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悯农》唐李绅
1、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吴山民曰:由仁爱中写出,精透可怜,安得与风月语同看?知稼穑之艰难,必不忍以荒淫尽民膏脂矣。今之高卧水殿风亭,犹苦炎燠者,设身“日午汗滴”当何如?
2、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
3、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4、李绅从小就勤奋好学,27岁就考取了进士,当了翰林学士。有一年夏天,李绅回亳州探亲访友,遇到浙东节度使李逢吉进京奏事,途径亳州。他们是同榜进士,又是经常在一起吟诗作乐的好朋友,当然要小聚一番。
5、诗题《悯农(其二)》,悯,意思是可怜,诗题的意思为,可怜农民。这是组诗中的第二首,所以叫其二。
6、吴瑞荣《唐诗笺要》:至情处莫非天理。暴弃天物者不怕霹雳,却当感动斯语。
7、是两首诗啊。都是绝句(其一)春种一粒粟⑵,秋成(收)万颗子⑶。四海无闲田⑷,农夫犹饿死。(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1)⑸,粒粒皆辛苦。(2)
8、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浅显易懂,诗的前两句将辛苦劳作的农民形象展现在我们眼前,
9、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
10、唐·李绅《悯农二首·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译文: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唐·李绅《悯农二首·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11、“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12、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13、最后,诗的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诵,也是这两首小诗长期在人民中流传的原因。▲
14、第二日张又新醒来,发现身边多躺着一个人,仔细一看,竟是昨夜渴望不可及的佳人你不是念念不忘“当时求梦不曾眠吗那么,满足你的一切心愿
15、《悯农二首》(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二首》(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白话译文其一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其二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悯农》(唐)李绅垄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窗下织梭女,手织身无衣.我愿燕赵姝,化为嫫女姿.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
16、李绅(772—846)汉族,亳州(今属安徽)人,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字公垂。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灸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17、就唆使他人举报吴湘贪污公款、强娶民女。《册府元龟》中的说法是,李绅欲夺阿颜献给李党老大李德裕,所以一心想干掉吴湘这个绊脚石。
18、青年时代的李绅很想出人头地,曾经多次进京应试,可惜都名落孙山。
19、李绅六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庐氏带着他迁居润州无锡(今属江苏),由母亲躬授学业。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20、范摅《云溪友议》:初,李公(绅)赴荐,常以《古风》求知吕光化,温谓齐员外煦及弟恭曰:“吾观李二十秀才之文,斯人必为卿相。”果如其言。
二、悯农唐李绅其一其二
1、开成三年(838年)八月,编《追昔游诗》3卷,并作序。诗序历述从少年起至入汴止的经历。
2、李绅幼年丧父,由母教以经义。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诗2首,内有“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被誉为悯农诗人。
3、锄禾:为禾苗除去杂草,疏松泥土。
4、李绅,字公垂,亳州谯县古城人。六岁丧父,随母迁居无锡(今属江苏省)。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参与者。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李绅历经宦海沉浮,中唐时期的“牛李党争”几乎伴随他一生的政治生活。虽最后得居宰相之尊,但李绅的主要成就在于文学创作。会昌六年(846年),病逝于扬州,终年七十五岁。赠太尉,谥文肃。
5、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亳州谯县古城人(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古城镇)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6、唐诗《悯农》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绅。
7、翻译: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8、会昌六年(846年)病逝扬州,终年74岁。赠太尉,谥文肃。
9、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10、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1、第一首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12、《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注释⑴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⑵粟:泛指谷类。⑶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粮食颗粒。⑷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⑸犹:仍然。译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天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13、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14、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15、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16、《灵汜桥》唐李绅灵汜桥边多感伤,分明湖派绕回塘。岸花前后闻幽鸟,湖月高低怨绿杨。能促岁阴惟白发,巧乘风马是春光。何须化鹤归华表,却数凋零念越乡。《新楼诗二十首·新楼》唐李绅戎容罢引旌旗卷,朱户褰开雉堞高。山耸翠微连郡阁,地临沧海接灵鳌。坐疑许宅驱鸡犬,笑类樊妻化羽毛。惆怅桂枝零落促,莫思方朔种仙桃。《拜宣武军节度使》唐李绅油幢并入虎旗开,锦橐从天凤诏来。星应魏师新鼓角,地嫌梁苑旧池台。日晖红旆分如电,人拥青门动若雷。伊洛镜清回首处,是非纷杂任尘埃。《悯农》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7、唐代诗人、代表作《悯农二首》
18、按照奏章中的说法,事情的起因是扬州都虞侯刘群欲娶流落广陵的美女阿颜。不料阿颜的养母却悄悄把阿颜嫁给了江都县尉吴湘,刘群闻讯后非常气愤。
19、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20、李绅《悯农》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译文)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李绅《悯农》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译文)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没有饭吃而饿死。
三、《悯农》唐李绅古诗
1、李绅(772-846),字公垂,排行祖籍安徽毫州。父李晤,历任金坛、乌程(今浙江吴兴)、晋陵(今常州)等县令,携家来无锡,定居梅里抵陀里(今无锡县东亭长大厦村)。李绅幼年丧父,由母教以经义。15岁时读书于惠山。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诗2首,内有“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被誉为“悯农诗人”。
2、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3、长庆四年(824年),李党失势,李绅被贬为端州(今广东肇庆)司马。放逐期间,李绅写了不少描绘路途艰险、发泄心中怨气的诗文。
4、李绅(772—846),字公垂,润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唐宪宗元和元年(806)进士,曾因触怒权贵下狱。唐武宗时为宰相,后出任淮南节度使。与元稹、白居易等人交往密切,在元、白提倡“新乐府”之前,就首创新乐府二十首,今失传,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全唐诗》录其《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
5、还有人认为,李绅执意处死吴湘,是为讨好李党老大李德裕而实施的一次报复行动。吴湘的叔父吴武陵当年得罪过李德裕的老爸李吉甫,两家是世仇。
6、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7、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8、我个人觉得很好用,悯农农业是央视宣传品牌,中国15诚信企业,由此可见,口碑以及质量绝.对是一级的。
9、✦粟:泛指谷类。✦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粮食颗粒。
10、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
11、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2、李绅,字公垂,亳州谯县(今属安徽亳州)人,生于大历七年(公元772年),中书令李敬玄曾孙,父亲李晤曾任职乌程、晋陵(江苏常州)县令。
13、《悯农》是唐李绅的两首小诗,一般广为传播的是第二首:
14、这两首小诗所以有生命力,就有这一方面的道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习见,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
15、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
16、☆★☆我们终将逝去唯有诗歌与世长存☆★☆
17、大历七年(772年),父亲李晤时任乌程县县令,生李绅于湖州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
18、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语近意深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19、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20、本诗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四、悯农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1、李绅六岁时丧父,随母亲迁居润州无锡。三十五岁时中进士,补国子助教。后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淮南节度使等职,会昌六年(846年)在扬州逝世,年七十四。追赠太尉,谥号“文肃”。
2、悯农二首⑴其一春种一粒粟⑵,秋收万颗子⑶。四海无闲田⑷,农夫犹饿死⑸。其二锄禾日当午⑹,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⑺,粒粒皆辛苦?其一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其二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3、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组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
4、一个优秀的诗人不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官员,李绅就是这样的人。我们小时候学的那首《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让我们知道了农民的不易,每一粒米都是农民付出劳动得来的,而写下这首诗的诗人李绅真正走到官场之后却变成了一个花天酒地,骄奢淫逸的大贪官。所以有时候“文如其人”也是不可信的,像阮大铖就是个鲜明的例子,他是明代著名的戏曲家文学家,陈寅恪说他是“有明一代诗什之佼佼者”,但是作为一个官员来说,他也是个十足的小人。李绅也是如此。他出身于官宦世家,曾祖父曾做过武则天时期的中书令,曾祖父和父亲也是唐代的地方官员,但是父亲早亡,全靠母亲将他抚养成人,并且生活在唐朝的中晚期,
5、这一点拨就异常惊人醒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盘中餐”,这原是人们天天接触,顿顿必食的,然而并没有谁想到把这粒粒粮食和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
6、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7、⑺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8、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第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
9、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10、李绅《悯农》二首锄禾日当日,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这四十个字为李绅赢得了“悯农诗人”的称号,然而也是对他人生极大的讽刺。在投靠李党之后,李绅权欲滔天、肆无忌惮,成为一代奸相。更讽刺的是,直至今天,还有人不知真相地赞美李绅对农民的尊重、同情
转载请注明出处唯爱说说网 » 《悯农》唐李绅『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