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富春山居图的文言文
1、古代画论典籍给我们留下的观画经验,都是用简洁的语言说出深刻道理,令人受益无穷。今天我们看画的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普通社会大众观画,侧重于画的审美属性,但是对于专业人员来讲,观画已经不是简单的审美问题,还涉及很多专业研究,因此观画的方法就变得比较复杂了。比如现在流行用放大镜去看画,甚至用很高像素的高清图去看,这些方法,用来作为美术史研究、真伪的鉴别会起到一定作用,但从审美的角度来看,这种看画之法是不值得提倡的。
2、《富春山居图》原画画在六张纸上,六张纸接裱而成一副约七百公分的长卷。而黄公望并没有一定按着每一张纸的大小长宽构思结构,而是任凭个人的自由创作悠然于山水之间,可远观可近看。这种浏览、移动、重叠的视点,或广角深远,或推近特写,浏览过程中,视觉观看的方式极其自由无拘,角度也非常千变万化。
3、乾隆皇帝于1745年收入此卷,第二年又购得《无用师卷》,此卷虽为仿本,但保留有《剩山图》一段,为理解《富春山居图》原貌的重要参照本。
4、富春渚上潮未还,天姥岑边月初落。 烟水茫茫多苦辛,更闻江上越人吟。
5、本文出自《新京报·书评周刊》5月14日专题《看画儿》
6、为避战乱辗转飘零半幅名作落户台湾
7、看《富春山居图》的时候,就也有这样的感觉。
8、有形无形 严子陵都在这里钓鱼
9、迤递三千里,江山一卷横。
10、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前段称《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如果帮到你请给好评
11、渚断离鸿缈,春残别梦惊。
12、此后经一段岸汀后峰峦再起,此处不仅以横竖墨点构造树叶,还以单纯墨点点于峰峦顶端,几乎混杂了前卷所用技巧,而这或许正与其后自题“三四载未得备,盖因留在山中而云游在外故尔,今特取回行李中,早晚得暇当为着笔”相合。
13、时间会流转,世事会变迁,就像董其昌,任凭是再钟爱,晚年的时候也因为境况艰难,把这幅画卖给了身在宜兴的吴之矩。
14、是很多很多的人,和很多很多的故事
15、二月有福:你喝你的茶,我也喝我的
16、BY乾隆|这个画呀,是假的?
17、而前半段的《剩山图》呢,在1668年前后,经徽州画商吴其贞转手给当时扬州的收藏家王廷宾以后,两百多年里,也是不见踪迹。
18、我以前曾见过一本台北故宫作品的画册,收录了一幅陆探微的山水画,以大斧劈皴为主。陆探微是刘宋时期的画家,成熟的大斧劈皴在六朝是不可能出现的,因此这件作品应该是后人的伪作。
19、1487年秋天,有一次在市面上,竟然又见到了这幅不知道已被转卖了多少次的《富春山居图》。与卖家谈好价钱,归家去拿银子,再赶回去时,却已经被人抢手先买下。
20、因画上题款为:“子明隐君将归钱塘,需画山居景,此图赠别,大痴道人公望至元戊寅秋。”,故此卷《富春山居图》为子明卷。此卷是乾隆十年(1746年)入内府。乾隆得此画卷时大喜过望,其兴奋程度,不亚于明末清初《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的拥有者吴问卿。何以见得?因为子明卷的画面空白处写满了乾隆皇帝的题跋。其数量之多,用乾隆自己的话说:“以后展玩亦不复题识矣。”据统计,从乾隆十年到嘉庆四年(乾隆做了四年的太上皇),画卷上共享55处乾隆的题跋,其中画卷之中有53处,另外两则题跋写在了画卷的前后隔水(手卷形制的一个名称)之上。
二、关于富春山居图的故事
1、现在:钓台依旧,景随人迁
2、己卯元日书句曲题辞于上 吴湖帆秘藏。
3、山被推远,慢慢隐入云端
4、然而,可惜的是,这幅画如今只能一分为分隔海峡两岸。
5、自谓一日清福,心脾俱畅
6、不是朝代的问题,那是族群的问题
7、BY邹之麟|这是什么神仙日子啊?
8、曾有无数后人去富春江一带寻找黄公望笔下的实景,甚至拍下照片回来作比对,一边看一边感叹,黄公望画出来的富春江秋初风貌,要比照片更有意境。
9、1350年,黄公望将《富春山居图》题款送给无用禅师,4年后,黄公望去世。《富春山居图》有了第一位藏主,从此开始了它在人世间600多年的坎坷历程。明朝成化年间,《富春山居图》传到“明四家”之首沈周手里。沈周也是文徵明和唐寅的老师。自从得到这件宝贝,沈周就爱不释手,把它挂在墙上,反复欣赏、临摹。
10、明亡清兴之际,清军南侵,为躲避战乱,吴洪裕也不得不加入到逃难的人群中。他舍弃家中的金银财宝以及其他珍宝和收藏品,随身带了这幅《富春山居图》和另外的一幅《智永法师千字文真迹》。吴洪裕临死前,实在舍不得这两幅书画,竟决定仿唐太宗李世民将《兰亭序》带入陵寝,将《富春山居图》和《智永法师千字文真迹》烧掉,为他殉葬。于是,吴洪裕在弥留之际被抬到了院子里,他先是让家人点火烧掉了《智永法师千字文真迹》,就在《富春山居图》也即将付之一炬的危急时刻,围观的家人中猛地窜出一个人,“疾趋焚所,起红炉而出之”,愣是把画抢救了出来——他就是吴洪裕的侄子吴静庵。为了掩人耳目,吴静庵又往火中投入了另外一幅画,用偷梁换柱的办法,救出了《富春山居图》。
11、有人无比珍爱,然后错失
12、编辑:王傲霏,二审:曼曼,终审:金石开
13、横看 山 色 仰 看 云 ,十 幅 风 帆 不 籍 人. 宋 .姜
14、《真草千字文》(日本藏)局部唐智永
15、一场结束的婚礼,一个未完的结局
16、让图像的威力固定在点、线、面
17、另一幅画图尺幅较长,保留了原画主题内容,但损坏严重,修补较多。在装裱时爲掩盖火烧痕迹,特意将原本位于画作根基部位的董其昌题跋切割下来放在画首,这便是《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
18、黄公望的绘画在元末明清及近代影响极大,画史将他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
19、从此,吴湖帆就把自家的梅影书屋称作“大痴富春山图一角人家"了。
20、山水画不是简单的描摹自然的风光,而是画家的精神的诉求与流露,是画家人生态度的表达,是画家人生追求的体现。《富春山居图》画的是一个漫长的江水,在一千年的历史里,流过浅滩、激流、高峰。前面一段是夏天的感觉,到后面一段,出现了秋天的景,树叶部分淡掉,全部用垂直的皴法,好像繁华落尽的感觉。
三、富春山居图的典故
1、随我走完六张宣纸,垂钓富春
2、乾隆皇帝不识真品名作真迹反遭冷遇
3、无由碧潭饮,争接绿萝枝。 重忆山居六首·钓石 李德裕 严光隐富春,山色溪又碧。
4、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合璧版
5、「主题」B03丨《步辇图》唐朝的“新闻照片”
6、高士出现了,虚步跨过石桥
7、若访新安路,严陵有钓矶。 送奚贾归吴 郎士元 东南富春渚,曾是谢公游。
8、我们还会涉及画面钤印的辨识,辨识清楚之后,还要厘清印章的时代归属,这两个问题解决之后,便可以从时间上对这个印章进行排序,这个时间序列能够反映大体的收藏过程。另外要看题跋。很多题跋有日期,可以通过题跋的日期、排序、以及题跋的内容来判断画的递藏过程。总之,我们把画的著录、题跋和钤印结合起来,可以对一件作品的递藏过程有大概的了解。这种了解,不是绝对准确的。一般来讲,越是久远的画,我们对它的递藏过程的了解越有限。
9、明沈周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0、无用师已不在世,这世上也换了朝代,洪武永乐过去了,宣德过去了,在那些年的历史记载里,斗争动荡也好,天下承平也好,都没有《富春山居图》的声息。
11、其实这幅画还不归董其昌的时候,他就常常趁着在长安朝拜参见的时机,追着当时收着这幅画的周台幕,求着看一眼。他说,看到了便是一日清福,肚里五脏六腑都畅快了。
12、传世名作险遭火焚被救出后断为两段
13、张士诚在打天下,朱元璋也在打天下,元朝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作者八十几岁,行于富春江上的时候,也觉得朝代的兴亡,其实不是最重要的事,而是能不能有“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也就有画中的渔、樵、读书人的形象,隐居于山林而忘于江湖。
14、简介:在片中,辗转流失的《富春山居图》即将展出,国际黑市开出天价,英伦大盗和日本黑帮闻风而动,江湖各路人马各展其能,在生死的边缘上进行对决;而男女主人公的恩怨情仇也就此展开……其中包含爱情、冒险、谍战、动作等诸多元素预计今年9月开机,明年国庆前上映。详细的剧情肯定不会这么早出来吧
15、又过去100多年,《富春山居图》终于到了明末画家39岁的董其昌手中。董其昌题跋惊呼:“吾师乎,吾师乎,一丘五岳,都具是矣。”董其昌晚年,将《富春山居图》以高价卖给了宜兴收藏家吴之矩。吴之矩又传给了三儿子吴洪裕,后藏者吴洪裕临终前嘱家人当面将画焚烧殉葬,而其侄吴静庵趁他弥留之际于火中夺画残卷,经此劫难的《富春山居图》,起首一段已烧去,中间烧出几个连珠洞,并断成一大一小两段。
16、据说吴湖帆是用了家藏的一件商周时代的青铜鼎,才换来了这幅残卷,又回去找到这户陈姓人家,找回了王廷宾在百年前写下的,被当作废纸的题跋。
17、沈周是历史上留下名字的,《富春山居图》的第二位收藏者。
18、黄公望《富春山居图》董其昌题跋
19、文化交流|影视投资|艺术展览
20、村庐依古树,烟棹钓深泓。
四、富春山居图原文
1、后来,倪瓒因为在湖边熏香,被征税官抓进监狱。狱卒给他送饭,他让狱卒把饭碗举高高,举到眉毛那么高。
2、黄公望的脚印从常熟一路走到台湾
3、《富春山居图》主体“无用师本”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纵33厘米,横69厘米,起首一段沙渚汀洲为《剩山图》山丘余脉,近景屋舍掩映,又有小舟待渡,叶以浓墨点染,远处则淡墨渲染山峦。
4、《富春山居图》的作者叫黄公望。他是一个彻底个人化的艺术家,无帮无派,难于归类。在他身上,从小就有一个貌似“脱轨”的“另类”履历。他不姓黄,而姓陆。年幼失去父母,被族人过继给浙江温州一位黄姓老人做养子。老人自叹一句“黄公望子久矣”,于是,孩子也就有了“黄公望”之名,又有了“子久”之字。一个随意的开头,提醒我们,不能用寻常的眼光来看这个人。
5、狱卒心想:我犯得着和你举案齐眉么?问了旁人才知道,倪瓒是怕他的唾沫喷到饭里。这下可惹怒了狱卒,所谓能动手就别吵吵,他干脆将倪瓒拴在牢房厕所的马桶边。
6、这论断实际上也引来好多文人学者在争论。后来,吴湖帆与沈尹默便曾一道前往对故宫藏的这批书画做审查,《富春山居图》后半段的长卷,他们都经过一次眼。
7、大意如此:枯坐在这里下棋的老人
8、山水画与文人士大夫隐居关系密切。比如唐代隐士卢鸿隐居嵩山,把他隐居的环境画了下来;王维在辋川隐居,辋川一带也成为描绘对象。在历史上便形成了一个传统,一种模式化的山水图式。很多山水画可能有一个具体的主题,但把这个主题换成甲也可以,换成乙也可以,它可以适当地参考实际的景色,但基本不是对实际景色的如实描绘。拿着一幅山水画与实景去对照,这违反了山水画创作的基本常识。
9、思重来南京,拿了这二幅画给我看,我才能在画卷后题记啊。
10、「主题」B07丨如何看中国画?一份观画指南
11、这对他来说,不难的。毕竟这六张纸的长卷,那些山石,草木,云霞,人物,都在心里,每一处,每一笔。
12、那些看画人在其上留下的感慨与应和
13、是直到上世纪30年代,才知道,是入了苏州江阴一户陈姓人家。后来被上海汲古阁的曹友卿求得,找来的买家是画家吴湖帆。
14、大岭横云,七里浅泷流露。指严陵、钓台危据。小舟江上盟鸥鹭。醉惹痴翁,健笔名山赋。溯前朝六家,几经珍护。诧荆溪、化情尘土。叹石渠、清秘深宫妒。剩山缘分,惟我天相许。
15、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前段称《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在中国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先生的决定下,《富春山居图》曾2011年6月在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
16、看到一代一代人,在不同的时间与空间里,面对着同样一幅画,都一样,会感动,会赞叹。时空的限制也无法阻隔他们彼此应和,知音虽散落在历史长河,也是终究的遇见。
17、倪瓒的厕所是一座空中楼阁,用香木搭格子,下面填土,中间铺鹅毛。上厕所时,鹅毛呼啦飞起盖住了粪便,这样倪瓒就闻不到臭味,大写的服气。
18、当年,《富春山居图》经火烧一遭,断成了一长一短的两段。画上满是烟燎痕迹,画的起首一段也被烧去了。
19、近处连绵之山,远处空无一物
20、1329年,61岁的黄公望加入全真教,号“大痴”。后来和他成为道友的还有倪瓒,也是元四家之比黄公望小32岁。倪瓒是富贵人家出身,没有什么纨绔子弟的毛病,除了一样,十分的洁癖。
五、适合描写富春山居图诗句
1、一幅画,我们从它整个的气息和总体的技法特征就可以判断出它大致的年代范围。仅仅从《富春山居图》的技法特点上推测,是宋代以后的作品,这是没有问题的。判断它的年代,除了这种直观的感受之外,画面上的题跋是至关重要的。
2、《富春山居图》元黄公望纸本水墨纵33厘米横69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画浙江富春山两岸初秋景色。画面上坡陀起伏、林木森秀,其间有村落、亭台、渔舟、小桥,并写平沙及溪山深处的飞泉。展披画卷,景随人迁,人随景移。笔墨苍简清润。历代凡见此画者,无不叹为观止。明代董其昌说:“展之得三丈许,应接不暇。”清代张庚说:“富春山卷,其神韵超逸,体备众法,脱化浑融,不落畦径。”恽南田说:“所作平沙,秃锋为之,极苍莽之致”。明清许多文人画家多以此图得到启示,其临本有10余本之多。此卷现为两段。前一小段,今在浙江省博物馆,后一段现存台湾。
3、画,与其上那样多的题跋,每一处,赞叹的,抒怀的,伤感的,都是笼罩着我们的宇宙往事啊。
4、长川不是春来绿,千峰倒影落其间。 富春 吴融 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画晚晴新。
5、BY黄公望|留在山中?
6、真的很万幸的是,当屋内已经无人,而火光正红的时候,吴问卿的侄子吴子文跑了进去,从火炉里将这幅画飞快卷了出来。
7、《富春山居图》虽然被救下来了,大火却在画作中间烧出几个连珠洞,这幅画断成了一大一小两段,画作起首一段已被烧掉,其余幸存的地方也布满了火烧的痕迹。前段画幅虽小,但比较完整,被后人装裱后命名为《剩山图》;而保留了原画主体内容的另外一段画幅较长,但损坏严重,在装裱时为掩盖火烧痕迹,特意将原本位于画尾的董其昌题跋切割下来放在了画首。因为这幅画当年曾被无用禅师拥有,这段画幅被后人称为《无用师卷》。
8、黄公望,号一峰、大痴道人。他中年当过中台察院椽吏,后皈依"全真教",在江浙一带以占卜谋生。
9、《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的书画,画家黄公望为郑樗(别号:无用师)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10、它叫《富春山居图》,完成于669年前
11、《富春山居图》的执行导演兼动作指导NickPowell来自好莱坞,本身是特技演员出身,还做过《谍影重重》等动作大片的执行导演。亲给个好评吧谢啦
12、画虽然已被完成,却也依旧生长着——作画的人与看画的人,是同道,也是共谋。
13、当时,收藏家把自己收藏的书画珍品拿去请好友、名人题跋是一种时尚,题跋的越多、越长,书画作品的文化积淀就越深。沈周也把这幅画交给一位朋友去题跋,没想到那位朋友的儿子竟见利忘义,把画偷偷卖掉了。一次偶然的机会,沈周在画摊上见到了被卖掉的《富春山居图》,他兴奋异常,连忙跑回家筹钱买画。当他筹集到钱返回画摊时,画却已经被人买走了。沈周捶胸顿足放声大哭,念念不忘这幅让他魂牵梦萦的画作,他愣是凭着记忆画出了另一幅《富春山居图》,他的仿作与原作在构图等方面都惊人的相似。
14、前面一段是夏天的感觉,到后面一段,出现了秋天的景,树叶部分淡掉,全部用垂直的皴法,好像繁华落尽的感觉。
15、学画虽晚,但画得是真的好,彼时也好,后来者也好,多少人为之叹叹,说那是“千秋万壑,愈出愈奇怪,重峦叠嶂,越深越妙”。画得也是淡淡,很元代的风格,就像这样:
16、富春山居图,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富春山居图所画内容约80%在桐庐境内富春江的景色,20%为富阳的景色。
17、左键右键改变人的神经回路
18、“原来胡林楠亲吻肖锦汉手臂上的那块位置,竟是胡林楠当日跟林雨嫣在安曼法云一夜风流之时共同发掘出来的林雨嫣身体的敏感点。”
19、“至正七年,仆归富春山居”而得名,没想到,这个地方永远因此而长期流传,并不断被注入传奇色彩。
20、明朝富春渚,应见谢公船。 送文会上人还富阳 皎然 悠悠渺渺属寒波,故寺思归意若何。
六、关于富春山居图的文言文
1、他在创作风格上主张学习前人,并提出见到好山好水就随时写生,不被动绘画创作。
2、这幅画完成于1350年,正好是端午节前一天,在云间夏家的知至堂。那时候,云间是松江府的别称。
3、文彭画作局部,他是明时画家文徵明的长子
4、长的后半段,在清代康熙年间,曾被尚书王鸿绪收藏,到了乾隆年间,一度落入朝鲜人安仪周之手,后来在乾隆十一年,也就是1746年,被一位姓傅的先生送入清宫。但是,在这之前,已经有一幅同名的画作进宫了,乾隆皇帝还在上面题了词,因此,认定后送来的是赝品。直到嘉庆年间,才核定真伪,乾隆皇帝至死都不明白自己上当了。
5、来看董其昌是怎么夸这幅画的:
6、乾隆拿到《无用师卷》的时候,其实已经先收了一幅据称来自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称“子明卷”。
7、《富春山居图·子明卷》上经乾隆写下的题跋
8、宋朝灭亡之后,宫廷画院不复存在。但是,正是在远离官方、远离财富、远离地位、远离人群、远离关注的困境下,《富春山居图》出现了。宫廷画院的作品典雅、富贵、严整、豪华、细腻,只是缺少了“一点点”独立的自我,因此也就缺少了生命的私语、生态的纯净、精神的舒展、笔墨的洒脱。《富春山居图》正是有了这“一点点”,便产生了魔力。
9、邹之麟总共见过这幅画三次,就都是在吴问卿那儿看到的。
10、吴郡陆机称地主,钱塘苏小是乡亲。 葛花满把能消酒,栀子同心好赠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唯爱说说网 » 关于富春山居图的故事『古代画论典籍给我们留下的』