,假设你的这一愿望真的能如愿以偿,那么你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缺点。

7、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8、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9、最后婷婷姐姐给大家说一下“以哀景写哀情”,并且介绍一首非常精美的诗歌。

10、答:是的。《十五夜望月》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动人。

11、②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12、A.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刘长卿《送方外上人》)

13、作者起笔前两句就采用了很多意象:“风急、天高、猿声哀鸣、渚沙、孤鸟。”

14、《诗经·采薇》篇中更是有情、景反衬的经典句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依依:树枝柔弱随风飘拂的样子。来思:指归来时。思,语末助词。雨雪:下雪。霏霏(fēi):雪下得很大的样子。)当初离家出征的时候,心里是悲伤的,却用杨柳春风这样的明媚春光来反衬;如今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是高兴的,却用大雪纷飞这样的严寒景象来反衬。

15、最后一起听听婷婷姐姐演唱的《登高》吧!

16、故乡是你儿时的一个梦,是你人生路上的一段风景。

17、“以乐景写哀情”也很常见。相对杜甫刚才的《绝句(其一)》,杜甫的《绝句(其二)》是非常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

18、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离思》

19、D.颈联中诗人寓于两对矛盾现象中的诘问尖锐犀利,自古罕见。议论深切痛快,而又对仗工整,朱熹推崇此联道:“以诗言之,第一等诗;以议论言之,第一等议论也。”

20、有底:有点的意思。磴:dèng,石阶。禁当:可怕之意。

二、借景抒情诗两句

1、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

2、一本书帮你解决《红楼梦》考场难题

3、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4、唯有心境洒脱,真正让心闲下来,放下对世俗杂念的执着迷恋,才能领悟别人无法感受的风景。

5、楼压黄河山满坐,风清水凉谁忍卧。

6、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7、某种壮怀、豪气,非要借助哀境的反衬,不足以倍增光彩。

8、通过眼前风景图营造出孤独哀伤的情景和情感基调,诗句中虽然点到“哀”字,但不是直接诉说自己感到的悲哀,而是“猿啸哀”,是猿猴的鸣叫声悲哀,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自由,并不明说是猿叫得悲哀,还是自己心里感到悲哀。

9、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都将万事,付与千钟。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10、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

11、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12、例如:《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huàn)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3、A.诗歌第三句“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与“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一句异曲同工,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审美感受独特。

14、自己孤独地站在荒郊寒风中,有话却不知道该对何人说,猛然回首,远方的皇宫峻立着。红色的宫墙在迷雾中看不清楚了,站在落日余晖中,看不清这一切,只缘身在高处。

15、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

16、此外,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注意,在“乐与哀”中,除了分析景物本身的乐与哀外,还要结合诗人的境遇,诗歌的写作背景等去体悟诗人的情感。以乐景写乐情,愈见其乐;以哀景写哀情,愈见其哀;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倍增其哀乐。

17、C.颈联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来写景,通过深秋林子里微薄的影子以及秋晨飞雁的叫声,营造一种清新却又喧闹的气氛。

18、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

19、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因为有的地方经纬线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正在残夜将尽未尽的时候,太阳就升起来了,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年一到,写出了作者经历风雨之后,终于见到黎明的那种饱经沧桑的心情

20、律诗的前四句,写西汉时的“天之骄子”匈奴,正在白草连天、荒原落日的塞外射猎示威,哀景写得十分凄烈。但下面笔锋一转,别开洞天:“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这后四句,写边防将士的昂扬斗志,风格豪放,气宇沉雄,令人鼓舞,一点也没有愁眉苦脸的样子。但是,这样的豪情正是借助于前面的哀景反衬出来的。

三、借景抒情的一句话

1、此诗作于王勃被斥出沛王府之后,客居巴蜀时。此种遭遇,羁旅之中,最易引发感伤情绪,而在此诗中,却表现为明快。

2、受情感支配,不同心态的人,观察同一景物,感受同一事物的角度是不同的。

3、释义:数声杜鹃的鸣啼,又报告烂漫春光将要凋谢。惜春人更想将那残花折。怎奈何雨虽轻柔风却猛烈,正赶上这梅子发青的暮春时节。看那永丰坊的柳树,在无人的园中整日撒飞絮如飘雪。

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半世功名一鸡肋,平生道路九羊肠”,作者笔锋一转,用借喻手法,触景生情。如果在此遭遇不测,这半世求得的功名有什么用?就像鸡肋那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何况这追求功名的道路,就好像眼前的羊肠小道一样艰险,九死一生,还不一定能过得去。

6、情、景反衬是指在诗词中情和景的关系保持反对应,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写内心的悲苦之情,而用令人感伤的景致来抒发快乐愉悦的心情。

7、诗歌中的“实”,指的是眼前真实的见闻,即客观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如曹操《观沧海》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实写沧海之景。

8、弄日临溪坐,寻花绕寺行。

9、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10、A.第一句写诗人行到的地点和到此的缘由,诗人是为了“看水”而“行到”。

11、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12、A.标题点明了写作缘由,即诗人为将前往庐山谋生的小弟送行。小季,指排行最末的弟弟。

13、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14、得意高歌,夜静声偏朗。无人赏。自家拍掌。唱彻千山响。

15、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16、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17、D.联系写作背景,可以理解诗人远离家乡,孤单寂寞的心情。

18、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19、(注)①裴让之:北齐河东闻喜人。东魏时曾任屯田主客郎中,又任高澄大将军主簿兼中书舍人等职。

20、前者与后者在于其情的表现方式。前者是指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景物中,而后者是指借助景物抒发自己的情感。前者:在景色的描写中寄托情感。后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四、摘抄一首借景抒情的古诗词

1、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

2、第二联中,作者写“落木萧萧”、“长江滚滚”。这是不可阻挡的流逝,是对韶光易逝的暗示。

3、宋代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

4、窗外静静地飘着雪花。远方有一缕若隐若无的琴声,像在讲述一个缠绵悱恻的故事。我独坐窗前,与书中的人物默默的交流着心语。为他们的欢乐而欢笑,为他们的痛苦而悲伤。大雁早已了无踪影,窗前黄叶被白雪掩埋。这时的我已稍稍懂得一点欣赏文字之美。在慢慢咀嚼那些如泣如诉的语言中,在静静地感受那些细腻悠长的笔调时,眼产前时时会出现几个鲜活丰满,栩栩如生的人物。但在那时,我依然把它看作是一部动人的情感小说,只是,写得是少数民族而已。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6、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7、第三联开始,作者直叹个人身世,把个人的“潦倒”直截了当地写了出来。

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转载请注明出处唯爱说说网 » 借景抒情诗两句(68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